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登高》学案

《登高》学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3 22:44:47

《登高》导学案

编写:郭文斌 审核:高一语文备课组

班级: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1.熟读成诵,理解全诗大意。

2.分析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的情感。 3.掌握诗歌鉴赏“三步骤”的学习方法。 【预习展示】

回想杜甫的相关诗句进行背诵展示。 【合作探究】 【教你一招】

赏析诗歌的三步骤:一 熟读成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

歌理解的第一步关键是读;二 解诗,根据诗歌注解和一些关键实词的意思串通诗歌内容和情感;三 根据诗歌内容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1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词是这样,诗亦如此。(物象(描写的客观景物)→意象(赋予作者情感的景物)→意境(由意象构成的画面))

《登高》首、颔两联主要描写了哪些意象,通过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秋之意境?

【写作背景】

《登高》一诗写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当时,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已经结束,但边患未消,战乱四起,唐朝局势动荡不安。杜甫原依靠好友严武居于蜀中,但严武于永泰元年(765)去世。四川军阀混战,杜甫难以存身,于是离开成都沿江东下,于大历元年(766)到达夔州,滞留于此,时年55岁。诗人长期漂泊,备尝艰辛,晚年多病,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自己又壮志难酬,种种悲苦郁积心头,于大历二年秋天重阳节独自登上了夔州

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作此诗以抒怀。

王国维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的目的就是为了抒情。

2结合诗人写作背景,分析《登高》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自我测评】

1下面对《登高》一诗的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联勾画出一幅秋肃天下的动人图景。首联“猿啸哀”和“鸟飞回”,画面惨淡,气氛悲凉,以映照诗人心上的凄凉。

B.颔联“无边”“不尽”,使诗的境界显得广阔深远,气象万千。可以看出诗人心情激动不已:韶光易逝,长年飘泊,人生无常。

C.颈联将以上两联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明朗化。其中“万里”与上联“的无边”对应,“百年”与“不尽”对应,从时、空两个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既深且广。 D.诗人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又从白发志不得伸归结为时世艰难,抒发了诗人自己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2 背诵并默写《登高》全诗。

【拓展延伸】

搜寻自己记忆宝库,找出描写与“秋景”相关的诗句或者诗文进行背诵赏读。

搜索更多关于: 《登高》学案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登高》导学案 编写:郭文斌 审核:高一语文备课组 班级: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1.熟读成诵,理解全诗大意。 2.分析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的情感。 3.掌握诗歌鉴赏“三步骤”的学习方法。 【预习展示】 回想杜甫的相关诗句进行背诵展示。 【合作探究】 【教你一招】 赏析诗歌的三步骤:一 熟读成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歌理解的第一步关键是读;二 解诗,根据诗歌注解和一些关键实词的意思串通诗歌内容和情感;三 根据诗歌内容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1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词是这样,诗亦如此。(物象(描写的客观景物)→意象(赋予作者情感的景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