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破解天人合一规律与诸千古之谜 - 图文
子流强度,随天体温度上升骤增。太阳集中了太阳系99.86%的质量,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C°,表面也有6000C°,故太阳是决定地球气象、物候,影响人体生命过程的主要因素。
依照笔者等关于七曜对地、对人体最大引力和引潮力的估算(表3)[15] ,月球虽小,但距地球最近,对人体的引潮力是太阳的2倍多,是影响人体生命过程的次要因素。水、金、火、木、土五曜引潮力、引力虽比月球小很多,但近地点引潮力、引力与远地点引潮力、引力之比很大,金、火星分别达241.8、112.0倍,其次为水、木、土,每年变化幅度也很大,所以五曜也是不可忽视的次要因素。太阳系中其他象天王、海王行星、行星的卫星,或因遥远,或因质量太小,或因温度不高等,其影响可近似略去。太阳系的半径约50天文单位,银河系中其他恒星距地球十分遥远,可不予考虑,银河系以外的星云就更可忽略了,因此,天人合一模型可简化为七曜与地、与人的合一[16-17]。
2.2 生命历法
依天人合一模型,能全面体现地外宇宙,即日、月、水、金、火、木、土七曜对地气象、物候和人体生命过程影响的历法,称为生命历法。只有选用七曜生命历
9
法作为医学、易学时标,才能正确发展预测医学,进行人生健康预测。 3 历法的分类
太阳是决定地球气象、物候、影响人体生命过程最攸关的天象,制历必须首先考虑日象。众所周知,地球相对太阳自转1周历经昼夜为1日,这是所有历法量度时间必选的最基本单位。再细分,公历有“时”、“分”、“秒”等层次。农历、干支农历、医易历有“时辰”层次等。
3.1 从功能分生活历法、法定历法、特定社会活动历法、研究历法
生活历法要求历年、历月取整日以方便生活。凡由官方颁布的历法,称为法定历法,如黄帝历、颛顼历等古六历,太初历、现公历等[18]。法定历法也必须是生活历法。中国历代历法中有些可归入农历,多数可归入干支农历。农历现演变为民俗历法。
回历主要用于伊斯兰国家宗教事务中,是典型的特定社会活动历法。医易历、干支农历,五运六气(岁气)历、六十干支历、九宫八风历、《授时指掌活法之图》农学历等,主要用于研究医学、易学、农学,属研究历法[18-18] 。 3.2 从历年、历月层面分太阳历、太阴历、阴阳历[11] 制比日更大的量度单位年、月有三种选择:
⑴ 把太阳从春分点沿黄道东行一周复回春分点历时1回归年(=365.2422日)作基本周期,取整日为历年,历年与回归年的差异用闰日来协调,称为太阳历。公历是典型的太阳历。公历年首(元旦)、历月是人为的,没有天文学意义,它的地外宇宙“天”模型只有一个太阳。医易历本质上也属太阳历范畴,但年首、历月有着确切的天文学意义。它用干支纪元,表征它采用的是七曜天人合一模型[16-17]。
⑵ 把朔望月作基本周期,力求把朔望月作历月长度,取整日定历月,人为规定12个历月为1年,称为太阴历,其典型代表是回历。它的地外宇宙“天”模型有一
10
个太阳和月球。
⑶ 把朔望月和回归年作基本周期,力求把朔望月作历月长度,取整日定历月,12个历月为1年,与回归年的差异用闰月来协调,称为阴阳历。其典型代表是农历。干支农历本质上也属阴阳历范畴。阴阳历的地外宇宙“天”模型有一个太阳和月球。
4 天干、地支、六十甲子纪年的天文学背景——天人合一第1规律发现
天干、地支、六十甲子、阴阳、五行等是中华文化的基本思维基因,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并未能说清它。郭沫若认为,十天干来源于“基数观念进化至十”,十二地支来源于黄道周天的十二辰星;郑文光认为,十二地支与十二个朔望月有关[20],但又说明不了干支纪历等问题。
4.1 傅立勤1986年发现:月球近朔月会合周期与回归年会合周期为60年
1983-85年宋岵庭、褚志宏、朱灿生采用日月地模型,发现413.32日是近点月与朔望月的平均会合周期,其内嵌套着14个朔望月与15个近点月[21-22]。1986年傅立勤在此基础上又发现月球近朔月会合周期与回归年会合周期为60年,月球对地、对人视运动有60年的轮回周期(参看表4)[23],这无疑是一个突破性的贡献。不过日月二曜“天”模型过于简单,仅靠月球近朔月会合周期与回归年会合周期为60年,从逻辑上难以分离出同时表达具有10年和12年独立性运动的天干、地支来,因而难以破解60甲子。如60=12×5,若选12个独立地支,那只有5个天干是独立的;如60=10×6,若选10个独立天干,那只有6个地支是独立的。
4.2 笔者等2001年发现:水、金、火、木、土五曜视运动分别具有10、5、2、12、30年轮回准周期,太阳和五曜周年视运动具有60年轮回准周期[16-17]
11
依表2,T=87.969日≈10/41年、T=224.701日≈5/8年、T=686.980日≈2年、T=11.862年≈12年、T=29.458年≈30年。当地球公转1周或太阳循黄道运行1周历时1(回归)年时,水星历经4.1周、金星历经1.6周、火星历经0.5周、木星历经1/12周、土星历经1/30周,这些称为运动状态1。当地球公转n周或太阳循黄道运行n周历经n年时,水星历经4.1周×n、金星历经1.6周×n、火星历经0.5周×n、木星历经周1/12×n、土星历经周1/30×n,这些称为运动状态n(n=1,2,??60,61),各状态列于表4中。这表示当太阳绕地周转时,水、金、火、木、土五曜每经10、5、2、12、30年各转41、8、1、1、1周回到原点,太阳、水、金、火、木、土六曜对地、对人视运动有1年、10年、5年、2年、12年、30年轮回准周期;当太阳视运动周转60周、历经60年回到原点时,水、金、火、木、土星各周转246、96、30、5、2周回到原点,太阳和五曜周年视运动具有60年轮回准周期性。
4.3 天人合一第1规律
综述上两个发现表明:七曜对地、对人视运动具有60年的准周期性,施加给地、人体影响的准周期为60年,这个规律称为天人合一第1规律。日、月、水、金、火、木、土七曜的60年周期视运动轨迹如图3所示[15] 。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