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空气除菌的工艺及设备
????12x2x2x1?2?(1?)ln(1?)?(1?)???3?2x?2(2.00?lnRe)?dfdfdf1??df???2x13式中?1.12?2(2.00?lnRe)BM/vdf;df(3)??BM:微粒扩散率K:波尔曼常数;T:绝对温度,K。BM?cKT/3??dp;三、重力沉降作用
微粒虽小,但仍具有重力。当微粒重力超过空气作用于其上的浮力时,即发生一种沉降加速度。当微粒所受的重力大于气流对它的拖带力时,微粒就发生沉降现象。就单一重力沉降而言,大颗粒比小颗粒作用显著,一般50μm以上的颗粒沉降作用才显著。对于小颗粒只有气流速度很慢时才起作用。重力沉降作用一般是与拦截作用相配合,即在纤维的边界滞留区内。微粒的沉降作用提高了拦截捕集作用。
四、静电吸附作用
图6-5 单纤维除菌总效率和气流速度的关系
干空气对非导体的物质作相对运动摩擦时,会产生静电现象,对于纤维和树脂处理过的纤维,尤其是一些合成纤维更为显著。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生物大多带有不同的电荷。有人测定微生物孢子带电情况时发现,约有75%的孢子具有l~60负电荷单位,15%的孢子带有5~14正电荷单位,其余10%则为中性,这些带电荷的微粒会被带相反电荷的介质所吸附。此外,表面吸附也属这个范畴,如活性炭的大部分过滤效能应是表面吸附作用。
上述机理中,有时很难分辨是哪一种单独起作用。图6-5是单纤维除菌总效率ηs(包括惯性、扩散、拦截等作用)与气流速度的关系。总的来说,当气流速度较大时(约大于0.1m/s),惯性捕集是主要的。而流速较小时,扩散作用占优势。前者的除菌效率随气流速度增加而增加,后者则相反。而在两者之间,在ηs极小值附近,可能是拦截作用占优势。
以上几种作用机理在整个过程中,随着参数变化有着复杂的关系,目前还未能作准确的理论计算。
第四节 空气过滤除菌的流程
一、空气净化的工艺要求
空气过滤除菌流程是生产对无菌空气要求具备的参数(如无菌程度、空气压力、温度等),并结合吸气环境的空气条件和所用空气除菌设备的特性,根据空气的性质而制订的。
对于一般要求的低压无菌空气,可直接采用一般鼓风机增压后进入过滤器,经一、二次过滤除菌而制得。如无菌室、超净工作台等用作层流技术的无菌空气就是采用这种简单流程。自吸式发酵罐是由转子的抽吸作用使空气通过过滤器而除菌的。而一般的深层通风发酵,除要求无菌空气具有必要的无菌程度外,还要具有一定高的压力,这就需要比较复杂的空气除菌流程。
供给发酵用的无菌空气,需要克服介质阻力、发酵液静压力和管道阻力,故一般使用空压机。从大气中吸入的空气常带有灰尘、沙土、细菌等;在压缩过程中,又会污染润滑油或管道中的铁锈等杂质。空气经压缩,一部分动能转换成热能,出口空气的温度在120~160°C之间,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但在空气进入发酵罐前,必须先行冷却;而冷却出来的油、水,又必须及时排出,严防带入空气过滤器中,否则会使过滤介质(如棉花等)受潮,失去除菌性能。空气在进入空气过滤器前,要先经除尘、除油、除水,再经空气过滤器除菌,制备净化空气送入发酵罐,供菌体生长与代谢的需要。
(1)首先将进入空压机的空气粗滤,滤去灰尘、沙土等固体颗粒。这样还有利于空压机的正常运转,提高空压机的寿命。
(2)将经压缩后的热空气冷却,并将析出的油、水尽可能地除掉。常采用油水分离器与去雾器相结合的装置。
(3)为防止往复压缩机产生脉动,和一般的空气供给一样,流程中需设置一个或数个贮气罐。
(4)空气过滤器一般采用二台总过滤器(交叉使用)和每个发酵罐单独配备分过滤器相结合的方法,。以达到无菌。
二、过滤除菌的一般流程
