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钢中常见元素的存在状态
钢中常见元素的存在状态 一、碳
碳是钢铁中的主要成分之一,是钢铁分类的重要依据,一般含水量碳量在1。7%以下者为钢,大于1。7%为铁。碳在钢中主要以碳化铁Fe3C和合金元素的碳化物状态存在,如Mn3C、Cr3C2、WC、TiC、NbC等,以这种形式存在的碳,称为化合碳。游离碳包括无定型碳、石墨碳和退火碳等。当碳含水量增加时,其强度和硬度随之增加,而塑性和延展性随之降低,使钢脆且难以加工;反之,随着碳含量的减少,钢的韧性得到增强且易切削加工。 二、硅
硅要钢中主要以固溶体状态存在,其形式为FeSi或更复杂的化合物FeMnSi,也有少部分硅酸盐状态的夹杂物,在高碳硅钢中可能有少量SiC形成。
硅和氧的亲和力仅次铝和钛,而强于锰、铬和钒,所以在炼钢过程中,硅用作还原剂和脱氧剂。硅还能增强钢的抗张力、弹性、耐热性,又能增大钢的电阻系数。故钢中含硅量一般不小于0。10%,作为一种合金元素来考虑,一般不低于0。40%,而硅金刚中含硅量可高达4%以上。 三、锰
锰在钢中主要以固溶体和MnS状态存在,当生成MnS后有多余的锰时,也可组成Mn3C,此外,也有少量的MnSi、FeMnSi等存在。 锰在炼钢中通常作脱氧剂和脱硫剂而特意加入。锰和硫作用可防止热脆,从而提高钢的可锻性。锰在钢中一般含量0。3~0。8%,含量超过0。8%即作锰合金钢。当锰钢中锰含量超过10%时,特别耐磨。 四、磷
磷在钢中主要以固深体、磷化物(Fe2P、Fe3P、FeP)及少量磷酸盐夹杂物的状态存在,常呈析离状态。磷在钢中的分布具有不同程度的偏析现象,所以在取样时应注意代表性。磷通常是钢铁中的有害元素,如Fe3P是一种很硬的物质,易发生冷脆现象影响钢的性能。但在某些情况下,磷能改善钢材的切削性能,故易切钢也要求有较高的磷含量。 五、硫
硫在钢中主要以MnS和FeS状态存在,它易使钢产生热脆,使钢的机械性能降低,同时对钢的耐蚀性、可焊性不利,因此硫是钢的有害元素之一,在普通钢中硫的含量不超过0。05%优质结构钢、工具钢中不超过0。045%或0。05%,高级优质钢中不超过0。020%,但在易切削和高锰钢中硫含量可以高些。
硫在钢中易偏析,因此取样时必须注意代表性。 六、铬
铬在钢中的状态较为复杂,有金属状态、碳化物、硅化物、氮化物、氧化特等状态,其中以铬的碳化物状态较为稳定。
铬是合金元素中应用最广泛的元素之五,铬能提高钢的机械性能和耐磨性,也可增加钢的淬透性及淬火后的抗变形能力,增加钢的硬度、弹性等。 七、镍
镍在钢中主要以固溶体形式存在,也有以碳化物状态存在。由于镍在钢中不易形成稳定的化合物,所以大多数含镍钢和合金都溶于酸,但浓硝酸易使镍钝化,回此在溶解含镍钢时,一般采用稀硝酸和稀盐酸。 八、钼
钼在钢中主要以固溶体和碳化物(MoC、Mo2C)的形式存在。钼作为合金元素加入,能增加钢的强度,而不降低其可塑性和韧性,同时能使钢在高温下有足够的温度,并改善钢的各种性能。
九、钒
钒和硫、氮、氧都有极强的亲和力,能形成相应的极为稳定的化合物,但在钢中主要以碳化物(V4C3、V2C、VC)形式存在,也有以固溶体状态存在的。 钒在钢中的作用主要是使钢具有特殊的机械性能。提高钢的抗张强度和屈服点,提高工具钢的使用寿命。 十、钛
钛和氧、氮、碳都有极强的亲和力,因此它是一种良好的脱氧剂和固定氮和碳的有效元素,因此,钛在钢中除固溶体外,还存在氮化钛、氧化钛和碳化钛等。 十一、铌
铌在钢中主要以金属化合物Fe3Nb和碳化铌等状态存在。铌作为合金元素加入钢中能显著提高钢的强度和抗腐蚀性,性病钢的焊接性能。 十二、铝
铝在钢中主要以金属固溶体状态存在,少部分以氧化铝的氮化铝等化合物形式存在。所谓酸溶铝是指金属铝和氮化铝而言。酸不溶铝主要指氧化铝。
铝是钢的良好脱氧剂、去气剂和致密剂。铝作为合金元素加入钢中能提高钢的抗拒氧化性、改善钢的电磁性能,提高渗氮钢的耐磨性和疲劳强度等。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