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版福建中考语文高分一轮专题06文学类文本阅读习题
专题六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1讲 整体感知、句段作用、品味词句、把握情感、主旨归纳
随堂训练
一、[原创]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问题。 (22分)
你不能头发蓬乱地走出我的店
孙道荣
①刮了几阵风之后,雨说下就下了。他悠闲地坐在椅子上,看着门外。开店十几年来,这个时间段,本来就没什么生意,他已经习惯了一天中这段闲散的时光。
②忽然,一个人影匆匆忙忙地走到屋檐下,显然是躲雨的。那人往店里瞄了几眼,犹疑了一下,终于没有推门进来。雨借风势,斜扫,不长的屋檐,根本遮挡不住风雨。他站起来,走过去,拉开门,对那个人说:“别站在外面了,衣服都淋湿了,进来坐会儿吧。”躲雨的是个年轻人。他拿了一条毛巾,递给年轻人。年轻人感激地笑笑,接过毛巾,将脸擦干净,又擦了擦湿漉漉的头发。他注意到,年轻人的头发长而蓬乱,一看就是有段时间没有理发了。他问年轻人:“看样子是来找工作的吧? ”年轻人点点头,茫然地看着外面的雨,告诉他:“我去年就毕业了,一直没找到固定的工作。听说这边工厂多,就过来试试看。已经来了两个多月了,再找不着工作,就只能先回老家了。”他安慰年轻人:“别急,总有希望的。”
③他又和年轻人闲聊了几句。外面的雨,一直在下。
④他上下打量了一下年轻人,忽然站起来,拿起架子上的理发布,对年轻人说:“坐着也是坐着,不如我帮你理个发吧? ”年轻人一听,神色慌张地直摇头:“我只是进来躲躲雨的,不理发,如果我影响你生意的话,我可以站在外面屋檐下躲一会儿。”年轻人说着,就要站起来。他一把按住年轻人:“没关系,我不会强迫你理发的。反正我现在也是闲着,没有生意,帮你把头发简单地剪一剪,你会看起来精神一些,也许对你找工作有利。”年轻人脸红红地憋出一句话:“我也知道我的头发太凌乱了,可是,不瞒您说,我的身上只剩下几十元钱了,我真的没钱理发。”他笑了:“小伙子,你误会了,我不收你的钱,也不瞒你说,我学理发时间也不长,这个店也刚开不久,你就当给我练习一下,如果剪得不合你口味,你还要多包涵。”他善意地撒了一个谎。年轻人抬头看看他,摘下眼镜,狐疑地点点头。
⑤他将理发布罩在年轻人身上,拿起电推剪,开始帮年轻人剪头发。他先将小伙子的头发轻轻地梳顺,对小伙子说:“我建议你将头发剪短一些,这样显得干练。”小伙子点点头。在嗡嗡的电推剪声中,小伙子长长的头发,纷纷落下。他一边修剪,一边和小伙子闲聊。不一会儿,就将小伙子的头发剪好了。他又帮小伙子将头发洗了一下,然后用电吹风吹干、定型。
⑥小伙子戴上眼镜,看见镜子里的自己,显得年轻、干练,多了很多精气神。小伙子笑着说:“师傅,你的手艺蛮不错的,不像是刚学出来的啊。”他笑笑。小伙子把手伸进外衣口袋,掏了半天,掏出一张五元钞票,递给他,嗫嚅着说:“不好意思,我只能付给你这么多,你别嫌弃。”他推开了他的手,板着脸说:“我说过权当练习。怎么能收你的钱呢? ”小伙子红了脸庞,又红了眼圈,慢慢收起了钱。
⑦外面的雨仍然在下。他给小伙子讲了一个故事。小街上有一家剃头老店。有一次,一个头发蓬乱面容肮脏的小男孩走进店里讨水喝。老师傅给他倒了一杯水,还给了他几块饼干。又饿又渴的小男孩吃得很香甜。吃完了饼干,喝好了
水,小男孩准备离开。老师傅却一把拽住他,要给他剃头。小男孩说:我没有钱。老师傅说:“我知道你没有钱,可是,既然你走进了我这个剃头铺,你就不能蓬头垢面地走出去。”老师傅给小男孩剃了个好看的小平头。小男孩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忽然恳求老师父收他为徒。就这样,小男孩学成了一门手艺,再也不四处流浪以乞讨为生了。
⑧他没有讲那个小男孩是谁。小伙子也没有问,但是,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⑨雨终于慢慢小了,停了。小伙子向他告辞,并承诺如果找到工作,今后就都到他这里理发。他拍拍小伙子的肩膀,目送小伙子一脸精神地走出他的理发店,他笑着嘟囔了一句:“不管你是谁,你都不能头发蓬乱地走出我的理发店,这是一个理发匠的根本呢。” ........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
1.(文意转述)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中的年轻人经历了犹豫、感激、茫然、感动、若有所思和充满信心的心理变化过程。
B.“刮了几阵风之后,雨说下就下了”这一开头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天气情况,引出了下文年轻人躲雨、进店、理发等情节。
