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说真话
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5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透过四幅神情各异的脸蛋图,展开想像,走进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 2.从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中选择一件亲身经历的事,真实的讲述并写下来。
3.在自主修改自己的习作中,掌握抓住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把事情经过写具体,从而准确地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真实记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2、学生在自主修改习作中,掌握把事情写具体,并能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开启学生创作之心扉
1、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孙老师想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心中的故事,好吗?说实在的,老师已经参加工作20年了,与学生之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但有一件至今却还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始终挥之不去。 (说故事)
同学们,这是老师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板书:亲身经历)
过渡: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是不是也发生过,让你觉得委曲,感到愧疚的事呢? 谁也能像老师那样,向大家敞开心扉,聊一聊你心中的委曲与愧疚呢? 2、指名讲,师评价
过渡:是的,同学们,你心里有委曲,也有愧疚,但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采的,除了委曲与愧疚,还有许许多多的事,让我们难以忘怀 (出示脸蛋图)
这是表情各异的四张脸谱,它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板书:喜怒哀乐
好好想一想,发生在你自己身上的哪一件事,至今还让你久久不能忘怀? 二、进入情境,讲经历---说实话 1、回忆亲身经历的事 2、指名讲,老师及时评价
过渡:同学们的故事,真是丰富多彩,真实讲述了自己的喜怒哀乐,可我们如何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喜怒哀乐呢?(写下来) 三、品味情境,写经历--写真事
学生习作,老师巡视指导(20分钟)
第二课时
同学们刚才写得认真,都把自己的故事记写了下来,现在,请同学们用你的双手轻轻捧起你的作品,放声朗读,看看还有表达不清楚的地方吗,再修改一下。 四、品文修改,赏经历--抒真情 1、学生放声读自改习作。
要求:读自己的作品,看看有没有表达不够清楚的地方修改一下。
2、再次欣赏并,浏览作品
要求:用笔标出你认为写得最具体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3、指名读,说理由。
4、展示,老师巡视中发现值得讲解的例文。 用心读一读这段话,谈一谈你的看法 师生共同修改学生习作中的一段话
大家可帮了你大忙了,你还不赶快把大家帮你修改后的内容读给大家听一听。)
5、总结:这些句子都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把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和心理活动等几个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刻画人物,能让文章更具体。)(写具体表真情)
过渡:多好的写作方法啊,赶快欣赏一下你同位的作品吧,看看他的作品写具体了吗?如果没有,你也帮帮他。 6、同位互评互改。
同学们修改的真认真,谁愿意把自己的整篇作品读给大家听一听。 7.交流展示。
(1)优秀习作朗读。
你文章内容选材真好,能告诉大家你的文章的题目是什么吗? 这个题目不错,谁还能根据文章的内容给他取个更好听的名字? 真好听的名字,你能给自己的文章也取个好听的名字吗? (3)拟题目
谁还愿意把自己的故事与大家分享。 五、总结方法。
同学们,你们看,作文并不难吧。只要我们说真话,写真事,我们的真情就会自然流露。
板书设计: 习作5 亲身经历 喜 怒 哀 乐 写具体 表真情 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五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开启学生创作之心扉 师:上课。 生: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好。同学们,今天, 老师想和你聊聊心中的故事,好吗? 生:好
师:说实在的,老师已经工作了20年了,在这20年里与同学之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但有一件事一直深深的印在老师的脑海中,至今都难以抹去。
(记得那是刚开学的一个早晨,上课铃已经打响了,班里的小妍才姗姗来迟,最近她经常迟到,我已经与她谈过多次了,可是仍然无济于事,看见她站在门口我生气地说:“明天再迟到,就不用来了!”她低着头,“嗯”了一声,我无奈地叹了口气。谁曾想,第二天她又迟到了,我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那股怒火,重重地把课本甩在了讲台上,冲着她大吼道:“到办公室站着去,从今天开始你不用上课了!”她低埋的头微微抬起,嘴角动了几下,似乎想要向我解释什么,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我,年青气盛,哪会给她解释的机会呢?随后的几天,我再也没有看到她的身影,心里不禁为这个孩子担心起来,心中对她又多了一丝挂念。几天后,
她的奶奶来到学校告诉我,最近,她的父母一直闹离婚,爸爸妈妈谁也不要她,孩子只能跟着奶奶回老家上学去了。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嗓子眼一下子好像被什么堵住了似的,心里还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倾刻间,那天早晨的情景再一次浮现在我的脑海:于是我陷入了深深的自我责备之中,为什么不听一听她的解释?为什么不给她一次说话的机会呢?同学们,你知道吗?我每每想起这件事,愧疚之情,总是时时涌上我的心头,在此,我想对远方的小妍说一声:“小妍,对不起,原谅老师,好吗?) 同学们,这是老师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板书:亲身经历。)在你的生活中,是不是也有像老师这样被别人委曲,愧疚的事情呢?你能不能像老师这样向大家敞开心扉,讲一讲,聊一聊。 二、进入情境,讲经历---说实话 1、回忆亲身经历的事 (1)、学生静心回忆 (2)指名讲,师评价
生:那天晚上,我妈妈让我倒垃圾,我很爽快的答应了,倒垃圾这点小事难不倒我的?我心里想。可是一出门我就后悔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就把垃圾放在了张大爷的家门口,后来我向张大爷道歉,张大爷不光没有批评我,还原谅了我。
师:从你的语言描述当中,老师感受到了你的愧疚之情。 谁还愿意再来讲一讲?
