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质量管理制度
理、变形的校正、模板配件的更换等。
8.7、混凝土成品保护
⑴.混凝土浇注完毕,应将散落在模板上的多余混凝土清理干净,并覆盖养护。雨天浇注混凝土时,应按雨期施工要求遮盖,使混凝土免遭雨水冲刷。
⑵.混凝土结硬之前,不得踩踏混凝土表面。并按要求洒水养护混凝土至少7天。
⑶.不得在混凝土成品上随意开槽打洞。不得用重锤锤击混凝土。 ⑷.须在混凝土表面上安设临时施工设备时,应在安设位置铺放垫板,并应作好覆盖措施,以防止施工过程污染混凝土。
(5). 冬季混凝土在浇筑完毕初凝后,及时铺盖草编袋等物品,采用保温养护。
8.8、交工验收前的成品保护
⑴.在工程竣工完成后,应组织专职人员负责工程成品保护。 ⑵.工程成品保护人员应按质量保证计划中的成品保护职责与方法,执行成品保护工作,直到竣工验收,办理移交手续后终止。 9、质量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制度
9.1、质量事故的报告 ⑴.工程质量事故报告的程序
一般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后,发现事故的第一人要及时,同时用电话等形式及时报告项目经理部领导、项目队负责人或主管部门,发生重大质量事故,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保护事故现场,
- 37 -
由经理部领导通知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如有人身伤亡向所属地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报告,如发生特种设备事故时还必须同时报告地方质量监督管理部门。
⑵.现场保护
事故发生后,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伤员,排除险情,制止事故扩大。
抢救的同时,要保护好现场,要求现场各物件的位置、颜色、形状及物理化学性质等尽可能保持的原来状态。
因抢救伤员,疏导交通,排除险情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当拍摄录像,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好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清理事故现场,应在调查组确认,经有关部门同意后方可进行,任何人不得借口确认,擅自清理现场。
禁止越级上报或恶意扩大事实、虚报瞒报、造谣等行为 ⑶.工程质量事故报告的内容
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后12小时内(较大安全事故1小时内),必须逐级上报:
①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项目、企业名称;
②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情况;
③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分析; ④采取的应急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 38 -
⑤处理方案及工作计划; ⑥事故报告单位。 9.2、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
⑴.质量事故发生后,项目经理部及时组成调查组,对事故进行及时调查或配合上级主管部门调查,
事故调查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查清事故涉及的范围; ②初步的原因;
③事故的急迫性,如会不会恶化甚至倒塌; ④确定事故的性质;
⑤为事故处理方法的选择和确定处理时间提供依据; 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⑦区分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⑵.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报告
在进行事故调查时,要查清事故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在分析的基础上写出事故调查报告。报告的内容一般为:
①事故的基本情况。基本情况包括事故有关部分的工程情况、事故发生或发现的时间。地点、事故扼要描述。事故的观测记录、事故的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以及事故调查中的数据、资料及所造成的损失情况等。
②事故的性质及类型。根据事故现场的基本情况,判别事故的性质及类型,决定是否需要及时处理或采取临时应急保护措施。
- 39 -
③事故的原因。事故的原因应说明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及分析和判断。原因分析是确定处理措施方案的基础,正确的处理来源于对原因的正确判断。只有对调查提供的充分的资料、数据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后,才能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找出质量事故的真正起源点。
④事故是否作过处理,包括对缺陷部分进行封堵或掩盖,为防止事故恶化而设置临时支护措施。如已作过处理,但未达到预期效果,也应予以注明。
⑤事故的评价。事故的评价应说明事故对建筑物的功能、安全等方面的影响程度,并应有实测、试验和验算数据等依据;结构可靠性鉴定结果。
⑥质量事故处理补救的建议方案。对质量事故处理采取何种补救措施提出一些合理性建议和意见。
⑦事故责任人员情况。事故责任人员情况是指应说明事故所涉及的人员和主要责任者的基本情况。所担负的工作及所承担的责任。
⑧事故意见。事故意见是指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单位对事故的意见及要求,包括提出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要求及采取的措施和对事故责任单位提出处理建议等。
9.3、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 ⑴.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程序
当发现工程出现质量缺陷或事故后,质量检查员首先应以“质量通知单”的形式通知施工现场,并要求停止有质量缺陷部位和与其有关联部位及下道工序施工,必要时还应要求施工现场采取防护措施,
- 40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