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5章8利润形成与分配业务的账务处理
第五章 第七节复习
1.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计提下列税费时,应计入管理费用的有( )。 A、印花税 B、所得税 C、房产税
D、矿产资源补偿费 【答案】ACD
2.车间设备的维修费等后续支出应计( )。 A、制造费用 B、管理费用 C、销售费用 D、在建工程 【答案】B
3.某企业管理部门职工原向甲公司差旅费借款1500元,现收回500元,应做的会计分录是( )。
A、借:库存现金500 管理费用1000 贷:其他应收款1500 B、借:库存现金500 制造费用1000 贷:其他应收款1500 C、借:管理费用1500 贷:其他应收款1000库存现金500 D、借:制造费用1500 贷:其他应收款1000库存现金500 【答案】A
4.下列应计入管理费用的有() A、车间设备维修费 B、管理部门职工工资 C、销售部门职工工资 D、房产税 【答案】ABD
5.下列项目应计入财务费用的是()
A、财务部门职工工资 B、发生的现金折扣 C、发生的商业折扣
D、短期借款的利息支出 【答案】BD
第八节 利润形成与分配业务的账务处理
一、利润形成的账务处理
(一)利润的形成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等。利润由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三个层次构成。
1.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这一指标能够比较恰当地反映企业管理者的经营业绩,其计算公式如下: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其中:
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2.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又称税前利润,是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其计算公式如下: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
净利润,又称税后利润,是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费用后的净额,其计算公式如下: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4.应交所得税的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25%)
在不存在纳税调整事项的情况下,应纳税所得额等于税前会计利润,即利润总额。 即:应交所得税=利润总额×25%
(二)账户设置
企业通常设置以下账户对利润形成业务进行会计核算: 1.本年利润 —所有者权益类
核算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企业期(月)末结转利润时,应将各损益类账户的金额转入本账户,结平各损益类账户。 借方
本年利润
贷方
企业期(月)末转入的费用和损失 结转本期发生的净利润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注意:年度终了,应将本年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结出的本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贷方(或借方),结转后本账户无余额。
2.投资收益—损益类
核算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
借方
投资收益
贷方
当期或本年累计的净亏损
登记企业期(月)末转入的收入与利得 结转本期发生的净亏损
当期或本年累计的净利润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登记发生的投资损失和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 户的投资净收益
3.营业外收入—损益类
登记发生的投资损失和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
户的投资净收益
核算企业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
借方 营业外收入
贷方
期末转入“本年利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账户 的营业外收入额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明细核算:可按营业外收入项目设置明细账户。
4.营业外支出—损益类
营业外收入的增加额
核算企业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支出,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等。
明细核算:可按支出项目设置明细账户。
5.所得税费用—损益类
核算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贷方 所得税费用 借方
企业应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 企业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所得税
借方
营业外支出
贷方
营业外支出的增加额
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营业外支出额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