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6江苏高考一轮精炼新题(1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人教版含解析)
德强调“因信称义”,进一步简化教会仪式,使人们获得了灵魂自救和精神的自由,故B项正确;启蒙运动使理性与自由平等思想迅速传播,故C项错误;“因信称义”只是简化了宗教的仪式,并没有动摇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故D项错误。
7.选D 题中的“哲人们”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启蒙运动的核心即是理性,故D项正确;A项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主张,不具有“普遍适用性”,错误;启蒙思想批判专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B项与C项分别代表了其中的一种观点,也不属于“普遍适用性的法则”,故B、C两项错误。
8.选D 材料未提及君主,故排除A、C两项;由“建立在法律基础之上的自由”可知主张法律作用的发挥,故B项错误,D项正确。
9.选D 材料反映在封建君主专制下对自由的限制,故A、B两项错误;材料中人物除了神甫外,还有军官、税吏、君主,故C项错误;康德属于启蒙运动代表人物,启蒙运动矛头指向君主专制制度,故D项正确。
10.选D 由材料中的“‘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可知,这一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并提出了资产阶级的制度设想,这是启蒙运动,而“即消灭宗教的狂热”,说的是反对教会,所以D项说法正确;A、B、C三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排除。
11.选C 启蒙思想侧重理性,由重点批判神学转向重点批判封建专制统治,追求政治民主和思想自由,所以排除A、B、D三项,故正确答案为C项。
12.选B “社会是一个挂满了葡萄的大梯架,每个人都一样有上苍赋予的入场券向上攀爬摘得鲜美的一份”强调的是不论各色人等,在利益分配方面应该是公平、公正的,故B项正确。
13.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人能够由于承认上帝而把他吸引到自己灵魂的狭窄范围以内来,但也能由于热爱上帝而使自己的灵魂扩展到尘世中的幸福”信息来概括二者的关系。第(2)问第一小问,通过梳理核心词列举启蒙运动中的共同主张即可;第二小问,从其对资产阶级革命的作用中归纳。第(3)问围绕“人与国家”“人与自我”两个角度思考作答,“人与国家”层面从启蒙思想家关于理想王国构建的思想来回答,“人与自我”层面从启蒙思想家关于理性、自由、平等以及生命、生活的态度视角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1)关系:人文主义一方面批判基督教,鼓吹人性解放;另一方面借助基督教的教义和精神来崇扬人性(或答“人文主义既批判基督教又利用基督教”可酌情给分)。
(2)共同性:理性。意义: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和制度创建做了舆论和理论准备。 (3)探索:人与国家层面:思想家用自然权利说、社会契约论、主权在民说、分权学说构筑了人间的自由王国。
人与自我层面:思想家宣扬人应有运用理性的自由,确立人类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应有凸显人的个性与情感的非理性的自由,体会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或答“人既有运用理
性的自由又有非理性的自由”可酌情给分)。
14.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洛克《政府论》”和材料二中“英格兰的基本政体”概括答案。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国家的权力分成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说明洛克主张“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分立”,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孟德斯鸠主张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第二小问从反对专制和维护民主的角度思考回答。第(3)问,美国立法实践从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和中央政府分权的角度分析。第(4)问,评述要围绕西方人文主义发展,从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资产阶级政治体制建构等角度回答。
答案:(1)来源:洛克的分权思想;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政体实践。
(2)发展:由洛克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分立,发展为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目的:限制个人独裁,维护民主政治。
(3)体现:依据三权分立的原则,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规定行政权赋予总统,立法权赋予国会,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
(4)评述:将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的高度;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到来;为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的构建描绘了蓝图。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