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8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地质资料整理和综合研究成果,必须经过检查验收合格,方能提交编写报告。不合格的地质资料整理和综合研究成果不得使用。 7 可行性评价工作 7.1 概略研究
在普查阶段,需进行概略研究。在收集分析矿产资源国内、外总的需求趋势和市场供需状况的基础上,分析已取得的普查或详查、勘探地质资料,类比已知矿床,结合矿区的自然经济条件、环境保护等,以我国类似企业的技术经济指标或按扩大指标对矿床做出技术经济评价。从而为矿床开发有无投资机会、是否进行详查阶段工作、制定长远规划或工程建设规划的决策提供依据。 7.2 预可行性研究
详查和勘探阶段需进行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评价。预可行性研究需要比较系统地对国内、外市场的需要量、产品品种、质量要求和价格趋势做出初步预测。根据矿床规模和矿床地质特征以及矿区地形地貌,借鉴类似企业的实践经验,初步研究并提出项目建设规模、产品种类、矿区总体建设轮廓和工艺技术的原则方案;参照类似企业选择适合评价当时市场价格的技术经济指标,初步提出建设总投资、主要工程量和主要设备以及生产成本等,进行初步经济分析,圈定并估算不同的矿产资源/储量类型。
通过国内、外市场调查和预测资料,综合矿区资源条件、工艺技术、建设条件,环境保护以及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等各方面因素,从总体上、宏观上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的可行性以及经济效益的合理性做出评价,为是否进行勘探阶段地质工作以及推荐项目和编制项目建议书提供依据。 7.3 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首先需要认真对国内、外该矿种资源、储量、生产和消费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对国内外市场的需要量、产品品种、质量要求、价格、竞争能力进行分析研究和预测。工作中对资源(或原料)条件要认真进行分析研究,充分考虑地质、工程、环境、法律和政府的经济政策的影响。对企业生产规模、开采方式、开拓方案、选矿工艺流程、产品方案、主要设备的选择、供水供电、总体布局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分析计算和多方案比较,并依据评价当时的市场价格,确定投资、生产经营成本、销售收入、利润和现金流人流出等,工作程度都需达到进行经济评价的要求。项目的技术经济数据量能满足投资有关各方面的审查、评价需要,从而得出拟建工程是否应该建设以及如何建设的基本认识,为上级机关或主管部门投资决策、编制和下达设计任务书,确定工程项目建设计划等提供依据。
8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 8.1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依据 8.1.1 地质可靠程度
8.1.1.1 预测的;是对矿产潜力较大的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在有足够的数据并能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时,才能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
8.1.1.2 推断的:是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矿点)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也包括那些由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由于信息有限,不确定因素多,矿体(点)的连续性是推断的,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有限,可信度较低。
8.1.1.3 控制的;是对矿区的一定范围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
11
8.1.1.4 探明的:是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已经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高。 8.1.2 经济意义(是可行性评价的结果)
8.1.2.1 经济的:其数量和质量是依据符合市场价格确定的生产指标计算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的市场条件下开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等其他条件允许,即每年开采矿产品的平均价格能足以满足投资回报的要求,企业内部收益率大于或等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或在政府补贴和(或)其他扶持措施条件下,开发是可能的。
8.1.2.2 边际经济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研究当时,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于盈亏边界,企业内部收益率大于零,而低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只有在将来技术、经济、环境等条件改善或政府给予其他扶持的条件下可变成经济的。
8.1.2.3 次边际经济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研究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或技术上不可行,企业内部收益率小于零,需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技术进步,使成本降低后方能变成经济的。
8.1.2.4 内蕴经济的:仅通过概略研究做了相应的投资机会评价,未做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由于不确定因素多,无法区分其是经济的、边际经济的,还是次边际经济的。 8.2 矿产资源/储量类型 8.2.1 储量(三类) 8.2.1.1 可采储量(111)
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已按勘探阶段要求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结果,已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包括对开采、选矿、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会和政府等因素的研究及相应修改,证实其在计算的当时开采是经济的。
8.2.1.2 预可采储量(121)
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已达到勘探阶段加密工程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结果,但只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表明当时开采是经济的。 8.2.1.3 预可采储量(122)
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已达到详查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基本圈定了矿体三维形态,能够较有把握地确定矿体连续性,基本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提供了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结果,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开采是经济的。 8.2.2 基础储量(六类)
8.2.2.1 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
与可采储量(111)的差别在于本类型是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8.2.2.2 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
与预可采储量(121)的差别在于本类型是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8.2.2.3 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
与预可采储量(122)的分布特征相同,其差别在于本类型是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8.2.2.4 探明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
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勘探阶段要求的地段,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只有在技术、经济条件改善后才可变成经济的。 8.2.2.5 探明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1)
12
与基础储量(2M11)分布特征基本相同,本类型只进行预可行性研究,表明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 8.2.2.6 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
是指在达到详查阶段工作程度的地段,基本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基本圈定了矿体的三维形态,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待将来技术经济条件改善后可变成经济的。 8.2.3 资源量(七类)
8.2.3.1 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
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勘探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探明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必须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大幅度降低成本后,才能变成经济的。
8.2.3.2 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
与经济资源量(2S11)分布特征基本相同,本类型只进行预可行性研究,表明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需要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大幅度降低成本后,才能变成经济的。 8.2.3.3 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
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详查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控制的,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需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大幅度降低成本后,才能变成经济的。
8.2.3.4 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
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勘探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探明的,但未做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仅作了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范围内。 8.2.3.5 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
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详查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控制的,可行性评价仅做了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范围内。 8.2.3.6 推断的资源量(333)
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只达到普查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推断的,资源量只根据有限的数据估算,其可信度低。可行性评价仅做了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介于经济—次边际经济的范围内。
8.2.3.7 预测的资源量(334)?
依据区域地质研究成果,极少量工程资料,确定具有矿产潜力的地区,并和已知矿床类比而估计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矿产资源,有无经济意义尚不确定。 9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9.1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
预查、普查可采用现行的一般工业要求(参照附录B);详查、勘探应结合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依据当时的市场价格或投资者提供的工业指标经过论证确定.工业指标的确定应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程序。 9.2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原则
9.2.1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应按矿体(层)、矿产资源/储量类别、地质可靠程度、工业类型(高岭土)、矿石属性(膨润土)、品级分块段分别计算.对砂质高岭土,尚需分别计算其淘洗精矿量。
9.2.2 估算的矿产资源/储量是勘查的实有矿产资源/储量,应扣除采空区的矿产资源/储量。对禁采区应严格按有关规定单独计算。
13
9.2.3 对具有工业价值的共生矿产,伴生组分(包括具工业指标的尾矿)应分别进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9.2.4 参加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各项参数应根据实测数据,且具代表性.工程质量和其他基础资料的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规程和规定的要求。
9.2.5 矿石体积质量(体重),对硬质矿石一般应为自然状态下的小体积质量(体重);对于软质、松散状的矿石应用于小体积质量(体重);当小体积质量(体重)样难采或缺乏代表性时,可采用大体积质量(体重)代替。
9.2.6 矿石和淘洗精矿矿产资源/储量估算以万吨为计算单位。 10 勘查地质报告的编写
按照DZ/T 0033—2002《固体矿产勘查/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的要求编制勘查地质报告。
1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