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施工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二、楼面砼结构工程 1、常见开裂、渗水部位
(1)客厅结构板或跨度较大结构板板中龟裂,或板角45度斜裂。 (2)卫生间板底开裂、顶灯预埋盒处渗水。 (3)排水立管穿板预埋管周边渗水。
(4)北方地区:地热施工,在门口处、墙根处、纵横墙转角处开裂。 2、开裂、渗水主要原因
(1)砼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或水灰比过大,或外加剂过量、或初凝前未收面;或气温过高、气
候干燥,失水过早;
(2)板刚度不够,板厚达不到设计厚度,特别是不同标高板面的板厚。
(3)板负筋(特别是不同标高板面的负筋)在砼浇筑过程中被踩踏下沉移位;板转角钢筋未按设
计要求布置。
(4)支撑体系下沉或整体刚度不够,不足以抵抗砼输送泵的水平推力。支模方式不合理。 (5)过早拆模或过早增加板面施工荷载。
(6)每天养护时间太短、次数少,或养护天数不够。
(7)卫生间底板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沉箱施工砼浇筑时,大量浮浆流入板底所致。 (8)排水立管未按设计要求预埋套管,或管洞封堵未分次封堵或堵塞不严。 (9)预埋管线的管径过大或位置不合理,多条管线重叠布置或分布不合理。 (10)地热砼面积过大,未留伸缩缝。
3、施工控制重点
(1)严格控制砼的坍落度和标号。楼面砼浇筑过程中,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板厚度;严格控制不
同标高板面的板厚。
(2)砼浇筑过程中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严禁踩踏板面负筋,避免墙、柱钢筋移位。 (3)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布置在板中,距离板面或者板底不少于1/3h,并≥30mm,同一位置线
管不
宜三层或三层以上交叉。在管子交叉处,两根管子外径相加值可以大于1/3板厚,但此时管子外皮的保护层厚度a≥25mm。并按结构及电气设计施工图要求设置钢筋加强网片。
(4)内模架支撑体系的稳定性、刚度必须满足施工(满足泵送砼时水平推力)要求;梁板支撑体
系必须采用钢脚手架,支撑方法正确。严禁采用圆木(丁丁猫)做梁板支撑体系。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内模架(专家已评审通过的高支模架)搭设方案施工。
(5)卫生间沉箱吊模,宜采用钢筋马蹬或钢筋焊接固定支撑。严禁使用木条或易造成渗漏的木质
材料贯穿砼支撑模板。
(6)严格控制拆模时间:跨度较大(>8米)的梁板,及>2米的悬臂构件,必须保证其砼强度达
到100%方可拆除;≤8米梁板及≤2米悬臂构件砼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方可拆模。
砼强度与拆模时间与昼夜平均温度间的关系(参考) ≤8m梁板;≤2m悬臂构件75%强度 >8m梁板;>2m悬臂构件100%强度 5 28 40 10 20 35 15 15 30 20 12 28 25 10 20 30 9 10 温度 天数 天数 (7)严格控制过早增加施工荷载:现浇板养护期间,当砼强度小于1.2Mpa时,不得进行后续施工。
当砼强度小于10Mpa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以减少施工裂缝;
(8)板面振捣及收面:板面砼现浇时,宜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在砼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并进
行二次压抹收面,大面宜采用机械提浆收面。
(9)板面养护:住宅标准层柱、墙、梁、板砼,南方地区宜采用浇水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
