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预防医学六章真经名词解释 简答
第一部分 基本理论
名词解释
1.医学模式 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人们对于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及概括,使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2.预防医学 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
3.secondary prevention 二级预防,是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及时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
4.整体健康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5.健康促进 是指通过各种社会保健措施,增强人们控制影响健康的因素, 改善自身健康的能力的过程。 简答题(共35分)
1.试述三级预防的应用原则。
答:一般对疾病采用一级预防有效果的就用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效果不明显的,可采用二级预防或三级预防。如对预防某些传染病,预防接种是一级预防的主要策略和措施。对确定其他疾病在三级预防中应以哪一级为重点,一般可依据两点:
①病因:病因明确且是人为所致的,只要主动地采取一级或二级预防措施,就可
以较容易地控制这一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某些病因不清楚的恶性肿瘤防治,则采用二级和三级预防,特别是以二级预防为重点;也有一些疾病无发病预兆,则只有采用三级预防方法。②疾病的可逆性:对病程可逆的疾病,如大多数常见疾病,以一级和二级预防为主;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如矽肺,更要加强一级预防。
2.健康教育的基本要素。
答:传播者:传播者的声誉在传播过程中构成特殊的心理定势。传播者要对所传播的信息进行选择、取舍、加工制作,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信息,以提高传播效果。
信息:健康教育在传播疾病预防信息时,从传播心理分析,受传播者一般对危害性信息比对保健知识更感兴趣。但是,一般在宣传中对正反论证要合理安排。
传播途径:传播的途径可分为个体传播、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三大类。 受传播者: 择或接受某一信息是受心理因素支配的,针对受传播者中共同的心理因素,选择传播内容更易为受传播者接受。
传播效果:传播效果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健康信息知晓;健康信念认同;健康态度转变;健康行为采纳。 3.我国新时期的卫生方针。
答:以农村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并重;依靠科技与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4.试述预防医学的特点及与临床医学的区别。
答:(1)工作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但侧重于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 (2)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病人和健康人,但侧重于健康人群。 (3)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注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4)卫生部门起骨干作用,更需要全社会参与和多个部门协调工作。
第二部分 环境与健康
名词解释
1.环境污染 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并造成环境质量恶化,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这种现象称之为环境污染。 2.公害病 因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引起的区域性疾病叫公害病。
3.温室效应 大气中的CO2和水蒸汽能吸收和反射由地球表面散发出来的热辐射,是地表温度能够维持在一定范围内,这等同于人工温室的作用,故称为温室效应。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