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版福建中考语文高分一轮专题06文学类文本阅读习题
“没用了,人家明天就签约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败感袭击了我。 “可是还没有到明天呢,说不定还有转机呢。” 我瞟了小韦一眼,拨通了公司老总的电话……
第二天上午上班,小韦没有像往常一样出现在办公室。中午快要下班时,只见公司老总满面喜色地走过来,小韦也一脸喜气地跟进来。
“向大家宣布一个好消息,我们的小韦,居然用自己的作品,上门说服了客户,为我们争来了那笔大业务。”老总兴奋地说。
我不知道,小韦是如何做到那一切的,但他为那家蜡烛厂设计的广告语却深深地打动了我。那句广告语是:时时点亮心中之烛,希望之火将绵延不息。
1.(探究题目意蕴)请说说你对本文的题目“心烛”的理解。(4分)
2.(体会人称作用)这篇小说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分析人物形象)小韦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6分)
4.(体会写法作用)这篇小说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
第1讲 整体感知、句段作用、品味词句、把握情感、主旨归纳
随堂训练 一、
1.C [解析] 本题考查文意转述能力。文章最后一段只运用了记叙和描写,没有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
2.一位年轻人到屋檐下躲雨,他请年轻人进店躲雨并闲聊,后来他为年轻人理发并讲述自己的经历,最后年轻人告辞离店并承诺如果找到工作,今后就都到他这里理发。
[解析] 本题考查概述故事情节的能力。本文是小小说,应根据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来梳理概括。先确定四部分内容,然后再概括浓缩成文字。本文的开端是年轻人到屋檐下躲雨,发展是他请年轻人进店躲雨并闲聊,高潮是他为年轻人理发并讲述自己的经历,结局是年轻人告辞离店并承诺如果找到工作,今后就都到他这里理发。
3.(1)运用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写出了年轻人掏钱时一系列动作和情态及因经济困境无钱支付理发费时羞愧的心理,为下文理发店的老板不收钱做铺垫,反衬了理发店老板的善良。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词语及句子表达作用的能力。本题要求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答题时,先判断句子分别运用了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然后分析各种描写在文中指向的具体内容,最后分析其表达的效果。
(2)“根本”原指基础或本质,比喻事物的本源、原则。在文中表面指美化顾客的外表是自己作为理发匠的职责,不管谁,都不能头发蓬乱地走出自己的理发店。深层还表现出理发匠的敬业和善良。
[解析] 本题考查揣摩词句含义的能力。先分析加点句的关键词“根本”的原义,再分析“一个理发匠的根本”在文中的意思,最后结合人物形象、精神品质分析这句加点句对表现人物的效果。
4.①从一个头发蓬乱、狼狈的年轻人经他理发后,变得年轻、干练、精神多了的情节可以看出,他是个手艺精湛的人。 ②从他讲故事及不收年轻人的理发费的情节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懂得感恩的人。 ③从文章最后一句语言描写可以看出,他是位敬业、讲原则、有职业操守的人。
[解析] 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理发匠这个人物形象,应抓住文章对情节,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相关描写及文中对人物的评价来分析。答题时,按照“从……可以看出,某人是个……的人”的格式来回答。
5.这是运用了插叙的记叙顺序。交代了理发店老板不收年轻人理发费的原因,突出了理发店老板懂得感恩的品质,使文章情节有张有弛,脉络清晰,结构更紧凑,内容更充实。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写作手法作用的能力。这部分内容是插叙,应从插叙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两方面进行分析。内容上,交代了理发店老板不收年轻人理发费的原因,这一原因的交代突出了理发匠懂得感恩的品质;结构上,插叙能让脉络更清晰,结构更紧凑,内容更充实。 二、
1.①乡村的大树给“我”以归宿感。②乡村的植物顺应自然、相互依存,为人类奉献自我。③村里人的生活有自己的规则,有规律而又自然天成。④村庄的道路各具形态,问路会得到热情的帮助。⑤村庄的热情和宁静可以让人卸下精神负载。⑥整个村庄是一个整体,相互了解而又祸福与共。[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和内容的理解,这需要通读全文内容,
然后逐段对内容进行总结概括。文章首段点明村庄的自然属性,接着在第二至七段分别叙述乡村给人带来的特别记忆,文末对乡村文化的价值进行总结,条理清晰,只要按照分值写出即可。
2.(1)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土地孕育出村庄的美好,而村庄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雏形,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解析] 此题考查对句子修辞方法的分析理解能力。题干中要求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进行赏析,作答时,应先回答该句使用的修辞方法。该句将“土地”比作“子宫”,是比喻的修辞方法,接着分析其表达效果,“子宫”一词表明村庄的自然属性,“祖先”表明城市发展根植于村庄。
(2)“不该有的精神负载”指生活中关于名利的纷争。在淳朴自然的乡村里,这样的纷争变得毫无意义,因而能够摆脱烦扰,享受心灵的宁静。
[解析] 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题干已经给出解题方向——从“不该有”切入,作答时,首先要明确一点,即乡村是自然的。因此“不该有”是指在生活基本要求满足之外的欲望。所以,这里的“卸掉”应该指摆脱欲望纷扰。 3.①看到乡村,有“归宿感”,充满怀念与热爱。②面对乡村的消亡,执着的记录下“乡村的记忆”,充满惋惜和无奈。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这需要联系上下文内容,然后结合关键词语和句子对情感进行把握。联系文本内容“你循着这大树来,看到这大树,你就有归宿感,难免会激动起来。”“它们的名字对于人类,都叫奉献。”“你会像婴儿一样安详睡去,很多不该有的精神负载都在这里卸掉。”“为此,我所能做到的就是用粗陋的文字,记录一点将不再可能出现的景象物件,留作记忆吧”可以提出热爱、无奈等情感关键词。
