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辩者21事
的全部(至不绝)。这里的“至”不是“到达”的意思,而是“穷尽”的意思。用白话说,“指不至,至不绝”便是,接触了事物不能穷尽事物。这是“二十一事”中最具思辨性的命题之一。 12:龟长于蛇;
蛇比龟长,人人皆知,可名家偏说龟比蛇长,其理由是:龟有大小,蛇有长短,大龟可以长过短蛇,所以说“龟比蛇长”。 13: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
矩,就是曲尺,是用来画方的;规,就是圆规,是用来画圆的。可名家说曲尺不能画方,圆规不能画圆,理由是:“方”和“圆”都是人定的名称,既是名称,便有共同标尺;而规和矩所画的圆和方,事实上是千差万别的,所以用矩所画的方不是“方”,用规所画的圆也不是“圆”。 14:凿不圉枘;
凿,就是木头上的卯眼。枘,就是榫头。榫头打入,卯眼自然就包住了榫头。可名家却说卯眼包不住榫头,理由是:榫头入卯眼,无论多么结实,都是有缝隙的,否则卯眼为什么经常要打楔子呢?所以说“凿不围枘”。 15:飞鸟之景未尝动也;
鸟在天上飞,鸟的影子也在动,名家却说飞鸟的影子是不动的。公孙龙的说法是:飞鸟与影子总是在某一点上,新鸟影不断生成,旧鸟影不断消失,所以人们才产生了影动的错觉,其实影子是不会动的。
16:镞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
射出的箭头在疾飞,这是谁都看得见的,可名家却说,疾飞的箭头既不动(不行)也不停(不止)。他们的理由是:疾飞中的箭,每一瞬间都既在某一点又不在某一点;在某点便是“不行”,不在某点便是“不止”,所以说“飞矢不行不止”。 17:狗非犬;
狗就是犬,犬就是狗,一物二名而已,可名家说狗不是犬。《尔雅.释畜》中曾解释,犬没有长大时叫狗。公孙龙据此论道:二物必有二名,狗就是狗,犬就是犬,狗不是犬,犬不是狗,这并不是大小之别,而是二者实质区别。 18:黄马骊牛三;
骊牛,指的是纯黑色的牛。在常人看来,一匹黄马与一头黑牛显然是两件东西,可名家却说,一匹黄马与一头黑牛是三件东西,理由是:黄马一个,黑牛一个,“黄马黑牛”名称一个,加起来是三个。 19:白 狗 黑;
白狗是白狗,黑狗是黑狗,可名家偏说白狗可以是黑狗。理由是:狗身上长白毛的叫白狗,狗身上长黑毛叫黑狗;可是白毛的狗长着黑眼睛,眼睛和毛都是狗身上的东西,所以说白狗是黑狗。 20:孤驹未尝有母;
孤驹就是没有母亲的小马驹,不过常人看来他至少是曾经有
过母亲的。但名家却说,孤驹从来没有过母亲,理由是:死了母亲的小马驹叫“孤驹”,母亲没死的时候不叫“孤驹”;所以一匹小马驹从开始叫“孤驹”的那一刻起,就没有母亲,所以说,孤驹从来没有母亲。
21: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名家认为,一根一尺长的木杖每天砍去二分之一,万世也分割不尽,理由是:物无穷尽,木杖本身有尽,然而不断分割,便成无尽。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