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蔡镇中心小学校本研修年检汇报
两个年级,除公开教学的教案外,很难实施集体备课。所以采用资源共享,共同改进的做法。将一至五年级的教案传到校园网资源库中,然后根据每学年所教年级到校园网上选择性地下载进度和教案,在实施过程中把自己所改进的内容及课后反思记载在“课堂教学随笔”本上,并利用教研活动进行交流,进一步反思,使教学进度和教案更加完善。 3、同题异教
学校开展“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研究,力求从同一篇教材不同的切入点与侧重点,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通过辩证地对其分析,在比较中鉴别,在鉴别中提高,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如语文学科由徐莉华、陈燕青两位青年教师分别承担新区三年级语文教学展示课,运用“同课异构”的方式向全区三年级教师展示了两堂成功的语文课。在备课与听试教的过程中,两位执教老师刻苦钻研、虚心请教、不断修改完善,备课组内老师积极提供帮助,教研大组长悉心指导,得到新区教研员与兄弟学校听课老师一致好评。数学教研组进行“同课异教”,并撰写课后反思,选择最佳教学方案、开展案例研讨、做实课题研究等。 4、咨询诊断
各教研组围绕“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作业设计环节中遇到的困惑,采用提问、咨询、讨论等方式,与教研组同伴、与兄弟学校老师、与学科专家等共同探寻作业有效设计的切实可行的举措,通过咨询、诊断、交流、实践,不断总结对于作业设计环节的经验。 5、实践反思
各学科教师在“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实施后及时反思教学得失,认真整理记录反思体会,紧随浦东新区教学研究的方向努力。如英语教研组将单元教学作为重点实践研究的教学特色,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不再局限于35分钟的单课时设计,而是根据牛津英语教材的模块-单元螺旋上升的特点,从整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出发,进行教材分析,制定单元教学目标,再将这些教学任务按课时进行划分,制定每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有延续性,有递进性。2009年4月1日,黄踏程老师进行教研联合体的单元设计教学研究;2009年5月13日,娄燕青老师参加了《浦东新区聘请外籍教师在中小学任教》项目阶段成果展示活动;2010年5月14日,教研组又对单元教学设计进行了专题研究,由计丽萍和黄踏程展示单元教学设计研讨课Oxford English 3B M3 U3 Seasons,课后进行评课反思,并结合自己对单元教学的理解和课堂教学实践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对单元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6、案例研讨
学校成立班主任工作坊,邀请新区教发院古晓老师开设心理讲座;请本校陈华老师开
设“如何有效开好家长会”互动讲座;利用暑期组织班主任老师外出考察,在风景秀丽的扬州举行班主任研讨活动。每月一次工作坊活动中根据主题,每人发表想法,谈论困惑,探讨策略,剖析案例,分享经验,以此引导班主任沉下心来想一想,静下心读一读,平下心来议一议、稳下心来做一做。此外,学校利用校园网平台,组织开展安全主题论坛交流活动。组织“我的教育故事”叙事征文活动,关注班级弱势群体,形成个别学生定期访谈制度,并做好记录。 7、资源共享
在学校校园网上为每位教师提供固定的板块,明确相应的建设与更新任务,要求每人定期上传自己的教育教学心得和参与网上交流、研讨,使所有教师都能参与到校园网的建设中来。练习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已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数学教研组每学期要求每一位数学教师出好一单元的高质量的练习、并要求每一位教师出好“每日一题”,对学生进行拓展练习,现已基本成册,取得一定实效、收集平时教学中容易出错的题目,装订成《错题集》,供其他教师在教学中引起重视,资源共享,少走弯路。 8、骨干送教
由校内名师后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有计划地开展研究活动、送教活动,通过上课、听课、评课和专题沙龙研讨等,既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又促进自身提高和发展。如综合学科组在2009学年中共开展骨干送教活动近20次,在骨干引领之下,形成了浓郁的跨学科教研氛围。 9、课题研究
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围绕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为目标,在实践中发现实际问题并提炼形成课题向学校教科室申报,经过评审,批准立项,组织开题论证,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部署等逐步实施,提出结题申请,组织课题鉴定与成果推广。四年前我校数学组就参加了市愉快教育研究所的国家规划部下的课题研究《小学生的学习设计》,四年来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集累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的资料,并在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五人次在市的教学竟赛中取得等第奖,有4人次在市的案例评比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并为市愉快教育研究所的《小学生的学习设计》的总课题提供了10余盘课题研究的教学实录光盘,《小学生学习设计》的课题得到了国家教委、市教委领导及专家的高度赞扬,现已有教育出版社出版。本课题现进行推广实践阶段的研究。 10、微型课题
学校要求每位任课教师围绕“提高课堂吸收率,实施高效教学”这一研究主题,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中碰到的真问题、实问题、小问题,结合自身教学改进目标,确立一个可操
作的、小范围的、能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研究专题,采用行动研究方法开展微型课题的研究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将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认真落实。
四、校本研修硕果累累,发展促思考
(一)研修成果
自2009年9月到2010年8月一年间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多成绩:课题立项市级1项,区级1项,课题获奖区级1项;18位教师的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30余篇论文在国家级或市级评选中获奖。现有市级名师后备2人,区级学科带头人1人,区级骨干教师8人,区级中心组成员5人。2009学年区级以上公开课、示范课达33余人次。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屡次获奖:全国一等奖1名;上海市特等奖、一等奖各1名;区级一等奖2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数学教研组荣获2009学年度新区优秀教研组称号,语文教研组、数学教研组分别荣获新区优秀校际教研联合体称号。 (二)发展思考
一是努力创建校本研修特色文化。将全体教师共同参与、讨论形成的、认同的学校百年文化精髓,以“银杏文化讲坛”为主要研修形式,进一步挖掘学校百年文化精髓,探索培养“朴实求真有底蕴”的教师队伍的形式与方法,积极创建具有百年老校特点的个性化的校本研修文化。
二是进一步加大优秀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校本研修学校培养了陈丽、沈睿赟、赵薇莉、孙丽萍等在新区乃至上海市颇有影响的优秀青年教师。如赵薇莉老师2009年3月参加上海市青年教师优质课的展评,4月获六校教研联合体青年教师教学评比活动一等奖,9月获得新区教学设计小学英语学科一等奖,10月代表新区参加上海市青年教师教学评优活动。下阶段学校要进一步加大培养力度,推出切实可行的举措,促进更多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三是进一步运用信息技术拓宽校本研修渠道。校园网建设不断成熟,下阶段将进一步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网络优势,通过教师个人博客建设等不断拓宽研修渠道,促进有效互动、分享促进专业素养有效提升。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