4.①总结全文,点明“为乡村留下记忆”这一中心,升华主题。②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③引起读者思考。 [解析] 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分析段落作用题一般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回答。结构上,此段为文章结尾段,应是对上文的总结。内容上,联系文章的主题作答。文章首段点名乡村的来历,结尾写出乡村的“生生灭灭也是自然存在的”,因此结尾段在结构上呼应上文,使文章结构完整,在内容上点明中心,升华文章主题。
5.A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内容。根据“乡村的孩子活泼爱动,夏天是水中游鱼……童年如今已是遥远的记忆”这一内容,可知A项应为“这是孩子们脱离了大自然的环境,因而缺少野性和强悍的生命力造成的”。
第2讲 概述情节、人物形象、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分析标题
随堂训练 一、
1.叙述了像马一样辛劳的父亲承担“他”打小志的责任的故事。
[解析] 本题考查整体概述故事情节的能力。题干要求用一句话,即要求简述。从六要素归纳的角度,可以删去时间、地点等,按照人物(父亲)+干什么(承担“他”打小志的责任的事)概括即可。
2.动作描写,准确传神地写出了父亲如何保护“他”不受伤的一系列动作,突出表现了父亲对“他”的疼爱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句子表达作用的能力。第一步判断句子特点——运用了一系列动词,可从用词准确性或动作描写的角度分析;第二步分析动词所表现的具体内容——父亲如何保护“他”不受伤的一系列动作;最后归纳对人物情感的作用——疼爱儿子。
3.勤劳;朴实;疼爱儿子;坚韧、责任心强。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要懂得从父亲的语言及相关情节中分析。开篇父亲保护“他”不受伤的一系列动作描写,体现父亲对儿子的疼爱,第六段写父亲赶马运载砖块、做建筑小工的情节体现父亲的勤劳、坚韧,背小志去医院的情节体现父亲的朴实、责任心强。
4.这是环境描写。衬托了父亲肩膀的温暖和高大的形象,突出了父爱像斑斓的阳光一样给予“他”温暖、爱和力量,用在结尾处,突出了父爱的感人,深化了文章主题。
[解析] 本题考查对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能力。分析时要确定角度,分析作用。环境描写位置在结尾,要从表现主题的角度考虑作用,深化文章的主题;从人物角度看,对父亲的形象起衬托作用;从内容角度看,父亲的肩头具有阳光的特点。 5.特点:“肩头”这个标题言简意丰,“肩头”揭示了承载作者情感的物——父亲的肩头。妙处:①“肩头”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故事情节围绕“肩头”展开;②“肩头”表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写关于“他”与父亲肩头的故事;③借助“肩头”来突出父亲勤劳吃苦、责任心强,疼爱儿子的形象。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标题的作用的能力。分析作用时,要在把握文章内容、构思、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探究主题。从内容角度看,文章是写关于“他”与父亲肩头的故事;从结构角度看,“肩头”是全文的线索;从表现人物形象上看,人物个性品质是通过“肩头”来呈现的。 二、
1.表面指小韦在“我”对他不信任的态度和冷嘲热讽的言行中充实自己,完善自我的历程,深层还指当人处于逆境时,要克服内心的不良情绪,用生活的磨砺去结出人生的硕果。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标题含义的能力。要结合选文的内容和主题去分析。从内容角度看,“心烛”指小韦在“我”对他种种不信任的态度和言行中不断完善自我的经历;从主旨角度看,文章启迪人们在逆境中要学会砥砺前行。 2.①以“我”的口吻叙述,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②“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我”的相关言行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③“我”对塑造主人公小韦的形象具有重要的衬托作用,小韦的性格基本上是在“我”的不信任和冷嘲热讽的言行中展示出来的。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的作用的能力。从结构角度看,“我”是文中的线索人物;从表现人物个性品质的角度看,“我”对小韦的人物形象起衬托作用;从第一人称本身作用看,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3.①从上班没重要事做就打扫卫生,帮同事干活,很少闲着的情节中可看出,小韦是个工作积极,为人勤快的人。②从他设计的创意广告多次被主管否定,但他不气馁不放弃,不断修改完善;从那笔几乎没有希望的大业务,经他努力为公司争了回来的情节中可看出,小韦是个顽强执着,努力进取的人。③从对主管的轻视和指责,他不一味隐忍,敢于自信地辩解,并加强学习,用自强为自己争得尊严,用优异成绩证明自己的能力等情节可看出,小韦是个自尊自强,有抗争意识的人。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本文中,故事情节包含着小韦的人物性格。回归到原文的故事中去分解情节,从不同情节中去揣摩小韦的个性,比如:他设计的创意广告多次被主管否定,又多次进行修改完善,从中可看出他对事业顽强执着的品质。
4.运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开篇用大量篇幅写小韦给“我”的不好印象和“我”对小韦的成见、不信任,这是抑,
最后写小韦专心做事、勤奋学习,最后为公司争来那笔几乎要失去的大业务,受到老总夸奖,这是扬。这样写能使小说前后内容形成反差和对比,更能突出主人公小韦美好的精神品质;同时使小说故事情节发展波澜起伏,富有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
[解析] 本题考查判断分析表现手法作用的能力。从开篇写小韦的种种缺点及最后写小韦专心做事、勤奋学习、争来大业务的对比分析中可判断出其表现手法是欲扬先抑。然后从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表现文章结构的作用去进行多角度分析。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