空气过滤除菌一般是把吸气口吸入的空气先进行压缩前过滤,然后进入空气压缩机。从空气压缩机出来的空气(一般压力在0.2MPa以上,温度120~160°C),先冷却至适当温度(20~25°C)除去油和水,再加热至30~35°C,最后通过总空气过滤器和分过滤器(有的不用分过滤器)除菌,从而获得洁净度、压力、温度和流量都符合工艺要求的灭菌空气。一般,空气净化采取如图6-6所示的工艺流程。 在上述工艺过程中,各种设备系围绕两个目的:一是提高压缩前空气的质量(洁净度);另一个是去除压缩空气中所带的油和水。
1,提高压缩前空气的质量
主要措施是提高空气吸气口的位置和加强吸入空气的压缩前过滤。
(1)空气吸气口
提高空气吸气口的高度可以减少吸入空气的微生物含量。据报道,吸气口每提高3.05m,微生物数量减少一个数量级。由于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因地区、气候而不同;因此吸气口的高度也必须因地制宜,一般以离地面5~10m为好。在吸气口处需要设置防止颗粒及杂物吸入的筛网(也可以装在粗过滤器上),以免损坏空气压缩机。如果将粗过滤器提高到相当于吸气口的高度,则不需另设吸气口。
(2)粗过滤器
吸入的空气在进入压缩机前先通过粗过滤器过滤,可以减少进入空气压缩机的灰尘和微生物,减少往复式空气压缩机活塞和气缸的磨损,减轻介质过滤除菌的负荷。常用的粗过滤器有油浸铁丝网、泊浸铁环和泡沫塑料等。 2,去除压缩空气中所带的油和水
空气中的微生物通常不单独游离存在,而依附在尘埃和雾滴上。因此,空气进入压缩机前应尽量除去尘埃和雾滴。空气中的雾滴不仅带有微生物,还会使空
气过滤器中的过滤介质受潮而降低除菌效率,以及使空气过滤器的阻力增加。为此,必须设法使进入过滤器的空气保持相对湿度在50~60%左右。从空气压缩机出来的空气,温度为120°C(往复式压缩机)或150°C(涡轮式压缩机),其相对湿度大大降低,如果在此高温下就进入空气过滤器过滤,可以减少压缩空气中夹带的水分,使过滤介质不致受潮。但是一般的过滤介质耐受不了这样高的温度。因此,压缩空气一般先通过冷却,降低温度,提高空气的相对湿度,使其达到饱和状态并处于露点以下,使其中的水分凝结为水滴或雾沫,从而将它们分离除去。冷却去水后,再将压缩空气加热,降低其相对湿度,使其未除去的水分不致凝结出来,然后进行过滤。
空气通过往复式压缩机的气缸后缩带来的油雾滴,同样会粘附微生物,降低过滤器的除菌效率及使过滤阻力增大,但通过冷却后可以和水一起分离除去。如果往复式压缩机采用半无油润滑或无油润滑,则可以大大降低压缩空气的油雾含量。现将去除油、水的工艺过程所需设备及其作用概述如下。
(1)一级空气冷却器
用30°C左右的水,把从压缩机出来的120°C或150°C的空气冷却到40~50°C左右。
(2)二级空气冷却器
用9°C冷冻水或15~18°C地下水,把40~50°C的空气冷却到20~25°C。冷却后的空气,其相对湿度提高到100%,由于温度处于露点以下,其中的油、水即凝结为油滴和水滴。
(3)空气贮罐
用以沉降大的油滴和水滴及稳定压力。 (4)旋风分离器
用以分离50μm以上的液滴及部分较小的液滴。 (5)丝网除沫器
用以分离5μm以上的液滴。使用丝网除沫器需控制好空气的流速,并不断去掉凝结下来的油水。在空气压力为0.2Mpa(表压)的情况下,最佳的空气流速应为1~2m/s(空床速度),在此操作条件下可以去掉较小的雾滴。
(6)空气加热器
分离油、水以后的空气的相对湿度仍然为100%,当温度稍微下降时(例如冬天或过滤器阻力下降很大时)就会析出水来,使过滤介质受潮。因此,还必须使用加热器来提高空气温度,降低空气的相对湿度(要求在60%以下),以免析出水来。
除空气预处理外,影响空气除菌的重要因素还有空气过滤器的过滤介质及操作。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