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心理学 专升本内部资料(权威) - 图文

教育心理学 专升本内部资料(权威) - 图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22:23:55

(三)交互式教学

第二编 知识的学与教

第五章 陈述性知识的学与教

现代心理学把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第一节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概述

一、知识的概念及其分类 (一)概念

知识: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储备在长时记忆中的关于各种事物的特性与关系以及个体自身如何完成各项任务和解决各种问题的信息及其组织。 (二)分类

1、代表人物:安德森、梅耶 2、安德森1976年把知识分为两种:

①陈述性知识: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个人可以有意识地回忆出来的关

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eg:我们知道的“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

②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个体具有的用于具体情境的算法或一套行为步

骤。(eg:我们会计算数学题、会某种语言)

3、梅耶认为知识还有一种:

策略性知识(n):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是关于如何使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

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二、陈述性知识的表征(kk、lj)

⒈知识的表征是指知识在头脑中的贮存方式,即信息在长时记忆中是如何编码的。 ⒉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陈述性知识主要是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的。另外,表象系统

和图示也是表征陈述性知识的重要形式。

(1)命题(是知识的最小单元:由论题、关系构成)

(2)命题网络(如果两个命题中具有共同成分,通过这种共同成分,可以把若干命题 彼此联系起来,组成命题网络)

(3)表象:是指头脑中呈现某些事物的具体形象。

(4)图式:①是指关于一类事物的有组织的大的知识单元或称为信息组块。

②现代图式理论的代表人物:鲁墨哈特。

③对图示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概括,提出了四个特点: a、图式含有变量b、图式可以相互嵌套 c、图式可以再各种抽象水平上表征我们的知识 d、图式所表征的是知识而不是定义 三、陈述性知识的分类

(一)加涅把陈述性知识称作言语信息,由简到繁可分为三类: 1、符号;2、事实;3、由许多单个事实连接成的大的整体。 (二)概括和复杂的程度把陈述性知识分为: 1、简单陈述性知识:?符号 ?具体事实

2、复杂陈述性知识:?概念和抽象事实 ④有联系的论述组成的事实集合等类型。 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基本类型 代表人物:奥苏伯尔

1、根据学习的方式:有意义言语材料的学习可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2、根据学习材料的性质以及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3、奥苏伯尔进一步确立了意义学习的两个条件:(1)意义学习的心向;(2)学习材料的潜 在意义性

第二节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

一、概述

1、知识的掌握分为三阶段:1)知识的理解,又称知识的领会。 2)知识的保持,又称知识的巩固 3)知识的应用。

2、把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划分为理解、保持和提取三个阶段。 二、陈述性知识的理解 (一)奥苏伯尔的意义同化模式

1、同化(n):是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

2、固定点:在新知识的学习中,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的适当观念对新知识起固定作用,故称

之为固定作用的概念,也叫固定点。

3、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是意义学习的高级形式。

(1)下位学习?(n、eg)新知识与旧知识所构成的这种归属关系,又称下位关系,这种归

属学学习的同化过程便称为下位学习。

归属(下位学习)的两种不同类型:

第一,派生归属:当新的学习材料作为原先获得的概念的特例,或作为原先获得的命题的证据或说明而加以理解时,便产生了派生归属学习。(eg: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第二,相关归属:新材料被结合到原有的具有较高概括性的概念或命题中并与之发生交互作用,新的概念或命题获得意义,并使原有的观念得到扩展,精确化、修改或限定,这一过程就是相关归属学习。(eg:节约用水是爱国行为)

(2)上位学习: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了几个概念,现在要在这几个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或称总括学习。

(3)并列结合学习:如果新命题既不能与认知结构中特定的有关观念构成下位关系,又不能构成上位关系,而对它们的学习能够引起联合的意义,这种学习便称为并列结合学习。(eg:学习的质量与能量等概念之间的关系)

通过下位学习,学生的认知结构就会不断分化,而通过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学生的认知结构就会得到进一步整合协调。 (三)陈述性知识的保持(遗忘)

1、遗忘进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2、遗忘理论——遗忘原因(x) ①痕迹衰退说(亚里士多德、桑代克) ②干扰说(占统治地位) ③同化说(奥苏伯尔) ④动机说(弗洛伊德)

第三节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迁移

一、奥苏伯尔针对其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即迁移)提出了三种认知结构变量: (1)可利用性(2)可分辨性(3)巩固性

二、如何通过设计“组织者”促进陈述性知识的迁移?(xt)

1、设计解释性“组织者”,为新的学习提供上位的固定点,促进学习和保持。 2、设计比较性“组织者”,操纵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促进学习和保持。 3、操纵原有知识的巩固程度,促进新的学习和保持。

第四节 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DT)

作为教师,如何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论述DT)? (一)激发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学习目标的激励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策略。 2、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3、利用学习动机的迁移作用也是一个重要的策略。 (二)呈现学习材料的教学策略

1、教科书的编排策略(阐明观点,各个逻辑层次、结构一目了然) 2、教师的讲课策略(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简洁明了) 3、直观材料的呈现策略(注意突出其关键特征) (三)促进知识理解的教学策略 1、激发学生原有的有关知识

2、设计“组织者”补充必要的学习材料 3、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促进对知识深层理解 4、了解学生理解的程度,及时提供反馈信息 (四)促进知识保持的教学策略

1、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在纵向上由上而下不断分化,在横向上不断整合、协调。 2、列表比较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复述也是一种重要的复习策略 4、运用各种记忆术

(五)测评学习效果的教学策略

第六章 程序性知识的学与教

第一节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概述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三)交互式教学 第二编 知识的学与教 第五章 陈述性知识的学与教 现代心理学把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第一节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概述 一、知识的概念及其分类 (一)概念 知识: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储备在长时记忆中的关于各种事物的特性与关系以及个体自身如何完成各项任务和解决各种问题的信息及其组织。 (二)分类 1、代表人物:安德森、梅耶 2、安德森1976年把知识分为两种: ①陈述性知识: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个人可以有意识地回忆出来的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eg:我们知道的“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 ②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个体具有的用于具体情境的算法或一套行为步<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