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实验探究题(Word版-含答案)
化学方程式为:2KOH+CO2═K2CO3+H2O. 故填:2KOH+CO2═K2CO3+H2O. 【设计实验】
(l)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配成溶液,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钾,氢氧化钾已经变质,则猜想1不成立 故填:1.
(2)这个方案不可行,这是因为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会导致测定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小,从而导致测定的碳酸钾质量分数偏小. 故填:不可行,因为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并且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3)实验方案如下表所示:
实验步骤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溶解,加入足
量的氯化钙溶液,静置后滴加酚酞试液
43.(2017南京)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提出问题】它们溶液的酸碱性及与酸反应时溶液的pH如何变化?
【实验探究1】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加入几滴紫甘蓝汁液,同时用蒸馏水进行对比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如下: 液体名称 蒸馏水 碳酸氢钠溶液 碳酸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绿色 黄色 实验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
变红色
实验结论 猜想2成立
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 蓝紫色 蓝色 查阅资料: pH 7.5~9 10~11.9 12~14 绿色 黄色 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 蓝色 【得出结论1】三种溶液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实验探究2】甲同学在烧杯溶液中加入约5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由_ _色变为 _色。向其中加入稀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乙同学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到pH
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得出结论2】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 【实验探究3】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列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图3所示。
【交流与反思】b点的溶质为_ (写化学式),将图2和图3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c点的溶质 (写化学式)
【得出结论3】通过上述分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过程,可以依次用以下两个化学方程式表示: 。
【结论与反思】探究溶液的酸碱性及反应pH值的变化,可以认识反应的原理及进行的过程。
【答案】【得出结论1】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 【实验探究2】无 红 NaOH+HCl=NaCl+H2O pH=7,恰好完全反应 【得出结论2】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交流反思】NaCl、HCl NaCl、NaHCO3
【得出结论3】Na2CO3+HCl= NaHCO3+NaCl NaHCO3+HCl= NaCl + H2O+ CO2↑ 【解析】【得出结论1】中,依据紫甘蓝汁液与三种液体所显现的颜色,并联系“查阅资料”中紫甘蓝汁液的变色与之相对应的pH的数据,可确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在12-14之间、碳酸钠溶液的pH在10-11.9之间、碳酸氢钠溶液的pH在7.5-9之间,因此,三种溶液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实验探究2】中,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因此,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可以看到溶液由无色变化为红色;向其中加入稀盐酸后,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pH 曲线上,a点所对应的溶液的pH=7,说明此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得出结论2】中,从微观角度,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
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交流反思】中,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图2中b点所对应的溶液pH<7,说明此时溶液中的碳酸氢钠已经完全反应,且所加的盐酸有剩余,据此可推出b点对应的溶液的溶质为NaCl、HCl;依据图2与图3中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种基本重合的题目信息,可将图3中阴影部分对应的pH曲线是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曲线,依据曲线可知,c的位置对应的溶液pH在大于7.5,此时溶质中有未被盐酸反应掉的NaHCO3,以及生成的NaCl,而此点对应的溶液中HCl不会有剩余。【得出结论3】中,依据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中,出现了碳酸氢钠这种新物质,说明该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过程,生成物经历了反应经过了Na2CO3→NaHCO3→NaCl 的一个渐变过程,据此,可通过:Na2CO3+HCl= NaHCO3+NaCl、NaHCO3+HCl= NaCl + H2O+ CO2↑来表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过程。故填:Na2CO3+HCl= NaHCO3+NaCl、NaHCO3+HCl= NaCl + H2O+ CO2↑。 44.(2017聊城)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比较金属R与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进行猜想】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R>Fe>Cu; 猜想二: ; 猜想三:Fe>Cu>R
【收集证据】为了验证哪一种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展开实验探究。 主要操作 主要现象 实验结论 甲 将打磨好的R丝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 乙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插入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稀盐酸中 丙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在空气中点燃 R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铁丝在空 气中 R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比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 (填“快”或“慢”) 猜想一正确 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交流反思】三位同学交流讨论后认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多种。 【归纳总结】他们总结得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常见方法有: (1)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 (2)金属与酸溶液是否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 (3)金属与 _是否反应。 【答案】猜想二:Fe>R>Cu
【收集证据】甲:R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乙:快 丙:不能燃烧
点燃 3Fe+2O2Fe3O4
【归纳总结】盐溶液
【解析】【猜想】由于铁的活动性较铜强,所以R活动性可能较铁强,或较铜弱,或介于铁与铜之间,故猜想二是R的活动性介于铁与铜之间;【收集证据】若猜想一正确,即R的活动性较铁强,故R可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将R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可观察到R上有一层红色物质析出;一般情况下,在相同条件下,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与酸反应较快,所以R丝、铁丝分别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稀雷酸反应时,R丝上反应产生气泡速率较快;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归纳总结】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常用方法是通过金属能否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金属能否与另一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45.(2017眉山)50.(7分)合金中除含金属外,也可以含有非金属。已知某铝合金粉末除
含铝、铜外,还含镁和硅中的一种或两种。小冬设计实验对该铝合金粉末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1)硅不能与盐酸反应。
(2)铜、镁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铝、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且得到相同的气体。硅有氢氧化钠的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
Si+2NaOH+H2O=Na2SiO3+2H2↑,足量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溶液的溶质为NaAlO2,则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提出猜想】
猜想一:该粉末中除含铝、铜外,还含有镁。 猜想二:该粉末中除含铝、铜外,还含有硅。 猜想三:该粉末中除含铝、铜外,还含有镁和硅。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一 ②取步骤①所得滤渣,加过量 的 ,充分反应 实验二 ① 滤渣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放出 略 一定量的合金粉末,加过量 实验现象 粉末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放出 粉末中还含有硅 实验结论 .
的 ,充分反应后过滤 【实验结论】猜想三正确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