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休闲的需求;满足方便、安全的需求。建筑的单体设计尺度宜人,以现代建筑艺术为主要建筑特征,在体现时代特色的同时形成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独特个性。
4.反映教育智能化、信息化的特点,改善各系独立封闭的布置,把单幢布置与集中布局相结合,以适应学科交叉的教学、实验模式,创造一个资源共享,联系便捷的智能型校园的教学与实训环境,体现学科间的密切联系与交融。在规划布局,外部空间上均体现网络化的特点,营造流通、交流、接触方便的交往空间,体现大学激励思想,创造知识的环境特点。
5.建筑形态以现代的建筑语言为主要手段,建筑的层数大部分为多层。单体建筑着力探索新风格和新形式。整体建筑布局以网络式、组团式为主,形成一个系统的教学整体。 二、总平面布局及功能分区
本方案采用了单元组团式的规划方式,将培训中心规划分为:教学活动区、行政办公区、教工宿舍区。各个功能区围绕叠漫水景观及中心绿化带布置,相互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教学活动区布置于场地中心相对右侧,并列式排放,以获得优良的景观和相对安静的教学环境。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整合,边缘学科的产生,督促教学中心区的布局模式走向集中化。本方案采用系统式教学区布局,使各系统既相对独立易于管理,又方便交流资源共享。通过相对的集中布局,规划有效地实现了土地的充分利用与预留发展。
三、交通流线分析
交通流线规划纳入学院整体交通规划方案,实行区域性人车分流。道路系统采用一条近似方形的主环路围绕叠漫水景观及中心绿化带,教学区成为步行区(消防车除外)。主环道的外侧由次一级的道路形成小环状系统,各区域内同样为步行区。这样的道路系统布局,可以实现具操作性的人车分流,同时可以使主环道的道路面积与周长尽量减少,有利于控制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 在校园内道路进行分级规划。校园主环路为主干道级,采用18米宽路,中央及两侧均设绿化和乔木,使之形成林荫大道,以屏闭汽车噪声减少废气污染。校园次干道级采用12米宽路,联系主干道之间的交通,因车流量相对主干道减少,只在道路两侧设行道树。校园小型道路采用6米宽,一般不行车,以行人为主,必要时贵宾与消防车可通行。
停车场不破坏校园景观,除几个集中室外停车场外,原则上均放于建筑架空层和地下。
四、公共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
在校园的中心区、公共空间以十字形的步行广场。主环线内侧的大面积绿化林地以及蜿蜒穿插其间的水体共同营造了安宁、大度、景色宜人的校区园林景色。每一座教学建筑的外围,都环绕着大面积的草坪、林地与水面,为学生的学习与自修提供了优美的场所,体现了\环境育人\的教育思想,同时也为学校未来的发展储备了充分的用地资源。
在理性规整、几何性的建筑群落基础上融入自然景观,强调以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特色景观。并充分利用保留的生态山系与水体,使得整个学校融入到自然湖光山色之中。
第六章 工程技术方案
一、主要建筑物建筑、结构设计方案 1.实验楼、综合楼
综合、实验楼单体设计均为庭院式布局,让整个教学楼沐浴在绿色与阳光之中,庭院中有一游廊贯穿而过,为整个庭院增添了一份动趣。教学楼两端均匀布置,以规模布局的几何构图来体现教学楼布置的形体美,并以其显著的造型特点形成自身在总体规划的中心地位。教学楼平面布局结合AB地区的气候特点,教室基本为南北向布置,各栋教学楼以边廊相互连接,连廊贯通每栋教学楼引入自然风,并以此而围成若干院落,又由北向南形成一条直向轴线,方便交通。 根据本项目的特点与用途,拟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框架抗震等级为 “四级”。 楼面结构为钢筋砼梁板体系。本工程结构材料为钢筋砼,砼强度等级:预应力梁楼盖为C35,普通砼楼盖为C25,砼柱C30。钢筋级别I级(fy=210N/mm2),Ⅱ级(fy=310N/mm2),填充墙及内间隔墙体材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砂桨MU5。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其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物的防火等级为二级,各构件的耐火极限均按《建筑设计防规范》GBJ16-87表2.0.1条执行。
2.宿舍楼
根据本项目的特点与用途,拟采用砖混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本工程结构材料为钢筋C25砼。钢筋级别I级(fy=210N/mm2),Ⅱ级(fy=310N/mm2),墙体材料采用机制砖MU10。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其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物的防火等级为二级,各构件的耐火极限均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表2.0.1条执行。 二、消防设计
