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汉语通论讲义(郭锡良)

古代汉语通论讲义(郭锡良)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16:32:52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戴震《方言疏证》 邵晋涵《尔雅正义》;郝懿行《尔雅义疏》 三、古注的体式类型 (一)传注体

这一类注释的名称繁多,最常见的有诂、训、传、注、笺等称呼。共同特点是都将古代文献中字词名物的诠释作为主要内容。 1、诂、训

?孔颖达《毛诗·周南·关雎诂训传疏》:“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 ?马瑞辰《毛诗诂训传名义考》:“盖诂训本为故言,由今通古皆曰诂训,亦曰训诂;而单词则为诂,重语则为训。”

?其实,在注书过程中,古人对训、诂往往不作严格区分。凡侧重于字词、名物解释的,一般称作“诂、训”。 2、传

?传述的意思。 《说文》:“传,遽也。”段注:“传者,今之驿马。” ?传原本指解释儒家六经的书。 颜师古注《汉书》曰:“传谓解说经义者也。” ?后代成为一般的注释名称。 3、笺

?表识的意思。《说文》:“笺,表識书也。” ?始于郑玄《毛诗笺》。一般是对原注隐而不显略而不详之处加以申发,或者记下自己的不同看法。

?后代的“笺注”只是“注解”的意思。 4、注

?注释的通称。《说文》:“注,灌也。”

?古代经与注本分离,东汉以来,始经、注合载。 (二)义疏体

?疏通其义的意思,是

既释经文,又兼释注文的注释。又称作正义,也称作疏。 ?“正前人之疏义,奉诏列载,定名曰正,故在唐代又 称作正义,也称作疏。”

?特点:旁征博引,罗列大量材料,證发经注,但有时不免繁琐冗长。 《十三经注疏》

宋代学者为了便于查阅,把儒家十三部经书的注和疏 加上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 即《十三经注疏》。 《周易》: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尚书》:旧题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诗经》: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周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左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公羊传》:汉何休注,唐徐彦疏; 《春秋谷粱传》:晋范甯注,唐杨士勋疏; 《论语》: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孝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 《尔雅》: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孟子》: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三)章句体

“离章辨句”的省称,是分析古书章节句读的意思,着重于逐句逐章串讲、分析大意。有的指出中心思想,这就叫章句。 东汉赵岐《孟子章句》、王逸《楚辞章句》 (四)集解体

汇集众说并加上编者意见的一种注释。 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名为“集解”,实为传注类。 何晏《论语集解》、朱熹《孟子集注》、《诗集传》, 郭庆藩《庄子集释》 (五)补注体

补注体注释有补、补疏、补释、补义、补正等名称,这是一种对前人注释作补充、订正的注释。

洪兴祖《楚辞补注》、王先谦《汉书补注》、 焦循《论语补疏》 (六)音义体

音义是一种注音兼释义的著作,另有音训、音诂、音注、音解、音證、音隐、音释等名称。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是代表作。

以注音为主,有时兼有简单释义,或指出经典不同版本的异文现象。音义书在给多音多义的词注音时,注音本身即暗含着释义。 四、古注的体例

毛传:毛亨对《诗经》的注释。“传”指阐明经义。 郑笺:郑玄对《诗经》的注释。“笺”有补充订正毛传的意思。 孔疏:孔颖达对《诗经》原文以及毛传、郑笺等的注释。

陆德明音义:唐陆德明在其《经典释文》中关于《诗经》字词读音释义的解释。 五、古注的常用术语

学习古注的术语,目的是读懂古注。如: 《汉书·高帝纪》:“公巨能入乎?”颜师古注:“巨读曰讵。” 《尔雅·释训》:“鬼之言归也。” 1、曰、为、谓之

①都是用来解释字词含义的 ②被解释的词都放在术语的后面 ③都能用来

辨析近义词、同义词 ④都可译作“叫”、“叫做”等 ?《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郑玄注:“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 《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忠信为周,阿党为比。” ? 《诗经·秦风·终南》:“君子至止,黻衣繡裳。” 毛传:“黑与青谓之黻,五色备谓之繡。” 2、谓

▼“谓”常用来解说词语意义的范围或比喻映射的事物。 可译为“是指、指的是”。 《楚辞·离骚》:“恐美人之迟暮。” 王逸注:“美人谓怀王也。” 《楚辞·涉江》:“阴阳易位,时不当兮。” 朱熹注:“阴谓小人,阳谓君子。”

