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当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特点研究
当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特点研究
——以重庆市梁平县屏锦镇留守儿童为例
张泽兵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重庆,401331)
内容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现状是一个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由于现状一词含义较为宽泛,
所以,本次研究结合了我院应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社会心理与发展心理的心理学研究为导向、系统结构假设为出发点,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当代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做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探讨。整个研究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1章 绪论 主要是在综述了有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思路和理论构想。
第2章 当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特点的理论建构 通过文献法收集相关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材料,进一步探究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特点的理论模型。
第3章 当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特点的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初步确定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第4章 当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特点的深入访谈 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代表性个体的个案访谈,进一步验证和补充上一步问卷调查的结果。
第5章 总的讨论 主要对研究的测验工具和方法、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概括,并对本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进一步探索的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
第6章 结论 总结了本课题系列研究所获得的主要结论。 总之,本研究以多种研究方法,从不同视野对当代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探索,获得了重庆市有关当代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的第一手资料。此外,本次研究还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维护提供了事实依据,对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的个别化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同时,对实现重庆市的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战略具有历史性意义。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庭关系,同龄人关系,人格的形成,人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心理健
康教育
Researches 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ldren
Staying in Villages
——Take Ping Jin in Liang Ping of Chong Qing for example
Zebing Chang
(Educational College of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31)
Abstract: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the children staying in villages is one of the
第 1 页
当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特点研究
hottest points which the society is concerning with nowadays, but because the phrase?s meaning of ?the present condition? is suffused with the breadth, this research combined with our collegiate application that involve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n psychology and technical abilities, in the direction of social and developmental dimensions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es and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of systemic structure, adopts various research methods to probe in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ldren staying in villages roundly. This whole research could be divided into six parts:
Part one: Introduction: mainly in the overview of the relevant theories and substantial research materials, puts forward the way of thinking and academic speculation of this research.
Part two: Construction of theories 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ldren staying in villages: through the literature collections related theories and substantial research materials, further investigates the academic model of characteristics.
Part three: Questionnaire fo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ldren staying in villages: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firstly fix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ldren?s development and their factors.
Part four: Thorough interview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ldren staying in villages: through individual case interview on some representatives, further verifies and complements the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above.
Part five: General discussion: mainly generalizes the test tools and method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ldren staying in villages and their factors, and problems related this research, with thorough study on the 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the research direction.
Part six: Conclusion: summarizes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series research. In conclusion, this research with various research methods and in different visual fields, carries on overall and thorough investigations, and acquires the firsthand data related the present conditions of their mental state in Chong Qing.In addition, it supplies factual gists for the children?s health conditions and maintenance, has apocalyptic importance in the individual educa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has historic meaning to realize the graven strategy of the orchestr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and country in Chong Qing.
