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0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文化生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 人教新课标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 明1.端正1个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学习的正确态度 目理清1对关系——继承与发展的标2.关系 3.区分3个特点——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 4.掌握4个因素——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建知识体系] [] 备1.科学精神——通过对传统文化内核心涵和作用的学习,理解不同性质的素养传统文化具有不同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公共参与——通过理解和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作用,培养对中华文化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来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一、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及影响 1.含义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特点 (1)继承性
主要表现: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建筑的继承、传统文艺的继承、传统思想的继承。 (2)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澄清认知]
对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注意以下两点:一是相对稳定不意味着固定不变;二是相对稳定性体现着文化影响的深远持久。 (3)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影响(作用) (1)积极影响
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消极影响
传统文化如果一成不变,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拓展链接]
结合文化的一般作用理解传统文化的作用
二、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1)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2)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3)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一、判断题
1.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提示: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2.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提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对待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 提示: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批判继承。 4.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
提示: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是指其基本特征不变,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二、选择题
5.2020年4月27日,有媒体撰文称诗歌文化正在中国复苏,或将迎来新“诗”纪。传统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正以其穿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和艺术感召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民大众的喜爱,在全国形成了以古诗词为代表的古典文化新潮流。这种潮流的出现表明( )
①古诗词成为展现中华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文化复古能够激发中华儿女的
强烈认同感 ③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④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D 以古诗词为代表的古典文化新潮流的出现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③④符合题意;中华文化遗产是展现中华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①说法错误;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激发中华儿女的强烈认同感,②说法错误。
6.传统文化对天理人伦所作出的具体规范,有些蕴藏在乡村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当中。村规民约、家风祖训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稀缺资源应当充分发掘利用,这是因为优秀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 )
①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②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③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④对现代社会治理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选D ①说法错误,精神力量不能决定社会的发展;②错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增强诚信意识;③④正确阐释了优秀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的作用与价值。
7.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儒家思想,我们应该( ) ①忠实地全盘继承 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研究、继承和弘扬其精华 ④予以放弃,以开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局面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①④
解析:选C 儒家思想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对待儒家思想,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研究、继承和弘扬其精华,②③符合题意。①④说法错误。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