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温度采集系统报告
第四章 调试与心得
设计过程中遇到很多小问题,如在尝试清除读取缓冲区时,开始我采用反馈节点实现单片机发来数据的累加,并通过显示控件显示出来。而在通过获取这个显示控件大小,由条件判断是否清除时,会加入新的反馈节点,导致每次清除后,都会重新写入反馈节点中保存的上一次数据。接下来我在如何使反馈节点初始化花了点功夫。最后我放弃了这个想法,决定另辟蹊径,通过创建显示控件的属性节点和链接字符串实现了累加显示。再由条件结构判断是否清空缓冲区(如图4-1),简单而且方便。这使我懂得一个问题总会有很多可以解决的办法,当我们纠结于一个问题时,不妨换个思路重新尝试一下,就会有一些想象不到的收获。
图4-1
设计文件读取时,发现头文件与写入数据并不在相应位置上,开始并未注意这个问题,后来我改变了写入时间的格式,发现位置错开的更大,通过调整格式化写入函数中制表符常量的个数,可以调整头文件和写入文件的相对位置。但这样就会给后面读文件带来一定的困难。读取文本文件时,越过头文件,从第二行开始读,每一行包括时间和四通道的数据。我们需要的是四组数据,此次设计中,我使用的的字符串匹配函数,正则表达式为制表符常量。由于在调整相对位置时,加入了多个制表符常量,这就需要多个匹配模式函数来消除制表符常量的影响。否则会使显示数据出错。如图
17
参考文献
[1]LabVIEW宝典/陈树学,刘萱编著.——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3 [2]我和LabVIEW/阮奇桢编著.——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9 [3]虚拟仪器设计基础教程/ 黄松岭,吴静编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0
1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