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浅析二胎政策开放的利与弊 - 以二胎适龄对象为例
广东财经大学 浅析二胎政策开放的利与弊——以二胎适龄对象为例
专门性的研究,通过查阅图书馆的相关资料以及进行网上查询,掌握了研究的基本思路。
2.访谈法
通过走访当地的计生局、统计局、居委会、各乡镇计生站等部门,了解现阶段实行一胎生育政策的影响以及计划生育各阶段的相关数据,综合了解了放开二胎政策的有利之处和不利之处。
3.比较分析法
通过对了解情况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总结放开二胎政策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影响,并提出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四) 文献综述
刘继同(2007)在中指出“传统的计划生育政存在很多的理念方面和目标方面的机构缺陷,甚至有很多的体制是与现在社会性质想矛盾的,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无法预料的结果”。在该文献中指出计划生育政策面临改善时期,但是其视角是以社会结构以及制度出发,没有基于现有人口社会问题对于二胎政策的影响进行更为详细的研究,其研究对象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时适龄人群。因此,现阶段基于人口社会问题下二胎政策的实施进行更为详细的研究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全面二胎政策实施的适龄人群(以“80、90后”为主)所面对的问题急需解决。
著名国情专家胡鞍钢(2008)在中提出,我国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年限为30年。因为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等问题将会日益突出,这一政策已经不再适合目前的中国社会情况了。他给出了调整人口生育政策的有力支持,但是对此他并没有明确指出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就是调整政策。因此对于二胎政策如何进行调整以解决现有人口问题是此次研究的重点之一。而且文中也没用提及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问题状况层出不穷,而面对如此多的需求问题,政府从今年开始实行二胎政策,但全面开放二胎是否能满足现阶段人口问题的需求是研究重点之一。
于爱水(2015)指出,我国长期实施计划生育,造成了人口性别比例失调、老龄化现象严重、失独风险增大以及人口红利即将消失等人口问题;二胎开放有助于我国优化人口结构,能够更好更全面的走持续人口发展政策。二胎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未来劳动力的供需失衡,能够在2030年补充劳动力;有利于家庭的和谐发展,有效改善养老问题。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只从二胎政策开放对于我国目前人口社会问题的有利之处,没有对其可能带来的弊端进行探究。因此对于二胎政策实行后可能产生的利弊特别是弊端对于现有人口问题带来的影响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第2页
广东财经大学 浅析二胎政策开放的利与弊——以二胎适龄对象为例
二、我国的人口政策及目前的人口现状
(一) 人口政策
1.
计划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自制订以来,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到21世纪初,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又做出了一些调整。由于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第一批独生子女已经到达适婚年龄,在许多地区,特别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计划生育政策有一定程度的放松。
2. 单独二胎政策
“单独二胎”是指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即可生二胎。2013年11月15日,单独二胎正式开放,如进展顺利,将于2013年年底或2014年年初试行;同时,关于2015年之后全面放开“二胎”的政策也正在拟议中。
3. 全面开放二胎新政策
二孩政策,是中国实行的一种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符合条件的夫妇允许生育“二胎”。因为是二孩政策,故第一胎为多孩时,不可生第二胎。2011年11月,中国各地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1] 2013年12月,中国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二) 目前的人口状况
我国目前人口总量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截止到 2012 年年末,我国的人口总数为13.47 亿,港澳台地区除外。全年出生人口 1604 万人,人出生率为 11.93‰,比 2011 年增长 0.03‰;死亡人口 960 万人,人口死亡率为 7.14‰,比 2011 年增长 0.03‰。全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出现下降,到 2012 年末全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达到 1.85 亿,占全国总人口的 13.7%,比 2011 年末增长 0.47%;65 岁及以上人口到 1.23 亿,占全国总人口的 9.1%,增长 0.25%。由于生育持续保持较低水平和老龄化速度快,15-64 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从 2002 年开始出现下降,2011 年为 74.5%,2012 年微降 0.1%。尽管未来几年会出现小幅波动,对于劳动力的供给问题则需要给予更多关注。[3]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严重偏高,2012 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78,这是自2008年以来连
