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拉旦水电站
0+000~0+126.95段采用内径为1.0m,管壁厚0.01m的A3钢;0+126.95~0+264.9段采用内径为0.9m,管壁厚0.01m钢的A3钢;主管道总长264.9m。在厂房前分岔为二根支管分别向二台机组供水。三岔形三梁岔管分别长15.4m,支管管径为0.7m,支管壁厚为0.01m,二根支管总长30.8m。
电站厂房位于三都县中和镇拉旦村拉旦河左岸上,地处东经107°53′02〞,北纬25°45′51〞,为地面厂房,两层砖混结构,一层为厂房,二层为生活区,尺寸14.1×8.6×4.5m(长×宽×高),进厂公路左侧进入厂房。
厂房为简易布置形式,机组及控制盘柜均布置于机房内部,采用三脚架加葫芦吊装安装及检修。发电机层地面高程458.86m,安装高程459.03m。厂房内布置2台XJA-W-55/1×14.5水轮机和STW500-8p/990发电机,尾水池宽0.78m,长5.97m,最低高程457.123m,厂房下游尾水直接垂直进入河床。厂房下游校核洪水位458.56m,设计洪水位458.29m,设计尾水位457.823m(冲击式水轮机以转轮轴中心高程为准)。
升压开关站为简易升压站,布置于厂房右侧坡上,地面高程458.86m,尺寸为8×7m(长×宽)。
该电站于2007年1月由都匀水利局设计室完成初步设计,2014年1月,受业主的委托,中山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根据该电站的实际运行情况,对该电站进行设计复核,并完成设计复核报告。
1.2规划复核性论证
拉旦河属于都柳江二级支流,根据《三都县拉旦小流域规划(水电部分)》(2006年版),规划在该流域内推荐采用二级开发方案(正常取水位479.153m,设计尾水位457.123m),即拉旦水电站。
拉旦水电站坝址位于拉旦中和镇政府下游0.98km处,电站厂房
2
位于拉旦河左岸坡地上,距三都县城公路25km。
根据规划发电引用拉旦河水,经2.3km的动力渠道引水,发电后经厂房尾水渠道进入拉旦河。拉旦水电站主要任务为发电,无灌溉、供水等综合利用要求,工程现状建设规模与规划基本符合。 1.3 水文、水能及水资源论证复核 1.3.1 水文
拉旦水电站坝址所在河流拉旦河属珠江流域柳江水系都柳江二级支流。拉旦河发源于水龙乡独寨的母河流,发源点高程790m,该河流经水龙、中和、拉旦、定城桂,在定城桂汇入坝街河,全流域面积42.51km2,主河长15.6km,河道天然落差333m,河床比降21.35%。
本次拉旦电站坝址和厂房流域特征值采用1:10000地形图进行复核,复核结果为坝址流域面积27.8km2,主河道长7km,河道加权平均坡降为37.07‰,厂房流域面积为32.81km2。
拉旦河流域内无水文观测站点,本次复核经比较论证,采用水龙量站、三都气象站降雨资料及把本水文站流量观测资料,用面积比拟及降雨量调整法计算拉旦电站坝址处流量。
拉旦河流域输山区雨源型河流,径流由降水补给,由于地处中亚热带,受季风和地形的共同影响,降水量丰沛,径流量也较丰富。该河流洪、枯水悬殊,年内分配不均。
坝址流域的面降雨采用水龙雨量站降雨进行计算,经分析计算,取坝址流域的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1846万m3,多年平均流量为0.59m3/s,Cv=0.29,Cs=2Cv;坝址以上流域枯水模数为2L/s.km2,相应坝址枯水流量为0.056 m3/s。
设计流域洪水一般由流域内暴雨产生,拉旦电站坝址流域内无实测暴雨洪水资料,其设计暴雨主要依据水龙雨量站实测暴雨资料结合查《贵州省年最大24小时暴雨均值等值线图》确定。
3
1.3.2 水能复核
根据复核,拉旦电站压力前池正常水位579.153,正常尾水位为457.823m,水头损失为1.51m,净水头为119.82m。由此对现状拉旦电站装机进行复核。
表1-1 电站装机指标表
谁能指标 多年平均流量(m3/s) 设计流量(m3/s) 年发电量E(万Kw.h) 年利用小时T(h)
630+500KW
0.59 1.33 384 3397
根据复核,拉旦电站现状装机容量1130kW是较为合适的。 1.3.3 水资源论证复核
拉旦电站拦水坝至厂房地处陡岩地带,无田地及村分布。据2007年1月贵州省黔南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编《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拉旦电站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中和镇灌溉用水已纳入三都线芒勇水库工程解决解决,芒勇水库中和支渠设计灌溉流量0.3m3/s,灌溉回归水331万m3,中和镇人畜生活用水相抵消,故本设计部考虑坝址上游耗水。电站所在河段的主要主要任务是发电,无其他综合利用功能。
拉旦电站发电后,从引水坝引水至电站厂房将造成约1km河段的水量减少。该河原田地及村寨分布,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考虑,按多年平均流量的10%即0.06m3/s下放河道生态坏境,用水可通过大坝放空底孔下放生态环境水,解决河段的生态环境用水问题。
因此,从水资源利用角度出发,电站利用水量及落差进行发电较为合适。
1.4 水土保持及坏境影响
拉旦水电站在建设前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795t/(km2.a),水土流失量19.4t/a,属轻度水土流失区。
项目建设期间,由于大量开挖及回填工作进行,改变了建设区内
4
的原地貌情况。建设结束以后,通过对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流失量进行统计,项目建设区面积为1.10hm2,年均水土流失总量25.34t,平均侵蚀模数230t/(km2.a),属中度水土流失区,其中微度流失面积0.56hm2,中度流失面积0.17hm2,强度流失面积0.37hm2。年均水土流失总量25.34t,平均侵蚀模数2304t/(km2.a)。
由于工程建设占地面积较小,项目建设未产生较大的水土流失危害,只是局部工程建设区未进行治理,存在一定的水土流失隐患。
经综合分析与复核,主体工程设计部涉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规定的限制类行为,仅存在水土保持一般制约因数,可通过工程措施及植物措施等方式尽量减少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建议业主尽快对本工程施工遗留下得施工裸露地进行水土保持措施布置设计施工。 1.5 工程地质复核
1、工程区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性好,场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适宜工程建设。
2、库区不存在邻谷渗漏、库岸稳定、严重浸没、诱发地震等不良地质问题,无淹没损失,库区河流固体径流量不大,无集中固体径流补给源,水文地质条件较好,具有蓄水成库条件。库坝区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
3、拉旦电站坝区地质构造较简单,岩性主要为上寒武统三都组灰绿色,黄绿色页岩夹泥灰岩及泥质灰岩,为中硬岩。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4、引水系统及厂区地层岩性主要为上寒武统三都组灰绿色,黄绿色页岩夹泥灰岩及泥质灰岩。引水系统沿线基岩多裸露,岩质边坡稳定;局部存在小规模的坍塌、滑坡,对工程运行存在一定影响。升压站及厂房建基面置于弱风化基岩,基础工程地质条件好,能满足建
5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