建筑高度均在24米以下,属多层建筑,消防规范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多层建筑外围道路宽度均大于3.5m,消防车道均能环通,满足消防要求。建筑物内疏散楼梯间的间距小于70m;袋型走廊小于22m。各单体建筑防火分区面积均严格控制在消防规范规定的范围内。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规定,每防火分区面积≤2500平方米,有自动灭火系统部分加倍,即≤5000平方米。地下停车库部分按《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的规定,每防火分区面积≤2000平方米,有自动灭火系统部分加倍,即≤4000平方米。
部分用房尽管高度24m以下,但因为防火分区面积的限制,故仍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关于防火分区的规定,设置了封闭楼梯间,以保证上下层建筑面积不叠加计算。有内中庭的建筑,沿中庭周边设有复合防火卷帘作为分隔措施,设计耐火极限时间>3小时。
按《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1年修订版)规定,内部各部位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不低于《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三、防雷设计
本工程属民用建筑,按三级防雷建筑设计防雷设施,建筑屋面设避雷针,引下线利用结构内主钢筋,按地体利用结构基础,构件内钢筋的连接点应焊接,各构件钢筋必须联成电气通路。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共同接地装置时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四、环保及卫生防疫
校园自然环境好,空气清新。校园内没有产生对空气、水源造成污染的单位。生活用水和雨水采用分流排放,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后沿主要道路敷设的污水干管,依靠重力排放,集中后进入城市污水管网。雨水通过雨水干管顺地势布置,集中后排入城市雨水管网。
校内设袋装垃圾收集站,每天由环卫工人定时清运。 五、绿化
绿化区域由外围绿化、中心绿化、内部区域绿化三个层面构成,绿地率达到47.2%,以生态绿化带为主的外围及周边绿化对城市的干扰因素渗透过滤,保证校园内部环境的相对独立与安静,中心绿化以叠漫水景观及中心绿化带为主构成绿化体系的核心部分,起到人“肺”的作用,为校园区提供清新的空气和优良的视觉景观,内部区域绿化则以建筑之间庭院绿化、广场绿化等将整个绿化系统渗透 于建筑群体内部,实现校园园林化。
第七章 工程节能节水措施
第一节 节能措施
一、设计依据
依据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和建设部《关于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报告增补节能篇(章)的暂行规定》(计资源[1992]1959号)有关内容和要求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章),设计依据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民用建设节能设计标准》(JFJ26—95)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工程设计节能技术暂行规定》(GB50254—87)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二、节能措施
为合理利用并节约能源,该项目采取以下措施:
(1)在总平面和建筑平面布置中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座向和建筑物周边环境的利用,以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采光和日照。
(2)建筑设计时充分考虑建筑物的体形系数、窗墙面积比,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3)建筑照明均选用节能产品,照明用电回路采用灯光明暗调节系统,根据外界光照情况自动调节灯光明暗。
(4)项目设备选型方面,择优选用权威部门鉴定的节能和技术先进的新产品。 (5)根据该区域的土质进行基础设计,可以就地取材,降低工程造价。
(6)变压器尽量按负荷距最小的原则进行布置,以减少线损及电缆用量;对用电设备进行分散或集中补偿,以降低电缆(线)截面积,并减少线损。
第二节 节水措施
1、采用节水型工艺和设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水资源无效消耗。
2、提高生活用水回收率和重复利用率。采用循环水管重复利用再生水,即生活用水通过蓄水池进行贮存,再通过自动给压装置供给冲洗卫生间。
3、供水系统采用优质供水管材,严格控制和防止供水系统渗漏现象发生。
第八章 环境影响分析
一、环境影响分析 1.本项目建设污染来源 A.生活污水、污物; B.实验污水、污物; C.建设施工、机电设备噪音。 2.周围环境简况
AB学院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工程拟在AB学院新技术学院校园工程新校区拟选址在AB市西城区,同大学生公寓以南,宝成路两侧建设。拟选校园占地目前属书院街后湖村和季庙村集体所有,多数为耕地,少数为水塘和民房。
项目所在地附近有居民区、办公机关和学校,有部分环境影响敏感点。 二、防治污染措施
1.生产工艺流程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