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城乡一体化模式下高校图书馆面向散杂居民族的信息服务研究
城乡一体化模式下高校图书馆面向散杂居民族的信息服务研究
[摘要] 文章结合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以恩施州民族乡的农家书屋为例,针对散杂居民族的生活现状,分析高校图书馆为散杂居民族提供信息服务的优势,进一步明确高校图书馆在散杂居民族发展建设中的地位,最后提出高校图书馆为散杂居民族服务,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散杂居民族; 信息服务; 农家书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21世纪中国社会又一次深刻的历史变革,是党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地方高校图书馆作为区域性的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拓展服务外延、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是需要认真对待和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
1 散杂居民族地区信息服务需求急迫
恩施州民族乡地处偏远山区,生产条件恶劣,发展基础薄弱,是省级欠发达乡镇。对于信息服务的需求十分急迫,但现状不容乐观。
1.1 农民的信息意识薄弱
由于散杂居民族地区居住分散,统一管理有困难,长时间的小规模生产经营已使农民习惯了种什么、养什么全凭经验,而对信息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获取信息的能力也有限。同时,由于经济基础、文化素质和地理区位的限制,没有条件及时、直接地从互联网上获取和发布信息,农民的这种信息意识影响着农业现代化建设。
1.2 农业信息资源单一
散杂居民族地区是经济发展比较薄弱的地区,农业图书资料、网络信息资源缺乏多样性。所能提供农业信息服务的范围有限,农业实际上获取的有用信息资源微乎其微,信息资源的开发成果推广范围也有限。
1.3 农村缺乏农业信息网络人才
散杂居民族地区缺乏能对网络农业信息进行收集、整理,能对市场形势分析,能解答疑问,能为农产品经销商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产品信息等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农业技术的复合型高级人才。而由于对农业信息网络人才不够重视, 投入经费少,加上培训机制的不完善, 使得目前有用的农业信息资源还未真正开发出来,农业经济科技含量不高、效益低下。
2 高校图书馆可作为空间大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