当前位置:首页 > 化工仪表与自动化课后习题答案
?max?要求,故可选精度等级为级的压力表。
25. 解 压力表的校验
0.4?100%?1.6% 25压力表的校验数据及其数据处理结果
被校表读数/MPa 标准表上行程读数/MPa 标准表下行程读数/MPa 升降变差/MPa 标准表上、下行程读数平均值/MPa 绝对误差/MPa 最大误差 仪表的最大引用误差(从绝对误差和升降变差中选取绝对值最大者做为m,求仪表的最大引用误差)
?max???m0.020?100%???100%??1.25% PF?S1.6max=%=。所以这台仪表能用
所以,这台仪表级的精度等级合格。
空气贮罐的压力属稳态压力,且pmax=2/3MPa;pmin=1/3MPa;最大误差于该空气贮罐的压力测量。
29.流体在有节流装置的管道中流动时,在节流装置前后的管壁处,流体的静压力产生差异的现象称为~。 流体经节流装置时,由于流速发生变化,使流体的动能发生变化。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动能的变化必然引起静压能的变化,所以在流体流经节流装置时必然会产生静压差。
30.流体流经节流装置时所产生的压差与流量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通过测量压差的大小,即可得知流量的大小。
由于流量基本方程式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推导出的,这些条件包括节流装置的形式、尺寸、取压方式以及流体的工艺条件(密度、温度、压力、雷诺数等),当以上这些条件改变时都会影响流量的测量。 33.因为转子流量计在流量变化时,转子两端的压降是恒定的;而差压式流量计在流量变化时,节流装置两端的压差也是随之改变的。
37. 解 由题知:p0=,p1=+=(MPa);T0=293K,
T1=273+40=313(K);0=1.293kg/Nm3;1=1.977kg/Nm3,Q0=50L/s。则
Q1??0?p1?T01.293?0.751325?293?Q0??50?105(L/s)
?1?p0?T11.977?0.101325?31338. 解 由题知t=7920kg/m3,f=0.831kg/L=831kg/m3,W=1000/m3,Q0=10 L/min 测苯的流量的修正系数为
KQ???t??w??f??t??f??w?(7920?1000)?831?0.9
(7920?831)?1000Qr=Q0/KQ=10/(L/min)
所以,苯的流量测量范围为0~11.1L/min。
当转子材料改为铝时,r=2750kg/m3,此时测水的流量的修正系数为
KrQ???t??w????r??w?(7920?1000)?2
2750?1000Qr0=Q0/KrQ=10/2=5(L/min)
所以,此时测水的流量的测量范围为0~5L/min
测苯的流量的修正系数为
KfQ???r??w??f??r??f??w?(2750?1000)?831?0.87
(2750?831)?1000Qrf=Qr0/KfQ=5/=(L/min)
所以,此时测苯的流量的测量范围为0~5.75L/min。
39.椭圆齿轮流量计属于容积式流量计,它有两个相互啮合的椭圆齿轮,当流体流过时,带动齿轮旋转。齿轮每转1周排出定量流体,只要测了椭圆齿轮的转速,便可知被测流体的流量。
41. 解 电磁流量计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管道中的导电流体在磁场中流动时切割磁力线而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电磁感应原理,流体的流速越大,感应电动势也越大,感应电动势与流量成正比。电磁流量计只能用来测量导电液体的流量。
42.漩涡流量计的原理:是利用流体自然振荡的原理制成的一种漩涡分离型流量计。当流体以足够大的流速流过垂直于流体流向的漩涡发生体时,若该物体几何尺寸适当,则在阻挡体后面,沿两条平行直线上会产生整齐排列、转向相反的漩涡列。漩涡产生的频率和流体的流速成正比。通过测出漩涡产生的频率可知流体的流量。
46.(1)直读式物位仪表: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工作。
(2)差压式物位仪表:利用液柱或物料堆积对某定点产生压力的原理而工作。
(3)浮力式物位仪表:利用浮子的高度随液位变化而改变,或液体对浸沉于液体中的浮子(或沉筒)的浮力随液位高度而变化的原理来工作的。
