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辩者21事
辩者二十一事
命题内容 这些命题是: 1:卵有毛; 2:鸡三足; 3:郢有天下; 4:犬可以为羊; 5:马有卵; 6:丁子有尾; 7:火不热; 8:山出口; 9:轮不辗地; 10:目不见;
11:指不至、至不绝; 12:龟长于蛇;
13: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 14:凿不圉枘;
15:飞鸟之景未尝动也;
16:镞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 17:狗非犬;
18:黄马骊牛三; 19:白 狗 黑; 20:孤驹未尝有母;
21: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命题意义
这些辩者为了坚持名家的正名思想并反驳别人对名家的非难,当时曾以这21个命题与惠施提出的\历物十事\相互呼应,互相论证,竟至\终身无穷\的境地。辩者对其中的每一个命题均提出过具体的论述和较充分的理由,但这些资料没有被保存下来。这些命题的提出和辩论,对当时名辩思想的发展曾起过一定的作用。
1:卵有毛
《庄子·天下篇》:“卵有毛。”解者云胎卵之生,必有毛羽,谓毛羽之性已具于卵中也。翻译:名家(诸子百家之一)说蛋有毛,其推理是,蛋能孵化出有毛的鸡鸭,所以蛋是有毛的。 2:鸡三足
“谓鸡足一,数足二,二而一故;谓牛羊足一,数足四,四而
一故五。牛羊足五,鸡足三,故曰牛合羊非鸡。”释义:名家说鸡有三只脚,理由是,除两只脚外,再加上“鸡足”这个名称,所以得三。 3:郢有天下
郢是楚国的都城,只是天下的一小部分,名家却说它包含了天下。其理由是,郢为“小一”,天下为“大一”,“小一”虽是“大一”的一部分,其实却包含了整个“一”的要素,所以说郢有天下。 4:犬可以为羊
名家说犬也可以是羊,理由是:事物的名称由人而定,与实际事物并非浑然一体;郑国人将未曾雕琢的玉叫“璞”,周人却将没有风干的老鼠肉叫做 “璞”,也就是说,玉石也可以是老鼠肉,那“犬”这个名称当然也可以指羊了。 5:马有卵
马是胎生,禽是卵生,可名家却偏说马能生蛋。惠施的理由是:万物本质是同一的,胎生的马与卵生的禽都是都是物,所以马也可以有蛋,或者可以卵生。 6:丁子有尾
丁子,是楚国人对青蛙的称谓。人人皆知青蛙没有尾巴,可名家偏说青蛙有尾巴,理由是:青蛙的幼虫蝌蚪是有尾巴的,可见青蛙原本是有尾巴的。 7:火不热;
火为名,热为实。“火”字不是热的;如果“火”字很热,人说“火”
时便会烧伤嘴巴,说以说火不热。这个理论蕴含着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即一般的与个别的关系。一般的火(普遍性)寓于个别的火(特殊性)之中,前者是抽象的,是感觉不热的,后者是具体的,感觉是热的。 8:山出口;
山本无口,可是辩者却说山也可以是有口之物。理由是:“山”这个名称出自人口,所以说“山出口”。 9:轮不辗地;
名家说车轮并不碾在地上。理由是:轮所碾地的部分永远是整个轮子的一小部分,所以碾地之轮并不是“轮”,被碾之地也并非“地”,所以说“轮不碾地”。 10:目不见;
名家说眼睛看不见东西,理由是:在黑暗的夜里和人睡觉的时候,人的眼睛是看不见东西的,可见眼睛是看不见的。另一方面,要有光线,眼睛才可以看到,所以不是眼睛看到,而是光线看到。人要注意去看才能看到东西,所以也不是眼睛看见,而是注意力看见。 11:指不至、至不绝;
常人看来,只要用手指触摸某件东西,自然便知道了它的形状和属性。从而能够对它命名。可名家偏说这种认知事物的方法是错误的,手指即使接触了某件事物,也不能完全知道它(指不至);即使为某件事物定下了名称,也不能概括他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