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四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 精品

北京四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 精品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10:18:27

10. 对下列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

不久,他母亲死了,吴起最终还是没有回去奔丧。 B. 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 C. 惟其贪也,是以来事君,不然,君岂能臣之哉?

就因为他贪心,所以才来替您效力,不这样,您怎么能把他当作臣下呢? D. 而彼五国顿兵坐视,不敢窥魏者何哉?

而那五国虽然整顿军队虎视眈眈,但却不敢轻易进犯魏国的原因是什么? 11.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6分)

①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4分) ②君若念社稷,惟起所愿好而予之。 (2分)

12. 根据文章的内容,用恰当的熟语或成语填空,每空限填一词。 (3分) 鲁国的用人观念是_______________ 魏国的用人观念是_______________ 吴起的领兵之道是_______________

13. 根据上面两个文段,分条概括鲁国弃用吴起的原因,以及魏武侯任用吴起的原因。(6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7题。

江亭 杜甫

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故林归未得,排闷强裁诗。

[注]①此诗为杜甫居成都草堂时所作。②《野望》为杜甫同年诗作,有“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句。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首句描写诗人坦腹偃卧于江亭中,传神地画出诗人逍遥惬意的样子。 B. 作者在颔联中表达自己像流水一般与世无争,如闲云一般逍遥自在。 C. “寂寂”句写宁寂的春日美景,借天色将晚描写在美景中时光飞逝。 D. 诗中多处化用陶渊明诗文中的意象,如“云”、“欣欣物”、“故林”。

15. “欣欣物自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摹了天地万物各得其时、繁茂生长的景象。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B.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C.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 D.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陆游《钗头凤》)

16. 《春夜喜雨》《江亭》为杜甫同一时期诗作,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两首诗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异同。(6分) 17. 默写(18分)

(1)古代诗歌中,常常有对于植物的描写,诗人借它们更加形象地表情达意。《诗经·氓》中,女主人公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喻指自己年老色衰。

《离骚》中,屈原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自己佩戴香草的习惯,表现自己高洁的品格和美好的追求。《橘颂》更是全篇皆围绕橘树落笔,托物言志,其中表达自己清醒处世、特立独行的追求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也,___________!(关汉卿《窦娥冤》) (3)悠哉悠哉,___________。(《诗经·关雎》) (4)静女其姝,___________。(《诗经·静女》) (5)___________,在城阙兮。(《诗经·子衿》)

(6)王于兴师,修我矛戟。___________。(《诗经·无衣》) (7)___________,劳心悄兮!(《诗经·月出》) (8)今我来思,___________。(《诗经·采薇》) (9)不知我者,___________。(《诗经·黍离》) (10)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____。(屈原《离骚》) (11)___________,援玉袍兮击鸣鼓。(屈原《国殇》) (12)___________,梗其有理兮。(屈原《橘颂》)

(13)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___________? (司马迁《屈原列传》)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2题。

亲近 韩少功

我在大学里最崇敬的一个老师不久前去世了,我很想悲痛却悲痛不起来。我曾经最喜欢听他的课,其实那不是听课,而是享受,是沉醉,是入梦,梦在他的妙语连珠和手舞足蹈里,梦在他激情之下无意间喷出的唾沫星子里。他也不是在讲课,他本身就是《红楼梦》,就是杜

工部和辛稼轩,是几千年中国文化的大神附体,讲到动心之处完全是目中无人,所向皆空,有一次老泪横流竟用袖口擦鼻涕。

我上他的课不多,但算是他宠爱的学生之一。毕业后十多年以来,常听到同学们说,他多次打听我的情况。他还给我寄过他的新著,在他病重的时候。

我本应该为他的去世流泪,为他的才华和性情,为他的殷切关注。我其实是一个容易流泪的人,有时看一个并不出色的电影,明明知道导演在下一步要煽情了,明明知道煽情之技有些可恶和可笑,还是忍不住被电影煽出泪来,哭得自己又伤心又惭愧,像刚才大冒了一次傻气。我没有想到,我可以为一部通俗电影流泪却居然无法为自己最为崇敬的一位老师流泪,眼窝子干得像枯井,只能在电话里夸张地向某些同学表示震惊、惋惜、痛悼以及怀念,只能折腾一些公文悼词里常见的辞藻。我对自己感到羞耻甚至害怕,一张即将寄出的捐款汇票,在我看来是骗子向死者的行贿。

也是向自己不安的内心行贿。

我不想去参加追悼会,缺席的理由总是很容易找到。我怕我的无情会在追悼会上暴露无遗,怕自己无法及时履行悲痛的责任。是的,眼泪常常成为一种责任,一种社会责任和文化责任,是对一切伟人、恩人、亲人、友人应有的情感回报——无论他们与我们是近处还是远离,是过从密切还是音讯渺茫,是一种具象性的日常存在还是抽象性的理念存在。与其说这是他们所需,不如说是我们自己内心的一种道德要求。

其实,细想一下,这种要求对于人们来说都稍嫌苛刻。崇敬是一种情感,不一定比亲情低级。我们崇敬爱因斯坦一类伟人,但这些人如果没有以一种实象或媒象打动我们,我们是无法为他们流出眼泪的。感激也是一种情感,同样不一定比亲情低级。我们感激众多公正的法官、高明的医生、慷慨的慈善家,但这些恩人如果没有以一种实象或媒象打动我们,我们也是无法为他们流出眼泪的。我们的泪水被生活境遇所分配,并不完全属于我们。相反,如果我们强制自己用泪水证明一切情感,用泪水偿付一切情感,有时就不免装模作样,而这种矫情比无泪的崇敬和感激更糟糕。

