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语文试卷 - 图文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语文试卷 - 图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5 17:11:51

绝密☆启前用

天一大联考

2017-2018学年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试(一)

语 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制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在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互联网+”已经被纳入顶层设计,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随着智能手机和3G网络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给传统村落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互联网+村落文化”模式将是有效、可行和必行的新途径。

建立基于虚拟收藏社区的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构建“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为了实现文化资源的供应和村民的需求有效对接,必须积极运用数字化技术改进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建立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以数字形式对传统村落中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和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方面信息进行保存、展示和管理,并通过移动互联网为公众提供数字化展示、教育和研究等各种服务。通过网络调查、大数据抓取等手段分析公众的文化需求,将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中的虚拟藏品打造成有吸引力的数字文化产品,建立并维护网络虚拟共同体文化,在以“藏品为媒”的虚拟交往过程中传递传统文化精髓,延续文明的火种。虚拟藏品主要是指传统村落中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文化遗产数字化复本,具体包括村落古建筑,与村民生产生活、文化教育、道德教化、精神信仰有关的生产工具、生活器物、家谱文书、祖先神明造像、宗教器物,竹雕、木雕、石雕等民间艺术以及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主要采用3D激光扫描技术,逼真再现藏品的结构、色泽、光影、纹理等形态特征,同时具备结构拆解、细节放大等三维动画展示功能,通过移动互联网生动展示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将虚拟展示和线上交易相结合,帮助村民实现居家就业,充分调动村民传承的积极性。

建立基于虚拟家族社群的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平台,构建“互联网+家谱文化”新模式。家谱是以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文献,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在中国漫长的宗族社会历史中,家谱不仅是维系家族稳定的重要档案,也是村落原住民文化基因的图谱序列。为了方便村民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家谱文献,笔者建议运用“互联网+”思维将家谱文献数字化,建立基于虚拟家族社群的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平台。虚拟家族社群是一个以姓氏和家族文化为基础,集家族树展示、家族寻根指引、文化交流、家风家规教

1

育、线上祭祖等服务和功能于一体的开放互动社群,是一个重要的情感交流和家谱文化传承的平台。

历史上,乡贤曾长期充当乡村意见领袖角色,村民经常向乡贤们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建议选择具有良好的社会声望和较大的社会影响的新乡贤,激活和发挥乡贤的文化“黏合剂”功能,从家族认同上升到乡土认同,再上升到国家认同,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家谱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提高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通过基于虚拟家族社群的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平台,新乡贤和村民可以对自己的家谱进行展示、建立自己的家族树、晒家规、家训和家风、口述祖先故事、写家族日志、拍家族微视频、线上祭祖、设立家族文化论坛和乡贤网络学堂等,家族成员之间也可以通过评论、点赞、收藏、转发等各种形式展开互动。通过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实现虚拟家族社群的运营。每逢春节、清明节和祖先诞辰日,可组织家族举行各种祭祖活动,定时编修家谱,并在网上动态更新。

建立基于用户创造内容的新媒体传播平台,构建“互联网+村落旅游”新模式。应充分利用“两微一端”新媒体的互动性、自主性、传播迅速和大容量等优势,为每一个传统村落设计一个符合本村实际情况和需求的手机APP应用,同时建立与APP对应的微信公众号,加强对内对外的宣传。手机APP的服务对象分为两类:一是本村村民,二是游客。对于村民来说,这款APP像一个智慧社区,每个村民有自己的专属账号,可以实现村情“最新通知”“在线学习”“村规民约”等信息服务;通过建立群组,实现村民在线沟通;同时可以实现与微信公众号信息同步。UGC(用户生成内容)是新媒体传播平台重要的内容来源。村民可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将与传统村落文化有关的大量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多媒体资料发布到APP平台。在这个APP中,可专设一块产品推荐区,村民在这里推荐自产农产品并进行售卖,这个推荐会链接到微店中,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进入,并通过微信二维码便捷地传播和分享。

