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一地理第二单元试题 - 图文
三、综合题 41.(本题7分)(1)逆时针(1分)(2)散射(1分)(3)A C(2分)(4)两 地球(2分)(5)满(或望)(1分) 42.(本题6分)(1)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2分)
(2)甲 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或夏季副高控制,冬季西风带影响(2分) (3)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枯水(2分) 43.(本题7分)(1)B(1分)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及美化环境等作用(答2条即可)(2分) (2)A ③(2分)
(3)水循环、热力循环、三圈、环流、海陆风、山谷风(答对2个即可)(2分) 44.(本题7分)(1)向斜 断层 B(3分) (2)海陆间大循环 沉积岩(2分) (3)C D(2分) (4)b (1分) 45.(本题7分)(1)南方(1分)4.5—5.6(1分) (2)减少人为硫氧化物的氮氧化物的排放(1分) (3)东南(1分)(4)略(2分)(5)南(1分) 46.(本题7分)(1)冰雪融水(1分)气温(1分) (2)防风固沙(1分)
(3)B、C位置可互调(4分)
47.(本题8分)论点,论据不矛盾,能自圆其说即可(8分)
文昌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试题 命题人:施东方
一,选择题(60分)
读“水循环示意图1”,回答1—4题
图1
1.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 ( )
A.太阳辐射 B.大气运动 C.重力能 D.水的三态变化 2.K环节的有利条件是 ( )
A.地现植被覆盖率差 B.地形较平坦
C.降水强度大 D.岩层和土层透水性能差 3.“南水北调”工程所影响的环节主要是 ( )
A.C B.E C.K D.F 4.N环节所代表的地理意义是 ( )
A.海水蒸发 B.下渗 C.植物蒸腾 D. 河湖水蒸发 5.地球上各种水体储量所占的比重,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 )
A.大气水、土壤水、沼泽水、生物水 B.海洋水、河水、湖泊水、大气水 C.海洋水、冰川、地下水、湖泊水 D.海洋水、河水、冰川、地下水
6.地球上淡水资源的主体是 ( ) A.河水 B.湖泊水 C.冰川 D.地下水 7.形成洋流的主要动力是指 ( )
A.盛行风 B.各地海水温度、密度的变化 C.陆地轮廓和岛屿的影响 D.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 8.某洋流位于东半球大陆东侧的中低纬度海区,该洋流是指( )
A.本格拉寒流 B.北大西洋暖流 C.日本暖流 D.墨西哥湾暖流 9.关于世界表层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了逆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
B.在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了顺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 C.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了顺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 D.在南纬40°附近海域由于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了西风漂流 10.当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球运行至近日点附近 B.地中海沿岸正值多雨季节 C.以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出现汛期 D.我国东南沿海时有台风登陆 11.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了地形,其中( )
A.内力起建设作用,外力起破坏作用
B.内力总是使地表高低起伏,外力总是使地表趋向平坦 C.高山地区以内力作用为主,平原地区以外力作用为主
D.内、外力作用是同时起作用的,一般地说内力作用起主导作用 12.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 ( )
A.地质作用 B.内力作用 C.外力作用 D.变质作用 13.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的原因主要是 ( )
A.断层平直而陡峭 B.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 C.岩体相对位移 D.岩石受力过大 14.主要由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的地理现象有 ( )
A.海陆变迁 B.东非大裂谷 C.庐山 D.华北平原 15.地表形态在内外力相互作用下不断地发展、变化着。其中 ( ) A.内力作用形成高山或盆地;外力作用也可形成高山或盆地 B.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是外力单一作用形成的 C.裂谷或陡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D.庐山、泰山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块状山地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自2002年3月15日以来,我国华北、东北京地区的一些大中城市多次出现沙尘摹天气,给交通等生产部门和群众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据此回答13~15题 16.北京地区近年来常见的扬沙及浮尘天气的沙源可能是( )
A.塔里木盆地 B.蒙古高原 C.撒哈拉沙漠 D.三江源地区 17.我国在西北、华北、东北营造“三北”防护林的首要目的是( ) A.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D.调节气候,美化生活
18.沙尘暴的袭击敲响了环保的警钟。为尽快遏止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局面,我国应
( ) ①坚决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②适度放慢经济建设的速度 ③加大环保宣传,提高环保意识
④加强环保方面的执法力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下列各图(图2)反映的地理现象,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图2
20.造成埃及“狮身人面像”严重缺损的自然原因是 ( )
A.河流侵蚀作用 B.风化和风蚀作用 C.海浪的侵蚀作用 D.雨水的溶蚀作用
21.形成由赤道向两极分异规律的基础条件是( )
A.水分 B.热量 C.地貌 D.海陆差异
22.由赤道向两极分异规律( )
A.随纬度变化而变化 B.沿纬线方向更替
C.东西方向变化 D.南北方向延伸
23.由于海陆分布形成的分异( )
A.主要因素是温度,其次是水分 B.在中纬度最为明显
C.沿经线方向更替 D.越是干旱地区越明显
24.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自然带,自西向东呈现出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的更替,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 )
A.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 B.沿纬度变化方向上的分异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