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统计学考试要点1
社会统计学考试要点
第一章
选择题
1、有200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某月这200家公司的工资水平情况 ,统计总体是( A ),总体单位是( D ) A. 200家公司的全部职工 B. 200家公司
C. 200家公司职工的全部工资 D. 200家公司每个职工 2、 设某地区有60家生产皮鞋的企业,要研究它们的产品生产情况,则统计总体( B 总体单位是( A ) A.每一个企业 B.所有60家企业 C.每一双鞋子
D.所有企业生产的皮鞋
3、若要了解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情况,下面哪个是指标( C ) A.该地区每名职工的工资额 B.该地区每名职工的文化程度 C.该地区职工的工资总额
D.该地区每名职工从事的工种
4、下面哪些是基础指标( B ) A.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B.发电量
C.劳动生产率 D.人口出生率
5、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ABCD ) A. 没有总体单位也就没有总体 B. 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C. 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
D. 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E. 指标和标志都是能用数值表示的
6、某班四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5分,这四个数字是( D ) A. 标志 B. 指标值 C. 指标 D. 变量值
7、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中( ABCDE ) A 全国人口是统计总体 B 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人
C 全部人口数是统计指标,也是数量指标 D 人口的性别比例是总体的质量指标 E 人的年龄是变量,也是数量标志
), 简答题
1、简述“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及其关系 答:三种涵义:统计活动(或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关系:统计的三种涵义密切相关。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过程和结果关系。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或结晶,它是源于统计工作又服务于统计工作。统计工作和统计科学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统计学是统计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统计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并用于指导统计实践,为统计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统计工作的发展,会不断完善和丰富统计理论,而统计理论的丰富又促进统计工作的发展,使之更有效,更科学。 2、什么是总体和总体单位?
答:总体亦统计总体的简称,它是由统计研究目的所决定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而构成的集合体。构成总体的个体称为总体单位。
3、什么是指标、标志?二者的关系怎样?试举例说明。
答:统计指标是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国民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劳动生产率)
标志即统计标志的简称,它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工业企业的经济类型、职工人数、工业增加值、工资总额)
关系:汇总关系,统计指标的数值一般由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或计算而来;变换关系,由于研究目的的变化,原来的统计总体如果变为总体单位,则其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不需相应的变为标志和标志值,反之亦然。 4、什么是变异、变量、变量值?试举例说明。
答:在总体单位之间存在着差异的标志叫可变标志,这种可变标志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就叫变异。(职工人数、零售额、经营品种) 变量就是可变数量标志的名称。(人口数、工资收入、生活费用支出、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变量的具体表现为变量值,也称标志值。(职工家庭人口数具体表现为3人、4人、5人等)
第二章
1、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 B ), 调查单位是( C ),报告单位是( C ) A 该地所有商业企业 B 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 C 该地每一国有商业企业 D 该地每一商业企业
2、调查某市工业企业职工的工种、工龄、文化程度等情况( D )。 A 报告单位是每个职工 B 调查单位是每个企业
C 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都是企业
D 调查单位是每个职工,报告单位是每个企业
3、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7月10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这一时间规定是( B ) A 调查时间 B 调查期限 C 标准时间 D 登记期限
4、普查是一种( CD )
A 非全面调查 B 专门调查 C 全面调查 D 一次性调查 E 经常性调查
5、某地区为了掌握该地区水泥生产的质量情况,拟对占该地区水泥总产量的80%的五个大型水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 D )。 A. 普查 B. 典型调查 C. 抽样调查 D. 重点调查
6、某灯泡厂为了掌握该厂的产品质量,拟进行一次全厂的质量大检查,这种检查应选择( A )。 A. 普查
B. 重点调查 C. 典型调查 D. 抽样调查 简答题
1、什么是统计调查?统计调查有哪几种分类?
答:统计调查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利用各种调查方式和方法,向社会搜集统计数据的工作过程。
分类:按组织方式不同:统计报表、专门调查
按调查对象范围不同: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
按调查资料登记时间是否具有连续性:经常性调查、一次性调查 按搜集统计数据方法不同:直接观察法、采访法、报告法、问卷法 2、统计调查有哪些组织方式?
答:统计报表,是以基本调查单位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为基础,按照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统计报表的内容、表式、报送时间、报送程序,自上而下逐级报送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普查,是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重点调查,是指在调查对象中,只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而进行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是指从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第三章
1、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C ) A 简单分组 B 平行分组 C 复合分组 D 再分组
2、按品质标志分组,分组界限的确定有时会发生困难,这是由于( C ) A 组数较多
B 标志变异不明显
C 两种标志变异间存在过渡形态 D 分组有粗有细
3、下列分组中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B )
A 人口按年龄分组 B 产品按质量优劣分组 C 企业按总产值分组 D 城市按人口数分组
4、某单位100名职工按工资额分为3000以下、3000-4000、4000-6000、6000-8000、8000以上五个组。这一分组( BDE ) A 是等距分组 B 分组标志是连续型变量 C 末组组中值为8000 D 相邻的组限是层叠式的
E 某职工工资6000元,应计在“6000-8000”一组 简答题
1、何谓统计分组? 答: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选择某个或几个重要标志将总体划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或组的一种统计方法。(将人口总体按民族分为汉族和少数民族两组) 2、统计分组的原则、种类、作用。 答:原则:互斥原则
种类:简单分组、复合分组和平行分组三种。
作用:区分不同事物的性质;研究事物内部的结构;研究现象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 3、次数分布数列由哪几个要素组成?举例说明次数分布数列的种类。
答:要素:一是,由分组标志分成的各个组;二是,总体中各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
种类:一是,品质分布数列(某高校在校本科生的性别分组);二是,变量分布数列(某企业工人看管机器台数的情况)
4、变量分布数列有哪几个编制步骤?
答:一是计算全距,即变量值的变动幅度;二是确定组数计算组距;三是确定组限和组限的表式方法;四是计算频数、频率,编制变量数列。 5、累计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
答:钟型分布、U型分布、J型分布。
第四章
1、2001年我国发行长期建设国债1500亿元;2001年末,居民个人储蓄存款余额突破75000亿元。这两个指标( C ) A 都是时期指标 B 都是时点指标
C 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D 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2、某大学10个分院共有学生5000人、教师300人、设置专业27个。若每个分院为调查单位,则总体单位总数是( A ) A 10 B 5000 C 300 D 17
3、总量指标的意义是( ABC ) A 反映事物的总规模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