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强化会计监督的若干思考

强化会计监督的若干思考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20:13:14

要准确把握会计监督的真正内涵,必须明确会计监督的主体、客体、目标、依据四个基本构成要素。

1)会计监督的主体。会计监督主体是指会计监督行为的具体实施者,任何有权对会计活动施加影响的机构和人员都属于会计监督主体的范畴。因而会计监督的实施主体应包括单位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任何单位和个人,社会中介机构和注册会计师,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和保险监管等政府有关部门。

2)会计监督的客体。会计监督的客体就是会计监督的对象,即对谁实施监督。所有有义务接受监督的会计系统,以及有机会对会计系统的运行直接施加影响进而最大化自身利益的机构和人员都属会计监督客体的范围。在实践中,可将会计监督客体分为组织机构、工作人员和会计行为三个方面。组织机构包括需要进行核算的所有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和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包括直接从事会计核算的会计人员和其他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有直接影响的人员;会计行为包括会计核算行为和其它影响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行为。

3)会计监督的目标。会计监督的目标就是要保证其经济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会计监督的目标实际上从高到低依次包含了最终目标、中间目标和具体目标三个层次,而且较低层次的目标总是为较高层次的目标的实现提供服务,从逻辑上看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最终目标是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符合会计信息使用人的要求,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这一目标需要对所有监督客体进行监督才能实现;中间目标首先是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生成符合会计核算规范要求,其次要保证会计处理方式的选择及会计职业判断符合会计信息使用人的利益,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对会计人员实施监督;具体目标则是与特定监督客体相联系的目标。监督客体不同,相关的目标也不尽相同,因此必须结合会计监督客体来进行细致分析。

1.2目前我国会计监督的现状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许多经济形式和利益主体的格局,这一方面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一些深层次的管理矛盾,表现在会计工作中就是一些单位和部门受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的驱动,违规违法、弄虚作假,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地影响了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使广大公众的投资信心遭受了巨大的打击,降低了社会公众对业界及资本市场的信任,造成了信任危机,并殃及业界及资本市场自身的发展,朱熔基曾提出“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作假账”的重要指示。由此可见,加强会计监督,是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进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手段,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必要保证。

会计监督就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据各项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通过记录、计算、分析、检查等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使之达到既定的目标和要求。会计监督的内容覆盖企业经济活动

2

的整个过程,主要包括:监督流动资金的使用,保证流动资金的完整和合理;监督成本和经营费用,促使其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效益;监督收益和利润,促使企业完成和超额完成拟定的利润计划指标;监督企业资金收入和支出,检查企业完成国家预算情况;监督企业遵守财政政策和财经纪律情况,提高企业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会计监督根据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来确保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理性以及保障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以达到提高企业工作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可以说,会计监督是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对企业的资金运动和经营管理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而这三个方面的监督必须相互协调,形成一套严密的监督体系。

会计监督职能伴随着会计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但还存在着不足。目前社会上有一些部门和单位受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的驱动,会计工作违规违纪,弄虚作假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同时也阻碍了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正常进行。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会计监督职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具体体现在一方面是会计监督不力,另一方面会计工作中有些概念混淆不清,如将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等同,以致于淡化了企业会计监督的事前监督职能,或者根本就没有事前监督,只是决策凭“长官意志”,事后“审计算账”,会计监督的效果不佳,因此,强化企业会计监督职能,是切实做好会计监督工作当务之急。

1.3研究意义

会计监督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与企业经营活动及其结果息息相关的企业所有者、债权人、管理者以及政府等方面的利益存在一定矛盾与冲突。为了使经济活动能够正常、有序地进行,这些不同的利益集团只能依靠法律、法规和制度约束下的会计信息来协调关系,依靠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来表述经济活动,根据会计提供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这样,会计监督就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

会计监督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无论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公司,还是国有独资公司,都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要求进行经济活动,规范经营行为,并且依法设置会计监督。由于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所以没有有效的会计监督和控制,会计核算的质量就难以保证,会计监督如果脱离了会计核算过程,也就难以取得好的效果。会计监督寓于会计核算之中,只有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实行有效、及时、连续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会计核算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终达到预期效果。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3

