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1-3单元
减( )(够减时),再把两个差( )。 方法二、把减数拆成( )和( ),先用被减数减( ),再用所得的差减( )。 三、达标检测:
1、完成课本第11页做一做 2、口算下面各题
85—43= 71—28= 35—17= 55—28= 四、反思总结 五、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二5、6、7、8题 2、拓展提高
小刚在做减法练习题时,把被减数个位上的0错写成了6,把被减数十位上的8错写成了3,这样得的差是61,正确的差是多少?
课时三: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学习目标:
1、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2、在计算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一、自主学习 自学第14页例3 1、(1)由题可知,上午卖出( )个“海宝”,下午卖出( )个“海宝”。要示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用( )法计算。 列式为: (2)、探究380+550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口算
方法二:笔算 2、(1)、要求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用( )法计算。 列式为: (2)探究550—380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口算
方法二:笔算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一)、小组讨论
1、十位相加满十向( )。 2、十位不够减,从( )位( ),在十位上加( )再减。 (二)、汇报交流
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 ),从( )加起,每个数位上相加的结果写在相就数位的(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 )。
2、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 ),从( )减起,减到哪一位,就把结果写在哪一位( ),哪一位不够减时,从前一位( )再减。
三、达标检测:
1、完成课本14页做一做 2、完成坚式
230 490 390 340 + 540 —130 +260 —260 四、反思总结 五、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三第1、2、3、4题
课时四: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学习目标:
1、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2、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培养估算意识。
学习重点: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一、自主学习 自学第15页例4
1、一到三年级来了( )人,四到六年级来了( )人。巨幕影院有( )个座位。
2、要求六个年级的学生能否同时坐得下,就是把( )与( )进行比较。如果大于441,就( );如果小于441,就( )。 3、因为只问能否坐得下,所以不需要求出具体总人数,( )即可。 4、自己尝试估算一下,能不能坐下?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一)、小组讨论 1、221看作( ),239看作( ),221+239一定大于( ),但( )(能或不能)确定是否大于441。
2、将221看成220,239看成230,这样就与实际结果非常接近。221>220,239>230,220+230=450,所以221+239一定大于450,而座位数是441,441<450,所以肯定( )。 3、规范解答
4、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二)、汇报交流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方法:把每个三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 )或( ),再进行计算,取( )数还是( )数,要视情况而定。
三、达标检测: 1、一台电扇145元,一口电饭锅287元,妈妈有400元钱,买这两样商品够吗?
2、幼儿园有男生286人,女生193人。一共有500个苹果,如果每个人吃一个苹果,这些苹果够吃吗?
四、反思总结
五、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三第七、6、7、8题 2、拓展提高
妈妈用500元买了几件物品,猜一猜她买的可能是下面的哪几件? 故事丛书 裙子 电扇 电饭锅
118元孙 134元 230元 248元
第三单元: 测量
单元整体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恰当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方式进行测量 4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提高操作技能 单元教学重点
1感受1毫米、1分米和1千米实际长度,1吨实际质量 2会用毫米、分
米为单位量物体长度 单元教学难点
1对1千米长度和1吨质量形成正确表象
2估计时恰当选择长度和质量单位 单元教学建议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并且已了解一些测量的知识和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结合生活创设生 动有趣的情境,组织学生测量硬币的厚度、课本、课桌的长、宽;利用多媒体显示路标,距离是1千米的两地,质量是1吨的物体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认知特点是对具体形象事物认识清、感受深,因此教学中,要多安排学生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凭借经历和体验,对1毫米、1分米、1千米、1吨建立正确表象
3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估测能力 估测在生活中用处很广,教师应结合本单元内容,培养学生自觉对物体进行估测的意识如教学中,先估测后测量,使之形成习惯,提高估测能力
课时一: 毫米的认识
学习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时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的长短,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硬币、学生尺、电话卡、曲别针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你们猜一猜,李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李老师的身高是1米75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
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课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
自己量一量
生:数学书的长是21厘米,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 师: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长呢?你们想不想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