C.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D.“你不能头发蓬乱地走出我的店”标题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事件,又揭示了理发店老板的精神品质。 2.(概述故事情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4分)
3.(词语及句子的表达效果)仔细读文中画线句子,按要求完成相关问题。(6分)
(1)小伙子把手伸进外衣口袋,掏了半天,掏出一张五元钞票,递给他,嗫嚅着说:“不好意思,我只能付给你这么多,你别嫌弃。”(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3分)
(2)他笑着嘟囔了一句:“不管你是谁,你都不能头发蓬乱地走出我的理发店,这是一个理发匠的根本呢。”(句中加点词........有什么含义)(3分)
4.(分析人物形象)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理发店的老板“他”是个怎样的人?(6分)
5.(分析写作手法的作用)第⑦段中,理发店老板为什么要对年轻人讲述自己的经历?请简要分析。
二、[原创]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问题。 (22分)
乡村的记忆 许卫国
有泥土,有花草树木,就有自然,就有庄稼,就有庄稼依偎的村庄。[A]土地是村庄的子宫,村庄是城市的祖先。 村庄总有一两棵大树,它们可以是槐树,可以是柳树,也可以是松树、榆树、白果树等等,总之,它们成了村庄的旗帜,它们可以是路标,可以是村徽,可以是村民的骄傲,可以是淳朴热情村民的致意。总之,你循着这大树来,看到这大树,你就有归宿感,难免会激动起来。
门前的菜园子里,按照四季变化、阴阳五行种植白菜、黄瓜、紫茄子、红萝卜、青豆角……该什么季节吃什么,顺其自然,天人合一。菜园子前面一般都是池塘或河沟,浇水方便,排水也方便。池塘岸边多柳树,柳树喜水,有水自然幸福成长,无水也不会干枯死亡。水是柳木的灵魂,柳木是柳树的尸体。乡村植物互相依存,千丝万缕。丝瓜和葫芦、茶豆藤蔓可能搅在一起,你不必去考虑谁结了什么果实,它们也不要你论功行赏,你需要你就摘取,瓜豆种类不同,它们的名字对于人类,都叫奉献。
村庄的老人德高望重,也谨言慎行,他们说话往往比领导有用;乡村妇女心直口快,也不掖不藏,语言常常不顾忌性别,她们也许少了粉黛,可打理的田里风景,做出的针线茶饭,都是美不胜收;乡村的孩子活泼爱动,夏天是水中游鱼,冬天是雪中狐狸,无衣不冷,赤脚无处不去,太阳晒不脱皮,水淹不死,虫咬不伤,高处掉下来,揉几下就康复。割草放牛,爬树翻墙头,偷瓜摘桃四处漫游。如今的孩子,身在童年,不知童年属于谁,童年如今已是遥远的记忆。
走向村庄,必然有几条小路,或许不平坦,或许不笔直,还有蔓草侵道,或有路两边高粱玉米夭折伏在路心,你不要顾
(3分)
及这些,它们不是故意,你一直往里走,看到袅袅升起的炊烟,听到鸡鸣狗叫,这就是你要去的地方,随便问一个老人、一个孩子你要找的人家,他们都会不厌其烦地指点,或者干脆就直接带你去你要去的人家,他会率先喊那家主人,根据他们自己的辈分,喊出对方的称呼——你家来亲戚了。
在村庄里你感受最深的恐怕是热情和宁静。热情是村民,宁静是夜晚,不过,也不一定,风、清香、狗吠、蝉鸣也可以有不尽的热情,村庄也随时可以宁静,窗外滴滴答答的雨声,叽叽喳喳的鸟鸣也会让你除去浮躁,[B]你会像婴儿一样安详睡去,很多不该有的精神负载都在这里卸掉。
一个村庄可以错落散乱南北,也可以一条屋脊贯穿东西,但是,村民们谁也不会走错家门,谁都知道谁家锅大碗小,谁家悲欢离合。吵架的,有人去苦口婆心劝解;红白喜事的,有人去衷心祝贺或如丧考妣地同情。农活时节,搭把手,帮个忙,你有,我有,大家有才是真有,全村家家喝西北风,你一家喝稀饭也不踏实啊。
一个村庄从雏形那天起,经过几百年、几千年的演化,浓厚的家族意识、亲情氛围、村落文化,根深蒂固,盘根错节。形成一个村庄自有其道理,其生生灭灭也是自然存在的。为此,我所能做到的就是用粗陋的文字,记录一点将不再可能出现的景象物件,留作记忆吧。
(有删改)
1.(探究标题意韵)文章题为“乡村的记忆”,乡村给“我”哪些“记忆”?请分条概括其特点。(6分)
2.(词语及句子的表达效果)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中的问题。(6分)
(1)[A]处:土地是村庄的子宫,村庄是城市的祖先。(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2)[B]处:你会像婴儿一样安详睡去,很多不该有的精神负载都在这里卸掉。(为什么“不该有的精神负载”可以在这里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