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我与地坛说课稿

我与地坛说课稿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17:42:29

《我与地坛》说课稿 说课人:师阳

我是一个在生活中,只把音乐当成点缀的人,所以即使是在我的耳畔想起这么凄婉悲壮的音符,我也只能是感叹贝多芬苦难的命运与他的顽强精神;但我是一个从事语言文化工作的教师,对文字有着一种独有的敏感,当我看到史铁生以语言文字的形式来品评他对生命的思考及对母爱的赞美时,我的心灵被震撼了,泪水一次又一次湿润了我的眼帘。由于史铁生《我与地坛》给我的这种生命感染,所以今天我想与各位老师谈谈我对这篇文章的教学设计,不足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 说教材

当我们的教育观念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逐步深化时,审视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通用教材,我们发现,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精神重任的语文教学,已把人性中最重要的东西——爱和生命意识,放置其中,让我们去开掘、去探求,让我们教会学生珍视生命,并把爱的种子撒播到他们的心田,引导他们用爱来塑造生命,奉献他人,实现教育的终极目的。

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通用教材下册的第一单元散文单元,给人的感受尤深。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便是本单元的第四篇课文,也是这册书的第一篇课内阅读课文。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提取精要 2、在阅读中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说出这种体验

3、体会重要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抓住关键句,品味揣摩作者深沉绵密而富有哲理意味的写景语言。 能力目标:熟读课文,解读作者对生命的哲理性思考

情感目标:体味作者对亲情的独特感悟,体会母爱,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让他们首先从学会爱开始

【设计依据】教学大纲要求,不但要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也要让学生在情感心智上得到启示,实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思想性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地坛和母亲在作者顽强求索中的作用,【设计依据】全文共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古园风情,我的思绪,注重的是“生命”的意义,第二部分是写对母亲的理解,注重的则是“情感”的意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第二部分中对“情感”的理解和思考又回答了第一部分的对“生命”的疑惑,而母亲的“活法”,就解答了自己应该怎样活、怎样面对命运、怎样面对苦难的问题。这是文章的精髓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生与死”的思考及对母爱的感悟 【设计依据】我所教的学生大多都是掉在了蜜罐中,被家长万般宠爱的十六七岁的孩子,他们因为生活的顺利对未来充满梦想与憧憬,很少有人能真正思考生与死的问题,也很难想象在这风华正茂的年龄,失去双腿对一个曾经健全的人来说是怎样的打击,所以,让他们来体悟“生命的苦难” 感悟“母爱的伟大”肯定是有一定难度。 二 说教法

针对本文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 【设计依据】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比传授现成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鉴于此,我决定在本节课中采用以上三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突破重难点。 三 说学法

自读感悟、合作学习、分析探究

1

【设计依据】 新课改的要求,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动者,成为最为活跃的元素。 四 说过程

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课前预习、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具体探讨、巩固探究、拓展延伸”等五个教学环节。下面我就来谈谈我的具体实施过程。

(一) 课前预习、奠定基础(时间安排:早自习) 学生活动:

要求一:查找生字

要求二:找出理解难度大的句子

要求三:阅读史铁生《秋天里的怀念》为更好的理解文意 教师活动:

一、 给每个小组发放印制的史铁生《秋天里的怀念》 二、 利用当天的早自习播放《我与地坛》的视频散文。

【设计依据】针对本篇文章篇幅较长,属课内自读,课时一节的特点,要求课前预习,达到长课短教的目的。通过视频播放加深同学们对文章的印象。 (二)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事例列举 图片展示 【设计依据】(命运,对那些身遭不幸的残缺生命来说是那么残酷,然而生命的光辉又在于他们不甘命运的安排扼住命运的喉咙,与命运抗争,最终使生命焕发出夺目的光彩,提升了生命的质量。)通过这些伟大人物的人生经历让学生明白:苦难增加了生命的厚度,赋予生命凝重悲壮的色彩,人,就应当在这冰冷而又燃烧着的有限世界中带有伤痛地生活。痛苦,有时是证明我们活着的惟一方式。痛,并快乐地活着。??总之,给学生一点关于痛苦的哲学观点,为他们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感情铺垫一点理论基础。 (二)抓住关键,总体把握

教师要求学生在5到8分钟内快速阅读全文,理清文章结构,并且用几个词归纳出这篇散文的核心内容。(约10分钟)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因此,我限定阅读时间,并要求阅读后归纳概括。通过课堂上反复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小组合作 具体探究

第一部分 探究生命意义 我是通过设置以下四个问题让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达到我的教学目标。

1、“地坛”部分重在写景,这些景的特点是什么?与“我”的处境有什么相通之处? 2、古园的景物除了荒芜、冷落外,还有什么特点?请看文中的这一段文字: 3、面对这些景物,结合作者的情况说说作者得出了什么样的思考?

2

4、在“地坛”的景物描写后作者提出了哪三个严肃的问题?核心问题是什么? 学生活动:1、分成小组,组内完成。{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 2、汇报员代表本小组上台进行解答

3、小组互评,发现问题 教师活动:点评

第二部分:体味爱的真谛。 边听朗读,边思考下列问题。 (1) 文中写了母亲哪些行动?

(2) 作者设想了母亲哪些心理活动?表现了怎样的母亲形象? (3) 作者写了自己的哪些心理活动?有什么作用?

(4) 文章最后一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揭示我、地坛与母亲三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处处的脚印,也就是处处的关爱与牵挂。暗示着我的成长离不开母亲的启示,就如同地坛给予作者的启示一样,在作者的心理母亲已经和地坛容为了一体,和作者坚毅果敢的生命融为了一体。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那种毫不张扬的母爱,体味母爱的平凡和伟大,同时感受母亲那艰难的命运和坚韧的意志。从文章最后理解我、地坛与母亲三者的关系是:地坛教会我要活着,母亲教会我要坚忍不拔的生活

(四)结束新课,回顾小节

该不该去死? 荒芜但不衰败

地坛

为什么要出生?

怎样活? 母亲 以坚忍的意志面对苦难

(五)拓展延伸

(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这个环节的设计把课堂教学向生活延伸) 讨论:

1、你有哪些关于“母爱”的体验?

2、你遭遇过坎坷吗?该如何正确地面对?

[设计意图] 让学生品味到生存的凝重悲壮,明白生命只有在负重的时候,才能展示出其不凡与可贵,以此消融平时学习与生活中感受到的挫折与痛苦。通过师生对话,展开心灵的交流,提升学生的精神与情感。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哀,产生爱戴母亲的情愫。实现情感熏陶和思想教育的目的。

3

搜索更多关于: 我与地坛说课稿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我与地坛》说课稿 说课人:师阳 我是一个在生活中,只把音乐当成点缀的人,所以即使是在我的耳畔想起这么凄婉悲壮的音符,我也只能是感叹贝多芬苦难的命运与他的顽强精神;但我是一个从事语言文化工作的教师,对文字有着一种独有的敏感,当我看到史铁生以语言文字的形式来品评他对生命的思考及对母爱的赞美时,我的心灵被震撼了,泪水一次又一次湿润了我的眼帘。由于史铁生《我与地坛》给我的这种生命感染,所以今天我想与各位老师谈谈我对这篇文章的教学设计,不足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 说教材 当我们的教育观念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逐步深化时,审视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通用教材,我们发现,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精神重任的语文教学,已把人性中最重要的东西——爱和生命意识,放置其中,让我们去开掘、去探求,让我们教会学生珍视生命,并把爱的种子撒播到他们的心田,引导他们用爱来塑造生命,奉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