1.4.1研究内容

本文在明确了会计监督的内涵及构成的基础上,从经济学视角对会计监督进行理论评述,并针对当前会计监督弱化的现状,深入剖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全文共分3部分。

第1部分:绪论。引言中介绍了企业会计监督工作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一环,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来看,未来的会计监督工作在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然后对会计监督的含义与会计监督的构成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并重点论述了我国会计监督的现状,虽然目前我国企业会计监督已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对企业的资金运动和经营管理进行了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还存在着不足。 第2部分:从会计监督体系的三个方面说明会计监督弱化的表现,进而评价了会计监督的存在问题,深入剖析了会计监督弱化的客观和主观原因,为加强会计监督找出根本依据。

第3部分:提出了现代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两大创新途径:首先优化监督体系的内外环境,包括法制环境的优化、企业制度环境的优化、会计职业道德环境的优化和会计技术环境的优化;其次,建立协调有序的监督机制,包括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社会舆论监督以及激励监督机制的健全和完善,从而保障现代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有效运作。 1.4.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规范研究为主的研究方法。利用会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对会计监督基本概念等进行了阐述,为论文随后的分析奠定了概念与理论基础;采用归纳、综合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了解和综合分析进行归纳,力求从他人的研究中得到启发,使研究方法具有科学性和适用性。

2、现行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在会计工作中违规违法现象时有发生,会计信息失真履禁不止,严重影响了投资人、债权人及社会公共的利益,阻碍了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

2.1单位内部监督弱化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会计原始凭证失真,基础数字不实

4

(2)领导带头违法,使会计无法监督 (3)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监督松弛

改革开放以来,部分企业片面理解搞活开放的政策,放松甚至放弃了管理工作,导致内部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致使会计监督无从入手。有的企业没有严格的内部监督制度,甚至根本没有建立内部牵制制度;有的企业没有有效的管理办法,虽建有规章制度,却落实困难又不加考核,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大大削弱了会计监督职能。

2.2社会监督乏力

从社会审计监督看,执业质量较差,社会公信力下滑。主要表现在:

(1)会计师行业监督质量低下 (2)无序竞争导致低收费 (3)政府监督功能重叠

《会计法》中规定了财政、审计、税务部门对各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职责,却没有对各部门之间监督会计工作的分工做出具体规定,职责不清的状况削弱了政府对会计工作的监督。对企业而言,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存在各自为政、重复监督、尺度不一的问题,致使对企业的会计监督不力,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3、强化会计监督的对策

3.1加强内部监督

3.1.1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作为一个系统,其范围遍及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其核心系统就是会计控制系统。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内容上,应当突出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这一环节,即从会计环节入手,并向其他管理环节延伸,逐步形成内部控制网络。

为了加强控制效果,内部控制的内容应有以下规定:

货币资金控制,强调了货币资金的授权批准程序、不相容岗位的内部牵制;财务风险控制,要求控制财务风险,加强对筹资业务的管理;采购与付款业务控制,强调合理规划采购与付款的机构和岗位,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控制程序;实物

5

搜索更多关于: 强化会计监督的若干思考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要准确把握会计监督的真正内涵,必须明确会计监督的主体、客体、目标、依据四个基本构成要素。 1)会计监督的主体。会计监督主体是指会计监督行为的具体实施者,任何有权对会计活动施加影响的机构和人员都属于会计监督主体的范畴。因而会计监督的实施主体应包括单位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任何单位和个人,社会中介机构和注册会计师,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和保险监管等政府有关部门。 2)会计监督的客体。会计监督的客体就是会计监督的对象,即对谁实施监督。所有有义务接受监督的会计系统,以及有机会对会计系统的运行直接施加影响进而最大化自身利益的机构和人员都属会计监督客体的范围。在实践中,可将会计监督客体分为组织机构、工作人员和会计行为三个方面。组织机构包括需要进行核算的所有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和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包括直接从事会计核算的会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