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观中学七年级语文第22课导学案
大观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使用人: 主备:彭子颖 备课组长审核:彭子颖 学科组长审核:
课题:22. 陋室铭 学习目标
1、了解\铭\的体裁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保持高尚情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3、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铭文的特点,体会作者保持高尚情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难点 :理解作者是如何借陋室表达自己的节操和情趣。 学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预 习·导 学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见学法大视野) 二、文体介绍:
铭:古代文体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陋室铭”就是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述自己的抱负和情操。
三、初读课文,完成《学法大视野》“基础梳理”部分的第1题。
四、再读课文,结合课文注解及工具书理解课文的意思,并完成《学法大视野》“基础梳理”部分的第2、3题。
五、主题先知道: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说明只要陋室主人品德高尚,则“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学 习·研 讨
1.文章起笔写山水似乎与陋室不相干,为什么这样写?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
2、能概括全文主旨的是哪句?它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3、陋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1 4、结尾为什么写诸葛庐、子云亭呢?引用孔子的话有何作用?
5、本文是一篇骈文。字数相同、意思相对的两个相接的句子叫骈句。骈句不仅讲究对偶,而且讲究押韵。押韵指在句末或联句之末用韵母、声调相同的字。请找出文中所押韵的字,指出押什么韵?
6、作者把志向放在对陋室的描写中表达出来,这是一种怎样的写作手法?
7、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拓 展·延 伸
请阅读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思考它运用的写作手法与《陋室铭》是否一样。
当 堂·检 测
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 。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 。 , 。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 。 5、文末提到三位古人,起什么作用?
教(学)反思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