对于游客来说,通过APP展现出的是一个智慧乡村。APP中有完整清晰的村落全景地图和村落文化遗产位置数据,每一个景点配备了语音讲解,介绍其历史背景和相关文化知识。通过地图,游客既可以实现网上游览,又可以方便实地旅游。同时,游客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购买村民自产农产品,实现送货上门,还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预约农家乐、预订房间等等;游客也可以通过APP欣赏展现传统村落原真性民俗文化的微视频,尽情享受“数字旅游”“智慧旅游”的便捷快乐。

(摘编 自刘灿姣《我国传统村落文化保护须用好“互联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村落文化建设中曾经遇到的一系列难题,在“互联网+村落文化”模式中将得到解决。

B.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的建立,将能够使村民的需求和文化资源的供应实现有效的对接。 C.把传统村落中具备历史、文化价值的遗产变为数字文化产品,就可使传统文化的精髓得到传递。

D.以父系家族世系为中心的家谱,不仅是一中文献和历史图籍,更牢固维系着中国家族的稳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论述了“互联网+村落文化”模式出现的相关政治背景及技术方面的支持。 B.文章从公共文化服务、家谱文化、村落旅游三方面,论述了如何构建“互联网+村落文化”模式。

C.文中写到与村民有关的家谱文书、宗教器物等内容,意在强调我国农村文化遗产种类丰

2

富。

D.在阐述构建“互联网+村落文化”新模式时,文章从村民和旅游的角度论述了手机APP

具有的巨大功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3D激光扫描技术和移动互联网将传统村落中的文化遗产,进行虚拟展示和线上交易,

帮助村民实现居家就业。

B.作为乡村的领袖人物,新乡贤在“互联网+”时代下,能够充分发挥乡贤文化的“黏合

剂”功能。

C.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平台,使村民通过展示家谱、建立文化论坛等形式实现家族成员间的

互动成为可能。

D.为传统村落设计手机APP应用,建立村民和游客之间的紧密联系,是构建“互联网+村

落旅游”的一种手段。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乡村老人 刘国芳

①老人只有七十几岁,又瘦又小,脸上全是纵横交错的沟沟壑壑,背还驼着。这样看起来,老人要比实际年龄大一些。有人问老人高寿?老人反问人家说你看我有多少岁?很多人就说老婆婆你有八十岁吧?老人说我今年七十五。问的人有些不好意思了,跟老人笑一笑。老人没有怪人家的意思,老人说乡下人,显老。

②老人说的没错,乡下人都显老。乡下事多,地里田里家里,都有做不完的事。就拿老人来说,老人要带一个个孙子和一个孙女。老人养了一群鸡,一群鸭,老人还种了一块地。地不是很大,但老人什么都栽。辣子茄子韭菜空心菜小白菜,南瓜冬瓜西瓜和丝瓜以及扁豆肛豆四季豆,还有萝卜芋头薯。老人几乎整天都在里忙,但老人喜欢在地里。老人看着地里的菜一天天成长,看着地里的菜开花结果,心里很高兴。比如辣椒开花了,老人会蹲下来,很认真地看。那白白的细细的花,花里面藏了一只小辣椒,嫩绿嫩绿的小辣椒,只有一丁点大,但在老人目光的关怀下,那辣椒就一天一天大了,由嫩绿变为深绿,然后变红。这时候,老人就会喜不自禁地摘下辣椒。在辣椒开着白白的花的时候,茄子也开花了......这时候地里真的是五花八门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③老人有的时候真的很累,地里那么多东西,有的,可以不怎么管,比如红薯,南瓜还有韭菜萝卜,就不用老人费什么劲。但有些却要花很多力气,比如芋头,就要浇很多水,老人下午要花很多力气去浇芋头的水。扁豆容易长虫,老人要花很多精力去捉虫。有人看见老人捉虫,就笑老人,说你还捉虫呀,买点农药,虫子都会打光。老人笑笑,老人说我的菜不打农药。说的人又笑,说那你会累死。老人不再做声了,老人的眼神不好,她一说话,就看不到虫子了,老人静下心来,一只一只把虫子捉掉。

