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9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海口市名校物理八年级(上)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两个完全相同的空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铝块(ρA.放铝块的烧杯倒入水较多 B.放铜块的烧杯倒入水较多 C.两烧杯倒入水一样多 D.无法判断
2.如图所示是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g的某液体的体积—温度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铜
>ρ
铝
)后,(铜块和铝块
高度均小于烧杯高度),缓慢向两烧杯中倒满水,且水没有溢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4℃时,液体密度最小 B.温度升高,液体密度不变 C.1℃时液体的体积比5℃时的大 D.由1℃升高到8℃,液体体积一直变大
3.小华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另一侧的光屏移动到距凸透镜10厘米处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接着把光源换成蜡烛,调整好相关器材的高度,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5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蜡烛到光具座的左端并点燃,再移动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蜡烛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况符合实际的是( )
A.若蜡烛放置在1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清晰的像 B.若蜡烛放置在3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缩小的像 C.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D.若蜡烛放置在4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4.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再将这五块玻璃a、b、c、d、e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 )
A.a B.b C.c D.d
5.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时,在距凸透镜中心12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把一支点燃的蜡烛
分别置于光具座上距该凸透镜15cm和8cm处,则两次经该凸透镜成的像 A.都是放大的像 B.都是正立的像 C.都是实像 D.都是虚像 6.下列是我国北方冬季发生的一些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A.水蒸气在树枝上凝华成冰晶,形成雾凇 B.屋顶的积雪会熔化成水,流到屋檐下凝固成冰锤
C.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由于水蒸气液化,眼镜片上会起雾 D.邻居家孩子堆的雪人因发生升华会逐渐变小
7.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8.关于声现象及声的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医学所用“B超”进行检查身体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
B.二胡演奏家在演奏一首《赛马》时,用手指按住琴弦不同的长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色 C.中考期间在考点范围“禁止鸣笛”是为了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鼓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同
9.腰鼓是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它历史悠久,发音脆亮,在民间广泛流传,它展示出了陕北人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关于腰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腰鼓,可以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 B.敲击大小不同的腰鼓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敲击大小不同的腰鼓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D.人耳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10.有一只大雁在平静的湖面上飞翔,有时我们能看到大雁好像是在水中的蓝天白云间游动,有时又只能看到大雁的阴影在水面上移动,则
A.前者光线较强,后者光线较弱,二者产生原理相同 B.前者光线较弱,后者光线较强,二者产生原理相同
C.前者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所成的影,后者是由于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 D.前者是由于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后者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所成的影 二、填空题
11.—物块轻轻放入盛满煤油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160g煤油溢出;将其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180g水溢出。已知煤油的密度是0.8×10kg/m,水的密度是1.0×10kg/m; 则物块在水中静止时的状态__________(选填“漂浮”、“悬浮”或“下沉”),物块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kg/m。
12.如图所示,白纸上画了两个箭头(图甲).用玻璃杯装半杯水放在白纸前(图乙).人眼观察到位于下方的箭头发生了变化,那是因为玻璃杯下半部分相当于一个______,使下方箭头成缩小的______(填“实”或“虚”)像,这种成像原理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有________(写一种).
3
3
3
3
3
13.如图所示,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曾经做过的一个实验,实验中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三棱镜后侧光屏上可以依次看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此现象叫做光的_______.从
实验看出,光线经过三棱镜后是向它的底边偏折,这一规律可以用来类比说明凸透镜对光的_______作用,对于同一凸透镜,_______ (选填 “红光”或“紫光”)的焦距更大.
14.如图所示,是一种灭火弹,弹内装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将灭火弹投入火场,外壳破裂,干冰迅速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二氧化碳气体,并从周围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实现快速灭火。
15.为营造清静的生活环境,近两年来,很多城市已经实现城区“禁鞭”。“禁鞭”是通过在________来控制噪声这种公害。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是在_________处控制噪声。
16.(1)如图1所示,被测物体长度为 cm,图2的秒表示数为 min s;
(2)同学按图3甲所示的方法测量液体温度,其错误之处是 ;纠正错误后,温度计示数如图3乙所示,则液体温度为 ℃
三、计算题
17.一空容器的质量为m0,容积为V0,该容器内装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为m1,若在容器内放一质量为m的小金属块A后再加满这种液体,总质量为m2。求: (1)这种液体的密度? (2)小金属块A的体积?
18.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m才能停下。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四、实验题
19.洋洋同学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物体,密度的实验中,首先取来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分度盘如图甲所示.
(1)他应采取的措施是: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______移动;
(2)天平调节平衡后,洋洋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来称量物体的质量,小江立即对洋洋说:“你操作时至少犯了两个错误.”小江所说的两个错误是:①_______;②______.
(3)改正错误后,小明正确测出物块的质量,所用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物块的体积如图丁所示,则物块的质量为______g,物块的密度为______g/cm.
20.下面甲图是小宇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凸透镜的焦距是
3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为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
(2)将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利用了这个原理。
(3)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到_____cm刻度线处,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 (4)凸透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将蜡烛移到55cm刻度线处,在移动光屏的过程中,光屏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原因是_____。
(5)在(2)的条件下,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小宇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合适位置,为使光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 (6)同组的小亮利用两只等大的蜡烛和平板玻璃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如果将蜡烛靠近平板玻璃,像的大小将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实验中如果观察到蜡烛像的大致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这是竖直放在A点的平板玻璃向_____(填“左”或“右”)倾斜导致的。
21.小林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发现:当光由空气沿半圆玻璃砖边缘垂直射人圆心处发生反射和折射时。不断加大入射角会发生折射光消失面反时光却变得更亮的情况,老师告诉他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课后,小林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下表: 入射角 折射角 0° 0° 10° 15.2° 20° 30.9° 30° 48.6° 40° 74.6° 41.2° 81° 41.8° 90° 42° / 表中数据说明: (1)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当入射角达到_____°时。折射角达到最大,继续增大入射角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2)根据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的原理可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折射角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2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小明同学安装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合理的安装顺序是_______(填序号)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