第3页
广东财经大学 浅析二胎政策开放的利与弊——以二胎适龄对象为例
续下降三年的结果,表明我国在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初见成效;全国总的人口性别比为105.18,由于死亡人口和出生人口的影响,总人口性别比从2005 年开始出现下降态势。城市人口的比重偏大,2012 年,城镇人口为6.91 亿,占全国总人口的51.27%;乡村人口6.57 亿,城镇人口比乡村人口多3400 多万人。
(三) 未来人口发展的趋势
在 1982 年我国进行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时候,我国的城镇人口的比例大约为 20%,到了 1990 年的时候该比例已经达到了 26.4%。通过对我国的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预测到本世纪末的时候,我国的城镇人口比例将会上升到 34%,并且在下个世纪会继续上升,2010 年将会达到 43%,2020 年的时候将会达到 50%,2030 年的时候将会达到 55%,到了 2040 年将会达到 60%,到了 2050 年将会达到 70%。到本世纪 20 年代时,我国的人口数量总值将达到最高峰,将会达到 14-17 亿左右。所以,我国的人口问题,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要面临的首要问题。预计 2020 年,我国将会成为全球典型的老龄化国家,并且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人口将会继续趋于老龄化。根据预测的数字显示,2020 年我国 65 岁以上的老人数量将会达到 1.6 亿,到了 2030 年,该数量将会达到 2.2 亿,2040 年将会达到 2.9 亿,在 2060 年左右的时候,我国老龄化人口将会达到最高值,达到 3 亿左右。[4]之后,我国老龄化的比重还将继续增加,并且这种现象还会持续更长时间甚至到下个世纪末。步入 21 世纪后,我国育龄妇女的数量在 2020 年前会保持增加态势,在 20 年代之后数量就会变得越来越少,2001 年-2020 年数量大约为 3.4 亿,2021-2030 年时为 3.2 亿,2031 年-2040 年大概为 3.1 亿。
第4页
广东财经大学 浅析二胎政策开放的利与弊——以二胎适龄对象为例
三、 放开“二胎”政策的社会依据
(一) 一胎生育政策导致性别比偏高
目前,导致我国出生性别比严重偏高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我国的传统思想束缚,重男轻女的意识严重阻碍了我国人口的正常出生性别比,尤其是在我国农村,由于法制意识淡薄,难免会出现弃子、流产等现象,但是起主要性因素的是我国的一胎政策,目前我国城市的人口出生性别比较 1982 年相比上升了近 10 个百分点,而我国农村的人口出生性别却上升了 20 个百分点。可见,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农村人口的出生性别比最,城镇次之,城市最低的格局。我们可以逆向推导出一胎生育政策对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影响。[5]自我国的部分省市开始实施“一孩半”的生育政策以来,男女出生比例严重失衡,许多家庭在一胎为女孩的情况下,通过种种渠道申请生育二胎,目的是为了生育男孩,这样的政策刺激了生男孩的意愿,从而造成了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失衡。但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女性已经逐渐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许多由男性劳动力承担的工作也可以女性劳动力来承担,这说明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已经不再需要单纯的男性做出贡献了,可是持续偏高的男女比例却出现了,这说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制定上存在着缺陷,实施一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对重男轻女思想上的纵容。
(二) 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重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不断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最新的一项人口普査结果显示,截止年底,中国岁以上的老人有亿,预计到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亿人。按照国际上的标准,我国已处于老龄社会,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已是不争的事实。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不仅对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同样也给家庭带来一定的负担。尤其当下的家庭正在逐渐增多,何为“4-2-1”的家庭即一对夫妻在赡养四位老人的同时还得兼顾一位小孩的抚养。面对这样的压力,该如何去改善当下的情况,仍然是一个难题。
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面对这种过快增长而对社会经济发展可能带来的压力,其对当下人口结构的构成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随着中国人口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转变,中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以下特征:
第一,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导致老龄人口的规模不断扩大。自中国于年推行
第5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