生:有一天,我的同学叫我出去玩,可是我正在看我最喜欢的动画片,忘了这件事。没有想到我的同学很守信用,一直在那里等着我,第二天,我马上向他道歉,他还原谅了我。 师:嗯,你让你的同学等了很长时间,你心中非常的愧疚。
生:暑假里,妈妈说要带我和我的哥哥去游泳馆游泳,可是到了当天,妈妈突然说不去了,我和哥哥都感到非常失望,妈妈看到我们失望的样子,感到很内疚就说可以带我们去,后来我知道了妈妈不想带我们去的原因,是因为她肚子痛,我感到非常的愧疚。 师:嗯,这种愧疚一直存在现在。
生:有一次,我舅家的小弟弟来我家玩,看他一个劲的摔我东西,我就重重打了他一下,打完之后,我现在想到非常后悔。
师:嗯,你的小弟弟他淘气,他会原谅你的。
生:有一次,我妈妈让我扔垃圾,我为了图省事直接从楼上扔下去,砸了一个人,我想向他道歉,我又怕他批评我,我没有道歉,我很愧疚。 师:愧疚还扔存在。
生:有一次,我在家里写作业,水龙头漏水,我走上前把它拧紧,把水龙头拧坏了,爸爸骂我,我觉得非常的委屈。
师:嗯,这是一件让你非常委屈的事情,希望你能正确看待。
同学们,你看,我们的生活中,有委屈,有愧疚,只存在这两种吗?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采的,它不光有委曲,也不光有愧疚,还有更多的东西,请同学们看: (出示脸蛋图)
这是表情各异的四张脸谱图,透过这四张脸谱图,你想说什么呢? 生: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有喜、有怒、有哀,有乐。 师:好,坐下。
生:我们亲身经历的事,有高兴的喜事,也有愤怒的怒事,也有悲哀的哀事,也有快乐的乐事。
师:是呀,我们的生活就是这么丰富多彩。有让我们高兴的喜事,还有怒事,还有让我们非常难过的哀事,开心的乐事。板书:(喜、怒、哀、乐)现在,让我们用心想一想,在你的身上,哪一件事最让你难忘呢?
生: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时候,我把自己的钱捐给灾区的小朋友了。
师:哎呀,你的这个选材真好。
生:有一次,我同学过生日,我就到他家给他庆祝生日。 师:过生日,是同学们最盼望的事情,是吗? 生:是的。
生:有一次我爷爷去世了,我感到很伤心。 师:唉,爷爷去世了,这是一件哀事。
生:那是一个冬天,我和爸爸、妈妈到花园玩,玩打雪仗,我很高兴。 师:故事很精彩。
生:我考试考得非常好,爸爸、妈妈奖励我吃汉堡,我非常高兴。 师:奥,这是一件高兴的事情。
生:我当小记者,一篇文章发表了,很激动,很高兴 师:这可是一件大喜事。我们给他缺少点什么呢?。 师生掌声(生:谢谢大家!)
师:好了,同学们,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那么,每天的喜怒哀乐伴随着我们,我们如何把我们的喜怒哀乐去告诉别人呢? 生:用笔写下来。
师:这可是一个好方法,赶快拿出你的笔,把你的喜怒哀乐记写在你的作文纸上。 三、品味情境,写经历--写真事
学生习作,老师巡视指导(20分钟)
重点发现写具体的句子,为习作修改提供好的例子。
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写得真认真,我看到有的同学已经把作文写完了。是吗? 生:是。
一、品文修改,赏经历--抒真情
1、学生自改习作。要求:大声读自己的作品,看看有没有表达不够清楚的地方,修改一下。 师:请同学们轻轻地捧起你的作品,放声朗读,看看你的作品有没有表达不清楚的地方,修改一下。开始吧!放声读。 生:读自己的习作。
师:巡视,提醒学生坐姿。
师:好了,同学们修改的真认真。
现在再次欣赏你的作品,看一看你的作品当中,哪些句子写得最具体。动笔把它标出来。 2、浏览作品
要求:用笔标出你认为写得最具体的句子。
师:有的同学已经把手举起来了,急不可待地想把自己的好句子读给大家听。 3、指名读,并说说你为什么认为你的句子表达具体 师:指名。
生:我什么也不想做了,只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心痛,家里也显得空荡荡的,只能听到小闹钟不紧不慢地走着,滴答、滴答那么单调、刺耳,他那亲切的话语和爱抚就是对我莫大的鼓励,而以后我再也听不到爷爷那亲切的话语,也感受不到爷爷亲切的爱抚了。我刚才读的那句话写出了我的心理活动,还有小闹钟走着的声音,后面写出了我很想念爷爷。 师:嗯,回答问题非常全面。谁再来像她的样子回答。
生:午饭做好了,随着大喇叭妈妈的一声令下,我和张姨姨、王阿姨、浩浩哥洗过手纷纷来到餐厅。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句把妈妈比作大喇叭妈妈,还抓住了动作来写的。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