④老人地里栽什么像什么,栽瓜得瓜,种豆得豆。就说老人栽的辣椒吧,一只一只翠翠绿绿,又长又大,而且多,那些辣椒像是为了报答老人,争先恐后长出来。还有扁豆,这里一团那里一簇,看得人眼花缭乱。丝瓜也不甘示弱,一只一只吊在藤上,有风吹来,一只只丝瓜摇摇晃晃,像顽皮的孩子,惹人喜欢。空心菜满地爬,也是翠翠绿绿,一块空心菜地,像铺了一块绿毯。挖出来的薯又大又圆,红卜卜好看,让老人喜笑颜开。

⑤老人吃不了她地里栽出的东西,老人要拿到城里去卖。每天都去。城里离老人家有十一、二里,老人要一大早就出门。老人也挑不了多少,通常是几把韭菜,几把大蒜或者青菜,空心菜小白菜,加拢来,也不过十几斤。但就是这些东西,老人也要在路上歇好几次。到城里了。老人才把担子放下,就有人过来,他们有的人经常买老人的东西,知道老

3

人的东西不打农药。有这样的常客,老人的东西就卖的非常快,有时候好像才放下担子,老人担子里的东西就没有了。有一个人,知道老人住的地方离城里有十几里远,他们觉得老人辛辛苦苦上街一趟,担来的菜却卖不了几个钱,这人就跟老人说还是在家歇着吧,你走了半天到城里来,只买到几块钱,不划算。老人说没什么划不划算,地里的东西,卖了才好。

⑥这天,老人又担了萝卜去卖。这已是冬天了,天很冷,甚至都结了薄冰。有人见老人还要上街,跟她说天这么冷,萝卜又不值钱,别去吧。老人说不值钱也要卖了它,总不能让他烂在地里吧。说着,老人慢慢往前去。不一会,落雨了。老人停下来,为自己打起一把伞。这是老人小孙女的伞,新红的颜色。于是,雨中缓缓地有一把伞在动。那新红的颜色,在草枯叶黄的冬天分外醒目,她像是一团火,给冬天捎来了温暖的气息……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人在家里不但需要带孙子、孙女,养鸡、养鸭,而且自己还种着一块地,整天都有做不完的活,这些都表现出了老人的勤劳。

B.有人看见老人捉虫,说那样会被累死;有人认为老人挑菜到城里卖,不划算。文章批判了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存在额急功近利、见识短浅的问题。

C.老人精心经营者菜园,看着辣椒一天天长大,完全沉浸其中;还将吃不了的菜蔬拿到城里卖,不怕路途遥远。小说展现了一个自食其力、自得其乐的老人形象。 D.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人会蹲下来,很认真地看”,寥寥数语,就把地里的菜开花时,老人内心的喜悦显露了出来。

5.小说第④段主要是用什么修辞手法来写老人菜园里的蔬菜?请简要分析所用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5分)

答: 6.小说以老人为自己撑开一把新红的小伞结尾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新诗代替了古诗,获得了新质,却也失去了很多东西。撮其大概有:张扬了理性思维,减少了直觉思维,偏重于语法,轻忽了词法,强化了模仿,忽视了表现,等等。此种得失的造成,与古汉语转换为现代汉语有直接关系。因为新诗的出现,固然与古诗有血脉渊源,但主要是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诗。这样,新诗与古诗就有了一定程度的断裂。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运用于诗歌写作,有着巨大的诗性差距。

(摘编自苗雨时《新诗向古诗学习什么》,2017年8月27日《扬子晚报》)

材料二:

2017年是中国新诗发展100年,“80后”著名诗人、作家李成恩于当地时间7月5日,应邀出访拉美。

她重点谈到了百年中国新诗所取得的成就,首先是诗歌的现代意识的觉醒,从人性的角度确立了诗的现代性,她认为诗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通过世界不同国家、地域与民族的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绝密☆启前用 天一大联考 2017-2018学年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试(一) 语 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制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在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互联网+”已经被纳入顶层设计,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随着智能手机和3G网络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给传统村落文化建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