(4)电磁式物位仪表:把物位的变化转换为一些电量的变化,通过测出电量的变化测出物位。 (5)核辐射式物位仪表:利用核辐射透过物体时,其强度随物质层的厚度而变化的原理来工作。目前γ射线应用最多。
(6)声波式物位仪表:由于物位的变化引起声阻抗的变化、声波的遮断和声波反射距离的不同,测出这些变化即可测出物位。
(7)光学式物位仪表:利用物位对光波的遮断和反射原理工作。
47.差压式液位计是利用容器内的液位改变时,由液柱产生的静压也相应变化的原理而工作的。 当测量有压容器的液位时,即容器是受压的,则需将差压变送器的负压室与容器的气相相连接,以平衡气相压力p变化时对液位测量的影响。
48.生产中欲连续测量液体的密度,根据已学的测量压力及液位的原理,试考虑一种利用差压原理来连续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案。
50、什么是液位测量时的零点迁移问题怎样进行迁移其实质是什么(参考)
答(1)当被测容器的液位H=0时,差压液位计所感受的压差p≠0的现象,称为液位测量时的零点迁移 在使用差压变送器测量液位时,一般压差 与液位高度H之间的关系为: = 。这就是一般的“无迁移”的情况。当H=o时,作用在正、负压室的压力是相等的。
实际应用中,有时为防止容器内液体和气体进入变送器而造成管线堵塞或腐蚀,并保持负压室的液柱高度恒定,在变送器正、负压室与取压点之间分别装有隔离罐,并充以隔离液设被测介质密度为 ,隔离液密度为 :(通常 ),此时正、负压室的压力分别为: 正负压室间的压差为:
当H=0时, ,此为“有迁移”情况。
若采用的是DDZ—Ⅲ型差压变送器,其输出范围为4~20mA的电流信号。“无迁移”时,
H=0, =0,变送器输出 =4mA; 。“有迁移”时,H=0, 为了使液位的零值与满量程能与变送器输出的上、下限值相对应,即在“有迁移”情况下,使得当H=0时, 。可调节仪表上的迁移弹簧,以抵消固定压差 的作用,此为“零点迁移”方法。这里迁移弹簧的作用,其实质就是改变测量范围的上、下限,相当于测量范围的平移,它不改变量程的大小。
51.在液位测量中,当被测液位H=0时,如果差压变送器的输入信号Δp>0,则为“正迁移”;反之如果被测液位H=0时,差压变送器的输入信号Δp<0,则为“负迁移”。 52、解:差压液位计正压室压力
p1=gh1+ gH+p0
负压室压力
p2=gh2+ p0
正、负压室的压差
p=p1p2= gH(h2h1) g
H=0时,p= (h2h1) g。
这种液位测量时,具有“负迁移”现象,为了使H=0时,p=0,该差压变送器测液位时需要零点迁移,迁移量为(h2h1) g 58. 什么是热电偶的热电特性 热电偶的热电势由哪两部分组成
解:(1)将两种不同的导体(金属或合金)A和B组成一个闭合回路(称为热电偶),若两接触点温度(T、T0)不同,则回路中有一定大小电流,表明回路中有电势产生,该现象称为热电动势效应或塞贝克(Seebeck)效应。回路中的电势称为热动势,用EAB(T,T0)或EAB(t,t0).
(2)热电偶的热电势由接触电势和温差电势两部分组成。 59、解:(1)常用的热电偶有如下几种:
(2)所配用的补偿导线如下:
(3)用廉价的补偿导线代替热电偶使冷端远离热端不受其温度场变化的影响并与测量电路相连接。使用补偿导线时要注意: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补偿导线与配对的热电偶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热电特性;保持延伸电极与热电偶两个接点温度相等。
60.用热电偶测温时,为什么要进行冷端温度补偿其冷端温度补偿的方法有哪几种
解:(1)热电偶的热电势只有当T0(或t0)恒定是才是被测温度T(或t)的单值函数。热电偶标准分度表是以T0=0℃为参考温度条件下测试制定的,只有保持T0=0℃,才能直接应用分度表或分度曲线。若T0≠0℃,则应进行冷端补偿和处理。
(2)冷端温度补偿的方法有:延长导线法,0℃恒温法,冷端温度修正法,冷端温度自动补偿法等。 61.试述热电偶温度计、热电阻温度计各包括哪些元件和仪表输入、输出信号各是什么
解:热电偶温度计由热电偶(感温元件)、显示仪表和连接导线组成;输入信号是温度,输出信号是热电势。热电阻温度计由热电阻(感温元件)、显示仪表和连接导线组成;输入信号是温度,输出信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