Keywords: the children staying in villages, relations in family, relations of the
same generation, the formation of personality, the formation of value concepts on life, the health education on mentality
第1章 绪论
本章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切入本研究的问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综述了有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思路和理论构想。
第1节 问题背景
第 2 页
当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特点研究
1 产生背景与概念界定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到2000年人口普查时,全国流动人口规模已超过1亿,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农民工在自己进城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就读将要面对的诸多现实问题,诸如恶劣的住房条件、高昂的借读费用、交通安全无保障等等。加之我国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和人口分布状况使得这种压力落到流动者身上,这就造成促进城市发展的农村劳动力不能享受与市民同等的待遇,不能享有国家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于是,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了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最终形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面。
[1] [2]
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由此诞生了(叶敬忠1等,段成荣2等,周爱民2005)。
早期有些人将父母双双出国潮导致儿童由祖父母抚养称之为“留守儿童”。但是我们这探讨的留守儿童意义已经不是这个了,本文综述对象是现在“流行”的关于留守儿童概念的界定。
[3] [4]
李雯婷(2005)和段成荣等(2005)都将把留守儿童界定为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刘允明
[5]
(2005) 将留守儿童概念界定为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需要他人照
[6]
顾的1岁以下的孩子、在学龄上一般反应为小学和初中生。曹加平(2005) 则认为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在户籍所在地,不能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而由其他监护人长期监护抚养或独立生活的儿童。
还有学者在从和城市打工子弟比较中界定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一部分农民工子女伴随着农民工一起进城,在农民工务工、经商所在地人学接受教育,这部分儿童被称为流动儿童;另一种情况是:大部分农民工子女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不能伴随着农民工进城,而只有留在原籍人学接受教育,这部分儿童被称为
[7]
留守儿童(蒋平,2005) 。
2 相关媒体报道的综述
“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及其背后所潜藏的问题,一直没有引起家长、学校以及相关教育机构的重视。直到最近几年由于发生了几起留守儿童的重大事件后,人们才逐渐关注这个新的社会问题。
从以下数据就能看出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新浪爱问网页:搜索“留守儿童”找到网页约324,000个,(用时0.0026秒);搜狐网页搜索:搜索“留守儿童”找到4,856,161个网页(用时0.004秒) ;新华网搜索:找到168,000篇有关“留守儿童”的网页;Google中文网页搜索:约有463,000项符合留守儿童的查询结果(用时0.25秒);百度搜索引擎:百度一下,找到“留守儿童”相关网页约2,120,000篇,(用时0.001秒)3 。当然除了网络之外,电视(如央视)、报纸(中国教育报、羊城晚报等)等也都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报道,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以下是对相关报道的综述: (1) 全国妇联、中华家庭研究会不久前举行的中国人口问题研讨会透露:中国有1.2亿农民常年于城市务工经商,由此产生近2000万少年儿童留守家中。其中14周岁及以下占86.5%。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运清认为,相对城市孩子,农村“留守”孩子家庭环节缺失,这种缺失使青少年人格发育不健全,隔代抚养教育容易造成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有没有 1 叶敬忠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农村发展中心副主任、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 2 段成荣,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3 以上数据均来自网络搜索,由于信息的流动更新,可能会有一些出入
第 3 页
当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特点研究
父母在身边大不一样。(8月24日《新京报》) (2) 新华社报道:2004年2月,江西省都昌县一对夫妇双双到东莞打工,将孩子寄养在妻妹家中。2月19日,孩子从两米多高的床上摔了下来。因为没有家人照料,未能及时发现脑内淤伤,导致伤势迅速恶化,最后因医治无效而死亡。面对孩子的离去,这对夫妇悲痛万分,不停地重复一句话:“如果我们在家就好了,我们在家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儿了。” (3) 《中国青年报》报道:2004年6月,湖北省黄梅县一名上小学四年级的留守女孩因与奶奶顶嘴斗气而被脾气暴躁的奶奶用毛巾勒死,当时女孩的父母正在外地打工。 (4) 延庆县珍珠泉乡八亩地村的孩子珍珍特别想外出打工的爸爸,经常睡到半夜要找爸爸,有时候做梦还会喊“爸爸救我”。白天的时候,珍珍经常盯着电话发呆,接到爸爸的电话就很高兴,可当她爸爸回来时又认生,躲在一边不出声。(中国儿童信息中心) (5) 据《中山时报》载,2004年在全国范围的一项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学生中有33.3%表现为内向、胆怯、木讷、不善与人交往;18.9% 的性格任性、恃强、以自我为中心、自私;4.6%的有孤独、畏惧的性格弱点。加之代养人文化程度普遍低,初中文化以上者仅占13%,教养方式简单,造成“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学习困难、行为纪律散漫、品德不良等问题。近些年来,频频发生的学生滋事案件中,有40%的属于“留守儿童”。 (6) 据《西都商报》(网络版)载,2006年12月5日,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发生了一起引人深思的恶性杀人事件。想偷外公的钱又怕挨打,两名留守儿童——12岁男孩赵周和10岁的妹妹赵令将外公杀死。12月17日,秦州警方在审讯赵周时,他交代了杀死外公杨沧海的犯罪经过。 (7) 据《信息日报》(网络版)载,2007年7月2日,信丰县铁石口中学毕业生张某因被校友小强(化名)取笑不会玩游戏,痛下杀手,竟残忍地将小强掐死,随后回家取锄头挖坑埋尸。10日,张某在父亲的陪同下来到信丰县公安局投案自首。
总之,现阶段各种关于留守儿童问题报道主要集中于留守儿童现状,以及父母出去务工给留守儿童带来的诸如心理关怀缺失,情感发育不良;脱离父母监护,安全隐患凸现;智力
[8]
发展滞后,学习成绩不佳;缺乏家庭管教,日常行为不良等问题(郭三玲,2005) 。当然还有很多关于一些机构团体对留守儿童所做的对策及帮助措施,如2005年5月,全国妇联和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联合在郑州召开了“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等。但是总体上关于留守儿童的报道还仅停留在一些感性的报道上,至于解决留守儿童的策略更是缺乏一定的可行性。庆幸的是国内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家和人口学家等专业人士不断投入和加大了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深入研究。
第2节 文献综述
本部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概述总结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现状,从留守儿童发展与教育两个层面加以概括;二是概述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进展,对近几年的有关研究的评价的概括。力图在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发掘出本研究的切入点、理论构想和具体研究方法。
1 留守儿童研究的现状
1.1 留守儿童发展与教育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1.1 安全和权益问题
郭三玲(2005)指出监护权的缺失,父母疏于照顾,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因年老体弱等
第 4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