矫情是无情中最糟糕的无情。

中文词“亲近”,显示了“亲”与“近”之间的密切关联,显示了亲情对具象示现和感官活动的依存。即便有血缘的联系,当亲人之间也虽“亲”难“近”的时候,当亲人因种种原因而天南地北动若参商的时候,随着时间数年、数十年地消逝,亲情也就逐渐变得微弱而空洞,就“远亲不如近邻”了。此时的亲情,如果没有深刻的童年记忆打底,可能更多地表现为贺卡、礼品、汇票、合影照片、电话问候、法定义务的承担等等,更多地表现为理智和逻辑的认定,而不是一听到病情通报就忍不住的心酸泪涌。

“近”物不一定都值得崇敬和感激,却可能有“亲”情相系。一条狗就是这样,只因为它们与我们朝夕相处的“近”,它们的死就可能让我们伤心。一部煽情的通俗电影也是这样,只因为它声象感染的“近”,也可能让我们湿了眼眶。我当过一段时期的代课老师,知道校园

里有一种较为普遍的经验,即坏学生常常比好学生对老师更有感情,一旦毕业离校,坏学生比好学生更常来母校看望老师。可见亲情是一种很特殊的东西,不一定是和睦近处的结果,也可以是冲突近处的结果——“近”才是关键。好学生们成绩太好了,太让老师们省心了,于是没有留校、补课、训斥、谈心、逐出课堂、频繁家访一类事情的发生,更没有与老师骂完了又哭甚至打完了又同桌吃饭的故事。倒是学生中那些捣蛋大王,与老师们“不打不相识”,不打不相近以及不打不相亲,错误不断所以更得到老师们的重视,胡作非为所以更多获取老师们的声音和表情,即便一直心怀怨恨,但也是一份情感的额外收入,是一种记忆中更为深入的镂刻。一旦怨恨被岁月稀释,或者被成年的见识化解,深刻记忆便完全可能转化为一份温柔。

从另一方面说,坏学生不一定是坏人,只是不大安分,不见容于管理秩序,不大适应课堂、作业、行为守则等现代的理性成规。在这个意义上,坏学生常常就是一些更多关注近物的人,一些更亲近具象而疏远文词的人,比如觉得一只活鼠比数学测量题更重要,一条活鱼比语法运用题更重要,一次打架复仇比将来揣着毕业证为国立功更为他娘的大快人心。他们还更喜欢美术、体育、劳动之类“玩”的课而不喜欢各种主课,更喜欢课本里的插图而不是意义解说。如果说他们日后可能对老师有更多的人情味,那不过是他们本来就有更多的感性记忆,本来就有更强的感性记忆力。或者说。他们的随心所欲和无法无天,多少保护了他们的情感生活,还没有被管理秩序斩削一尽。他们不像我这样的所谓好学生,在规行矩步的校园里,已如期让文字接管了心智,如期学会了封闭感官和冷却情感,虽然比那些捣蛋大王早一点学会数学和语法,却可能比他们少了许多亲近事物的能力。

人的成熟就是接受社会规范的过程,就是学会所谓分寸感以及对周围很多事物保持距离的过程——这正是文明教育的目的。葡萄牙作家佩索阿说:“永远不要靠得太近——这就是高贵。”甚至说:“真正的贵族从来不触摸任何东西。”(见《惶然录》)在这里,一条“不太近”原则,意味着人们的感情有更多的礼貌形态,更多的理智含量,使人们更容易成为控制着各种分寸的崇敬者、感激者一类人物,而不是亲近者。然而无可奈何的是,社会规范仍需征收眼泪,当哀乐响起,人们必须以泪水履行一切情感回报的道德责任:对任何去世的伟人、恩人、亲人、友人,无法悲痛也一定要悲痛起来——你不能成为一个没心没肺的小人。

于是,成熟还意味着另一条规则:在失却亲近以后要善于伪作亲近。

我终于哭了。哭泣的原因恰恰是想到自己不再能够哭泣,恰恰是自己不再能够哭泣的时候还负有哭不出来的罪疚感——我就是这样在老师的葬礼上鼻酸。 18.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我在接到自己最崇敬的大学老师不幸逝世的消息时并未感到悲痛,希望借汇款来消除自己内心之中的不安,但是这样做却并未奏效。

B. 时间可能帮助坏学生淡化掉当初老师批评所可能带来的怨恨,而使之更多地记取那些因受到格外关注而拥有的彼此密切相处的时光。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10. 对下列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 不久,他母亲死了,吴起最终还是没有回去奔丧。 B. 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 C. 惟其贪也,是以来事君,不然,君岂能臣之哉? 就因为他贪心,所以才来替您效力,不这样,您怎么能把他当作臣下呢? D. 而彼五国顿兵坐视,不敢窥魏者何哉? 而那五国虽然整顿军队虎视眈眈,但却不敢轻易进犯魏国的原因是什么? 11.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6分) ①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4分) ②君若念社稷,惟起所愿好而予之。 (2分) 12. 根据文章的内容,用恰当的熟语或成语填空,每空限填一词。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