▼有时也用于讲解句意,相当于“这句话是说”。 《荀子·劝学》:“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首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杨注:“入首耳,著乎心,谓闻则志而不忘也。布乎四体,谓有威议润身也。形乎动静,谓知所措履也。”

与“谓之”的差别:①被释词的位置不同②解词的内容不同 3、貌、之貌

解释动词或形容词,说明被释词语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的样子”。 《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郭象注:“泠然,轻妙之貌。” 《七发》:“沌沌浑浑,状如奔马。”李善注:“沌沌浑浑,波相随之貌也。” 4、犹

用“犹”注释的词和被注释的词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只是在某一语境中意义相通。“犹”可译为“等于、等于说”等。段注:“凡汉人作注云‘犹’者,皆义隔而通之。” (1)以同义词或近义词相释 《诗经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侧兮。” 毛传:“侧,犹崖也。” 《诗经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不平谓何:” 郑笺:“谓何,犹云何。” (2)指出该词在句中用的是引申义,有“相当于”、“等于说”的意思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赵岐注:“老犹敬也,幼犹爱也。” 焦循正义:“老无敬训,幼无爱训,故云‘犹敬’‘犹爱’。” (3)以今语释古语 《说文》“尔”字下云:“丽尔犹靡丽也。”段注:“丽尔,古语;靡丽,今语。” (4)以本字释借字 《礼记》:“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郑玄注:“索,犹散也。” 5、言

用以串讲句意和章旨,或用以指出言外之意。 《诗·秦风·黄鸟》:“维此仲行,百夫之防。”郑笺:“防犹当也。言此一人当百夫。” 《左传·昭公三年》:“国之诸市,屦贱踊贵。”杜注:“言刖多。” 6、之言、之为言

声训术语,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注释。

《礼

记·内则》:“子妇未孝未敬,勿庸疾怨,姑教之。” 郑玄注:“庸之言用。” 《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朱熹注:“学之为言效也。” “之言”有时只是单纯释义,而与语音无关。 《说文》:“曾,词之舒也。”段注:“曾之言乃也。” 常见的训释方法

形 据形求义 外在形式的运用 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结 构来解说其意义的训释 方法,叫做形训。

字 音 因声求义 内在形式的运用 依据读音线索来探求词 语含义的训释方法 ,叫 做音训,也叫声训。

义 据文证义 语言环境的运用 不依赖读音或字形,直 接阐述字词含义的训释 方法,叫做义训。

相对独立 彼此联系 互为补充 形训 屯

《说文》:“屯,难也。象草木之初生,屯然而难。从屮,贯一。一,地也。尾曲。” 音训-1

音同 乾,健也。 《周易·说卦》 武,舞也。 《释名》

音近 逆,迎也。 《说文解字》 八,别也。 《说文解字》 双声 星,散也,列位布散也。《释名》

羊,祥也。 《说文解字》

月,缺也,满则缺也。 《释名》 叠韵 音训-2

小学有形、有音、有义,三者互相求,举一可得其二??圣人之制字,有义而后有音,有音而后有形。学者之考字,因形以得其音,因音以得其义。治经莫重于得义,得义莫切于得音。 — 段玉裁

诂训之要,在声音不在文字。 — 王念孙 义训-义界(界说)

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 《尔雅·释训》

搜索更多关于: 古代汉语通论讲义(郭锡良)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戴震《方言疏证》 邵晋涵《尔雅正义》;郝懿行《尔雅义疏》 三、古注的体式类型 (一)传注体 这一类注释的名称繁多,最常见的有诂、训、传、注、笺等称呼。共同特点是都将古代文献中字词名物的诠释作为主要内容。 1、诂、训 ?孔颖达《毛诗·周南·关雎诂训传疏》:“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 ?马瑞辰《毛诗诂训传名义考》:“盖诂训本为故言,由今通古皆曰诂训,亦曰训诂;而单词则为诂,重语则为训。” ?其实,在注书过程中,古人对训、诂往往不作严格区分。凡侧重于字词、名物解释的,一般称作“诂、训”。 2、传 ?传述的意思。 《说文》:“传,遽也。”段注:“传者,今之驿马。” ?传原本指解释儒家六经的书。 颜师古注《汉书》曰:“传谓解说经义者也。” ?后代成为一般的注释名称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