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试卷13份合集)天津市河西区环湖中学2018-2019学年历史七下期末模拟试卷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每题2分
读年代尺(如图)完成1﹣﹣5题
1、朝代序号与名称搭配正确的是( )
A.①﹣西晋 B.②﹣秦朝 C.③﹣唐朝 D.④﹣北宋 2.王朝②的都城是( ) A.长安 B.东京 C.大都 D.北京 3.王朝③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 )
A.八王之乱 B.安史之乱 C.黄巾起义 D.黄巢起义
4.④时期,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的根本原因是( ) A.相互争夺土地及人口 B.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尖锐 C.统治者腐败无能 D.前朝藩镇割据局面的影响 5.上述朝代的更替反映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 A.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B.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C.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D.统治者要戒奢从简,关心农桑
6.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瓦舍勾栏终日喧嚣不己。这种场面,可能出现在( )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朝
7.词是我国宋朝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宋代词人层出不穷。下列人物属于宋代词人的有( ) ①苏轼②李清照③关汉卿④杜甫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大相国寺举行庙会时,寺庙内外人流如潮,热闹非凡。这种场面出现在( ) A.唐都长安 B.北宋开封 C.南宋杭州 D.元代大都
9.46集电视剧《朱元璋》讲述了朱元璋从一个放放牛娃到开创大明帝国的传奇经历。朱元璋创立明朝的时间及都城正确的是( )
A.1271年﹣﹣大都 B.1268年一南京 C.1368年﹣应天府 D.1421年﹣北京
10.在电视剧中,李进等只会背诵四书五经的书呆子能够在朝廷做上了高官,这得益于明朝政府实行( ) A.举荐制 B.世袭制 C.祖制 D.八股取士
11.明朝时农业发展迅速,这时从南美洲引进的农作物有(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花生 ④向日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记载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科技著作是( )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
13.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明长城绵延万余里,其东西起止点正确的是( ) A.东起嘉峪关,西至辽东 B.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 C.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D.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14.北京是新中国的首都,明朝有一位皇帝,迁都北京,奠定了北京丰富的文化底蕴这位皇帝是(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康熙帝 D.建文帝
15.“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的经典作品,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下列作品不属于“四大名著”的是( ) A.《牡丹亭》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水浒传》
16.如图中人物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有关他的功绩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B.攻入西安,建立大顺王朝 C.攻入北京,推翻大明王朝 D.统一女真,建立大清王朝
17.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泛指人口)日繁,人物股富”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B.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C.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D.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18.某历史学习小组,选择以下下四幅图片制作网页,该网页的主题是( )
A.古代印刷业的发展 B.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C.古代商业的繁荣 D.古代城市的发展
19.“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这一思想影响下,统治者实行( ) A.闭关锁国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 C.君主专制政策 D.鼓励海外贸易
20.京剧是中国的“国粹”,生旦净末丑影响全世界。下面关于京剧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 A.戏曲已成为城乡人民的文化需求 B.地方戏曲日益繁盛 C.文化专制导致了戏曲的繁荣 D.徽班艺人的长期努力
二、综合题(共60分)
21.(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
(1)结合材料一,说出明朝是如何强化皇权的? 材料二:图2
(2)材料二图片为设在乾清门西侧隆宗门内的政府机构,该机构的名称 ;何时设立 ;职能 (3)该机构设立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明月有请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时期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 (4)材料三中的进士为何招来杀身之祸?谈谈文化专制带来的影响。
22.(20分)对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主张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材料一《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及所学知识,说说郑和下西洋的具体时间、背景、主要目的及船队到达的最远处。
(2)简要评价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明朝时,一位年轻的将领写下豪迈的诗句:“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受到东南沿海人民的高度赞誉,成为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
(3)材料二中,这位将领是谁?列举他的伟大功绩。
23.(21分)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两朝的统治策略既有相同也有差别。请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并按提示要求加以比较。 (1)概括明清两朝在政治和经济上的相同点。 (2)概括明清两朝在对外政策上的异同点。
(3)举例说明清朝统治者是如何对边疆地区实施有效管辖的?
一、单选题:(共40分)
CABDB CABCD DABBA DCCAC 二、综合题(共60分) 21.(19分)
(1)明朝皇帝朱元璋通过改革官制来强化皇权(2分),在地方,取消行省,设立“三司”使原来的行省权力分散(2分);在中央,废除了丞相制度,提升“六部”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2分)。
细化:改革官制强化皇权;在中央废除丞相,设六部;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厂卫特务机构。
(答出分号隔开的四点中的任何三点就是6分,每个点2分) (2)军机处(2分)清雍正年间(雍正年间)(2分)辅助皇帝处理政务(2分) (3)强化君权(2分)(巩固统治或加强统治、加强君主专制)
(4)清朝统治者为了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2分)(大兴文字狱);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慌,摧残了许多人才,致使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阻碍了思想、学术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