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破解天人合一规律与诸千古之谜 - 图文
⑴ 天人合一第1、2、3、4规律本身就有一定的近似性。七曜对人体的作用在太阳周日、周年、朔望月、五曜视运动会合周期240年中不同60甲子年的同干支年、月、日、时本是不同的。基于医易学研究涉及时限多为60年左右,240年中不同甲子年的同干支年、月、日、时的差别微小简化为相同。 以上医易历四柱干支的近似性必降低预测的应验率。
⑶ 七曜对人体的作用是在天地稳态条件下讨论的,而天地严格说并不总是稳态(如地震、太阳黑子爆发),因而医易历四柱干支表征的天人合一系统运动基本节律在天地非稳态时就失效,具有局限性。
尽管医易历具有上述近似性和局限性,但意义不可低估。目前人类历法只有医易历的地外宇宙“天”模型为日、月、水、金、火、木、土七曜,能较全面体现日、月、水、金、火、木、土七曜对地、对人体的影响,是目前世界上最优秀的生命历法,是中华文化对人类历法文明的独一无二贡献。 10 医易历四柱干支组体现生命历法意义
公历和农历、回历将太阳系分别简化为仅太阳一曜或二曜,忽视了其他六曜、五曜对人体生命过程的影响,自难充当生命历法。
医易历中时序年、月、日、时的划分是以太阳历为基础,体现了太阳是决定地球气象、物候、影响人体生命过程的主要因素。太阳和地球当理论上简化为二体问题时,时序与太阳的影响原则上可以用解析函数表述。众所周知,三体和三体以上物体系统是非线性系统,没有解析解。这就表明医易历要想把七曜的影响用解析函数表述是不可能的。中华先哲们采用60甲子纪年、纪月,用离散数学节点系统方法体现月、水、金、火、木、土六曜对不同年、月的调制作用;用60甲子纪日、纪时节点系统方法,体现了水、金、火、木、土五曜对不同日、时的调制作用。医易历一个四柱(年、月、日、时)干支组八个参数代表某年、某月、某日、某时七曜(天)
21
对人的一种时区方位,一种天人感应模型。年柱、日柱各有60个独立干支,月柱、时柱干支因受表1的限制,各只有12个独立干支,四柱独立干支组只有(60×12×60×12=)518400种,在医易学中就代表“天”(即七曜)对人有518400种感应模型。随着星转斗移,医易历就用粗线条从整体上代表着七曜对人的基本感应节律,自可作医易学的时标,可用于医学预测和健康预测,是中华文化对世界历法的独一无二贡献。
11人体阴阳五行的共性化模型
中医学、易学均以阴阳、五行及其生、克、制、化为基础,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以简驭繁,把人体组织结构、脏腑器官、生理功能和生命现象辩证地归属阴阳五行,建立了人体的共性化结构模型,五脏是人体核心功能系统,五腑与五脏是表(阳)里(阴)关系,三焦是脏腑间的通道;五窍是五脏的窗口,五体、五液、五神、五华是五脏的外部表象,并和医易历干支五行联系起来,如表6所示[31-32] ,建立起七曜影响人体生命过程的作用模式。表6中干支对应的五行特性医易学界称为干支正五行。除正五行外,先哲们还唯象地提出了太阳周年五行、周日五行,天干天五行,地支天五行或三阴三阳五行,纳音五行等,通过它们与人体五行的生、克、乘、侮,来体现七曜天时对人体的影响,进一步展现医易历的生命历法意义。 破解这些五行的背后玄机一直是我国多代学者的梦想。
22
12中医学五行常生、常克模式的局限性,五行生克的新模式
笔者等在文献[33]指出:⑴ 只有阴阳周期性稳定消长才有五行慨念,五行是维持阴阳周期性稳定消长的制约调控机制。随机消长的阴阳延伸不出五行;五行的制约调控机制表现为阴阳周期性稳定消长的五个不同的阶段。⑵五行相生乃是两行间由于具有同一性,相克乃是两行间由于具有对立性。⑶中医学五行常生、常克模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能解释人体生理、病理情况下出现的五行互生、互克现象,必须发展五行生克新模式。
⑷太阳的周日、周年和月球的周日、周月视运动阴阳周期性消长如图5所示,分别有8对互生、9对互克机制。
⑸以太阳为主体的七曜视运动阴阳周期性消长叠加的五行生克新模式如图6所示,有10对互生、10对互克机制。其中5个与阴阳周期性消长方向一致的相邻相生和5个隔位相克分别为常生和常克。(图6)。
⑹人体五脏、五腑五行生克新模式如图6所示,有10对互生、10对互克机制,其中5个与阴阳周期性消长方向一致的相邻相生和5个隔位相克分别为常生和常克。五行生克新模式能全面解释人体生理和病理情况下五脏间实际表现出的10对互生、10对互克关系。
23
13 运气学气化理论的天文学背景
2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