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落日的幻觉

落日的幻觉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5 13:45:53

后老师出题,以小组抢答方式竞赛,比一比,看一看,哪组同学识记的速度快,捕捉信息能力强,(共六个小组)(大屏幕显示)

1、请同学们说说你们记忆中有关“落日”的古诗词。 2、作者在第二段描写了日落时的哪些景象?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3、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4、第4段中“1871年…… 10倍以上。”的句子主要运用了

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5、第5段中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什么? 6、第3段在全文结构上属于( )在内容上起着( )的作用。点明这种奇异的景象其实是人的一种幻觉,引出下文对这种幻觉产生原因的说明。

五、精读3—5段,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和问题

刚才有位同学说出唐代诗人王维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博大。但落日真是这样吗?(多媒体展示) ——落日是扁的!

落日怎么会是扁的?难道古人观察错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章,走进美丽

梦幻的夕阳。

(竞赛结束后再把表格发给学生,看哪个小组写得最快最准)(大屏幕显示) 日落时的幻觉 产生幻觉的原因 颜色深黄、殷

光线散射和光波长短原理

神秘的暗弧,

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弯曲,光线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

暗弧外面有亮弧

西方天空出现

眼睛的叠合效应

迷人的紫光

接近地平线时

光线折射的原理

太阳变扁了

太阳好像变大

未说明原因(其实没有变大)

问题:

再读课文4--7段,思考在这一部分中用了哪些说明的方法。 明确要点: 1)、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

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准确生动形象说明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 2)、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打比方、作比较生动形象地说明由于幻觉,人们看到黄昏的太阳远大于中午的太阳,把黄昏的太阳比作巨大的玉盘,形象说明黄昏太阳的巨大形状。

六、拓展研究

1、在介绍幻觉现象时,按照“体积变大,颜色殷红,形状变扁,背后有暗弧亮弧,有时有紫光出现,”这样的顺序介绍的,但是,原理介绍中却不是这样的顺序介绍的,这样行文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要点:文章说明部分的顺序,既照顾了第二段的描写顺序,同时也遵循“由主到次的顺序,由复杂到简单”的规律来介绍,所以是从颜色以及与颜色有关的暗弧、亮弧,说到太阳的外形以及大小。

2、朗读课文第1——3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第1段从人们观注日出而不太重视欣赏日落写起,引用两句古诗文推测人们的心理,引用古诗文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要点: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引出下一段对日落景象的描写。 2)、第2段主要运用什么表达方式,写日落时种种景观。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明确要点:描写、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读写结合

请同学们用简洁优美的语句描绘自己看到过的落日景象。 例如:①、西边的天空悬着一轮红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落日的余辉洒

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一篇文学性、知识性均很强属事理的说明文。课文按逻辑顺序,由现象到原理向我们揭示了“落日的幻觉”产生的科学原因。我们在了解了有关落日的幻觉的科学原理同时,也充分领略了优美文学语言的无穷魅力。同时,作者综合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因而文章通俗易懂。另外,本文语言具有准确严谨、生动形象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存许多科学现象等待大家去观察,让我们在探索和思考中体验科学的快乐!

七、研究性作业 :

既然日落的幻觉如此美轮美奂,那么日出的幻觉又怎样呢?从现在开始的一个月内,请同学们观察日出现象,模仿课文写观察日记。

提示:写描写文字时,可以按日出(落)前→日出(落)时→日出(落)后的顺序写出特点。注意交待清楚自己的观察点,既要抓住太阳的静态特点,也要注意日出(落)时形状、颜色、光线等方面的变化,同时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联想和想象。

八、板书设计

落日的幻觉 黄天祥

落日幻觉:深黄、殷红 暗弧、亮弧 紫光 变扁 变大 原理: 散射 大气层密度不同 眼睛叠合 折射

教学评价

本节课虽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的多次接触说明性的文章,但新教材不强调文体,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于练习学生的快速阅读,概括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方面,学生学习了本文能学到课文按逻辑顺序,由现象到原理向我们揭示了“落日的幻觉”产生的科学原因的知识,并能在实际中加以运用。本节课的第三环节“知识大比拼”和第五环节“精读3—6段,小组合作完成下列一张表格和问题”的设计正好把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落到实处了,通过这两环节的学习,学生也能学会概括课文内容要点。但在找各种云的高度、位置时,还有一些学生没有从课文中找出有关信息,说明还有些学生看课文时不很认真,所以把一些重要信息漏了,今后还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而课前预习:1、摘录课文中用词准确和生动形象的句子。2、课外收集有关落日的诗句与第六环节拓展研究:3、读写结合,大部分学生完成较好,他们都能从图书室、报纸、互联网上寻找有关材料,学生课后自主收集材料的能力的训练,对学生今后的写作能力、学习语文的兴趣都有很大的帮助。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已知与未知的中介,学习课文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内外结合,以外促内也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自学能力。这一环节也是为了检测学生课前是否认真去预习课文,同时也可以锻练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训练学生的胆量,同时对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也很有帮助

搜索更多关于: 落日的幻觉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后老师出题,以小组抢答方式竞赛,比一比,看一看,哪组同学识记的速度快,捕捉信息能力强,(共六个小组)(大屏幕显示) 1、请同学们说说你们记忆中有关“落日”的古诗词。 2、作者在第二段描写了日落时的哪些景象?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3、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4、第4段中“1871年…… 10倍以上。”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5、第5段中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什么? 6、第3段在全文结构上属于( )在内容上起着( )的作用。点明这种奇异的景象其实是人的一种幻觉,引出下文对这种幻觉产生原因的说明。 五、精读3—5段,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和问题 刚才有位同学说出唐代诗人王维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