天。
(10)穿板管均应预埋防水套管,且位置准确;若因设计变更,确须二次开孔者,宜采用机械抽孔,
严禁电锤或人工开孔。
(11)沉箱砼浇筑时严格控制浮浆流入量。宜先浇沉箱底板,初凝后再浇沉箱边梁砼。 (12)不宜在结构板面压槽安装给水管。设计已考虑板面布管构造空间。 (13)卫生间砼楼板浇筑前,必须先将给排水管或防水套管预埋好。
(14)地暖楼地面施工中,与内外墙、柱及过门等交接处,应留不间断的伸缩缝,缝内嵌填聚苯乙
烯板,当地面面积超过30㎡或边长超过6m时,应按不大于6m设置伸缩缝,缝宽不小于8mm。胀缝沿内墙周边留设,并与房间内增设的胀缝圈通,门洞阴角、 阳角,阳台门坎等部位不得漏设、假设。
三、各部位砼结构翻边设置
1、砼翻边设置部位、翻边高度(与建筑设计翻边高度一致)
上翻高度(mm) 150 可不设 挡边 据室内外 标高确定 250 序号 1 2 3 4 砼翻边部位 卫生间墙根部及 卫生间内管道井根部 阳台与客厅、房间相交的主墙根部 阳(露)台出屋面门或门连窗底部 出屋面构筑物墙体根部 上翻结构位置 楼面结构板面以上 上一层若有阳台或 雨篷板遮挡 楼面结构板以上 屋面结构板以上 5 6 7 8 9 10 11 12 13 说明 外挑空调板处墙身根部 凸出外墙宽度大于10cm的现浇砼 外装修线条的主墙根部 低矮坡屋面檐口与竖向墙体交接处根部 低矮坡屋面歇山、顶部与竖向墙体 交接处根部 烟道出屋面根部的反坎 其它属于无水和有水部位 交界墙体根部 屋面女儿墙根部 斜屋面檐口、歇山翻边(宽150㎜) 出地下室顶板的采光井、通风井等 空调结构板面以上 线条结构面以上 交接面结构板面以上 低矮坡屋面结构板以上 屋面结构板以上 墙体根部以上 屋面结构板面以上 (坡顶标高计算) 斜屋面结构面以上 (无保温板屋面除外) 高于回填土 200 200 500 300 500 200 250 100-150 300 1.以上砼翻边均与墙同宽。所有翻边均按构造要求配筋;φ6@300,2Φ10。 2.斜屋面与立墙相接处(坡斜边或坡顶边),翻边必须与立墙同宽同位置。 3.第12条:斜屋面与檐口翻边高度根据各地保温层设计要求确定,100—150mm。 4. 以上翻边建施图中有要求的按建施图施工,若建施图没有要求的,按上表施工。
2、施工控制要点
(1)屋面以上所有翻边砼,必须同屋面结构梁、板同时浇捣完成;二次结构施工的外立面空调板、
饰线等翻边,必须分别与空调板和饰线同时浇筑完成。
(2)卫生间管道井(沉箱内)根部砼翻边必须同沉箱四周梁一同浇捣完成;卫生间四周墙脚翻边
可采用二次浇筑;但施工缝位置必须凿毛并将垃圾清理干净、纯水泥浆纹口。并按构造要求预埋钢筋:倒箍φ6@300;两顶角2φ10。 (3)砼翻边施工定位要准确,以免与上部砌体错位。 (4)严禁用铁丝穿过翻边加固。
(5)斜屋面檐口倒置式防水层上设置暗沟。斜屋面最低处应设100mm宽的暗沟,在暗沟内最低处
设D=50mm滤水管(滤水管外可满铺陶粒至屋面瓦下找平层);在滤水管上接D=30mm排水管,间距约3m,排水管横排、竖排均可;管出面30mm。(屋面保温层的通气与排水)
第三章 砌体及砌体构造工程
一、砌体构造设置 1、构造柱的设置
(1)构造柱设置的主要位置:
①填充墙(含电梯间隔音墙)长度大于5m,或墙长超过2倍层高时,应设置钢筋砼构造柱,构造柱中心距外墙不大于3m,内墙不大于4m。
②阳台及砖砌拦河、天面女儿墙,每隔3米及转角处均设置构造柱,构造柱应伸入拦河或女儿墙顶与现浇压顶整体浇筑在一起。
③露台分户墙蒸压灰砂砖砌筑、设置压顶梁,墙端设置构造柱。
④宽度大于或等于2.4m的洞口两侧,以及长度超过2.5m独立墙体端部,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⑤窗台长度大于3m时,应在墙中部设置钢筋砼构造柱,构造柱中心距不大于3m。 ⑥墙长大于墙高,且端部无柱时,应在墙端部设置钢筋砼构造柱。 ⑦窗间墙宽小于600mm,且无横向墙连接,两边必须设置构造柱。
(2)对于多、高层阳台构造柱,可同结构梁一同浇筑,但必须确保顶端(结构梁底)为铰接,柱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