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视编导作业
第一部分
中央电视台一套《今日说法》栏目 一、电视节目的基本地位 1,频道背景、传播地域
1994年—2003年是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快速发展时期,这个时期,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电视法制节目也日趋成熟。1996年5月《社会经纬》重新开播,不过恢复时还是以小版块的形式出现,自身的特色也不鲜明。1998年央视对它进行了改版,定位于“在庭审中讲故事,在冲突中讲法律”,并推出了一系列有影响的节目,如《未能出庭的受害人》、《五月打官司的故事》等,当时的社会反映也很好。1999年1月2日,中央电视台正式开播《今日说法》,采取以案说法、观众参与和专家点评相结合的形式创作节目,也由于节目本身贴近百姓生活、形式轻松自然,播出后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一下跻身中央电视台收视率的前十名。《今日说法》除了播出日常节目之外,还陆续的推出了一系列的特别节目和活动,如“年度十大法治人物”评选等活动,不仅以自身品牌带动活动,也成功的提高了节目的品质,使得观众对其更加的关注与重视。 《今日说法》隶属于中央电视台,传播地域广 2,栏目名称与栏目宗旨 栏目名称:《今日说法》
栏目宗旨:重在普法,监督执法,推动立法,为百姓办实事。 3,宣传口号来及结束语
宣传口号:点滴记录中国法制进程 结束语:感谢您收看今天的节目,欢迎您继续关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加下来的内容,明天见。 4,节目时段、受众
每天中午12:40在央视一套节目播出,每期15分钟。周一至周五13:45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重播 《今日说法》的核心受众是将栏目作为工具的观众,通过收看节目满足他们对国家法律政策的知情、参与与监督的愿望,通过案例他们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障自己的权利。此外,还有一个受众群体,他们收视的主要动机是满足对社会环境认知与被社会认同的需要。 3,节目基本内容和功能
《今日说法》采取以案说法、大众参与、专家评说的节目样式,通过讲故事的手法,把一桩桩发生在生活中的案例,以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法理理解,在选题上注重适宜性、贴近性、可视性与可议性。在适宜性上,坚持舆论监督的适宜性,不随意给司法机关施加压力,这就能充分保证司法独立性与公正性;在贴近性上,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民事案件占60%。涉案内容包括:赡养与扶养、家庭暴力、婚姻纠纷、邻里矛盾、交通事故、名誉权著作权纠纷、青少年犯罪、诈骗等;在可视性上,2002年8月15日起,栏目实现了由15分钟到20分钟的扩版,有更充足的时间论述。 《今日说法》以深度报道见长,平民化的法制新闻节目。它以新闻事件切入主题,强调百姓参与,坚持个案原则,进行一种大众化的普法教育,缩短了受众与社会主义法制之间的距离,推动了立法与监督 二、节目的基本形式 1,节目播出特点
播出周期:每天播一次
时段:每天中午12:40在央视一套节目播出 时长:20分钟 播出方式:录播 2,节目形态
以案说法、大众参与、专家评说的节目样式 3,内容板块
本期导视 主持人主持 案例回放 主持人与专家现场参与 专家解说 主持人总结
4,节目特色
《今日说法》是一个面向普通百姓的法制栏目,采用案例+主持人+嘉宾的方式,形式活泼,贴近生活,使用性强。 (1)善于设置悬念,以此来吸引观众
法制节目中所讲述的故事往往会关系到主人公的命运和事件的发展变化,像这样在节目讲述中设置悬念,会在很大程度上引起观众的兴趣,提高观众关注该节目的热情。
(2)将法律知识巧妙的融入到案件的讲解之中 《今日说法》以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案件和事实作为例子,通过专家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以分析,判断,解释其中为人们所困惑的难点问题,使受众在弄清案件前因后果的同时,学习到诸多的法律知识。①在向观众普及法律知识的时候,将原本枯燥又极具专业性,生涩难懂的法律知识巧妙的融入到案件的讲解之中,使观众在听案件的讲述和分析过程中,潜移默化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了法律教育。 (3)深入浅出的反映当下意义重大的社会问题
对于一些具有较大社会意义的问题,通过具体的事实和案件,用浅显,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会得到比较好的收视效果和社会效果。首先在题材的选择上,以具体的、人们感兴趣的个案作为切入点,然后通过演播室中主持人和特邀嘉宾的引导,让观众对某一个案件所代表的社会问题有所了解和思索。 (4)特别节目的延伸与制作 《今日说法》的制作团队除制作日常节目之外,还会推出一系列优秀的特别节目,也同样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好评。以近五年为例,如2006年五一期间,《今日说法》推出《说法做客请你断案》,每期一个精彩的案例,每期一场精彩的推理,用一种新颖幽默的手法普及法律常识,让法制观念以大众化的形式深入人心。 三,节目运作内容 1,节目制作流程
前期:寻找新闻线索(确定选题)—策划—文案写作—采访、拍摄—撰写解说词 演播室:排演剧本—演播室排练—分镜头剧本—道具准本—摄像机准备—走场—录制
后期:剪辑—配音—合成—送审和送播—存档 2人员配备及管理
(1)策划与编导人员 .
策划与编导人员是指进行节目构思与策划的工作人员,通常包括电视节目策划人、制片人、编导、主持人等。 (2)制作组人员
制作组人员通常包括了摄像师、录像师、灯光工程师、场记,音响师、美工、编辑、解说等。
(3)管理组人员
管理组人员包括节目制作过程中的制作管理人员、设备管理人员和设备维修人员等。 上述是策划与编导人员、制作组人员、管理组人员的各自配备,但是这三类人员并不能进行绝对的划分,作为制作组成员的编辑也应当参与策划与编导工作,以便更加了解整个节目的策划流程,创作出符合编导思维特点的电视节目。作为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人员的导演必须了解和熟悉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与要求,才能在整个编制工作过程中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确保电视节目的制作质量。
3成本管理
经费预算—成本核算的单位对象—固定资产成本回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 4节目评价方式 收视率
四、节目运作机制 1节目运作机制类型 制片人机制 2节目经费来源 广告运营收入 3节目推广方式
电视展播 网络展播 第二部分 一、构思选题 (一)选题
1、写出选题的目的、内容等提要 2、分析选题的背景、意图、价值
3、如何把握主题,怎样对选题进行挖掘提炼 4、找出拍摄工作中的难点、重点以及解决方案 (二)选材
1、描述本片的选材标准
2、在本片拟采取何种选材方式 确定素材在片中的表现形态
采用哪些途径(调查公司、图书馆、档案馆、网络) (三)确定本片的风格
(四)确定本片的节奏和结构 二、写出摄制工作的文本 (一)文字稿本或分镜头稿本 (二)拍摄大纲 (三)采访大纲 三、制定初步计划 四、组建摄制组方式
五、列出拍摄前联席会的主要会议内容 1、阐述构思 2、讨论稿本
3、提出完成预想和基本要求 4、拍摄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5、撰稿、编导、摄像做到三统一
六、列出需要在拍摄前期落实的各项准备工作 1、必要的现场调研 2、选择制作方式手段
3、落实拍摄方案,制定拍摄程序表 4、明确各部门责任,制定摄制总时间表 5、技术物资准备
6、提出全部预算,掌握经费开支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