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浅析二胎政策开放的利与弊 - 以二胎适龄对象为例
广东财经大学 浅析二胎政策开放的利与弊——以二胎适龄对象为例
六、结论与展望
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对出生人口数量及时期生育率的影响大小,主要取决于这样几个参数: 第一,育有独生子女的已婚育龄妇女的规模大小。规模越大,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后进入目标人群的数量就越多; 第二,目标人群生育第二个孩子意愿的高低。[14]在目标人群中,计划和确定要生第二个孩子的比例越高,新增加出生人口数量越多; 第三,政策放开后目标人的二孩生育分布。如果目标人群都集中在短期内( 比如在两年内) 生育,这一两年的出生数会非常大,如果能分散在比较长的时期生育( 比如在 6 年或 8 年内生育) ,那么每年的新增出生数量会少很多,年度出生人数的峰值也会低很多; 第四目标人群的年龄结构。由于二胎生育意愿是随年龄上升而下降的,所以目标人群中的年龄结构会对出生数量产生影响,在同样目标人群规模下,年纪大的育龄妇女比例越高,生育的孩
[15]
子数量越少; 第五,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时间。由于在中国目前的育龄妇女中,各个年龄人数的差异很大,在不同的时间点上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目标人群的规模及结构会大不相同,进而影响累积生育势能的小。就目前的育龄妇女结构而言,越晚放开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目标人群的规模会越小,因为 1973 年以前出生高峰期出生的队列正在逐步退出育龄期。本文前面预测的人口变化都是基于 2012 年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如果推后几年,比如,2017 年或 2020 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累积的生育势能也会有相当程度的降低。
第10页
广东财经大学 浅析二胎政策开放的利与弊——以二胎适龄对象为例
参考文献
[1]王美涵,董文松.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财经论丛.2004年第5期 [2] 董慧莉.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探析[J]特区经济.2006年第3期 [3]杨成.关于失地农民安置的探讨[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4年第5期 [4]高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讨论[J].经济学家.2004年第1期
[5]康岚.失地农民被征用土地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第8 期 [6]王林燕.中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3期 [7]潘光辉.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和就业问题研究[J].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期 [8]侯辉.我国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第12期 [9]李绍光.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责任[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第5期
[10]涂文明.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和建构[J].理论导刊.2004年第12期
[11]廖小平.中国失地农民研究[M].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年
[12]党国英.以市场化为目标改造农村社会经济制度[J].中国农村观察.2002年第3期 [13]林黎.推进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困难分析[J].社会科学家.2009年第6期
[14]李贝贝.论构建城乡融合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15]温乐平.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制度保障[J].南昌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第11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