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20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专题训练:古代诗歌阅读词含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专题训练:古代诗歌阅读词含解析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5 9:10:59

A.“柔蓝一水萦花草”一句中的“柔蓝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柔”字使词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美丽、清新、宁静的色彩美。

B.上片“茅屋数间窗窈窕”交代了词人的住所环境,“茅屋”“窗窈窕”暗示了词人晚年生活的窘迫潦倒。

C.下片“忽忆故人今总老”一句表面上是感慨故人已老,实际上是伤己,感叹自己不再年轻。 D.全词以景起,以情结,情与景之间由茅屋午梦加以沟通,使上下片写景与抒情之间不觉截然有分界。

2.词的上片写景,下片叙事,本词是如何在写景叙事中抒发词人的情感的? 9、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列各题。

丑奴儿令 龚自珍

沉思十五年中事,才也纵横,泪也纵横,双负箫心与剑名。 春来没个关心梦,自忤飘零,不信飘零,请看床头金字经。

【注】①金字经:指佛经。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是词人回忆以往生活所作,上片首句中的一个“沉,,字表明思考之深,奠定了全词深沉的感情基调。

B.“才也纵横”极言才能之大,“泪也纵横,,极言悲哀之重,两相映衬,词作的悲伤意味立刻显现。

C.词的前四句,通过词人的所作所为,具体描述了他的坎坷经历;凭借词人的所思所感,又展示了词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D.下片首句承上续写个人生活之悲:春天又到,自己却连一个关心的梦都做不成,借以说明理想落空。

2.下片后三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绪变化?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虞美人·寄公度 (宋)舒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①舒亶:北宋治平二年进士,官至御史中丞。因触犯当政者而被撤职。②一枝梅: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词上片写了残荷、落日、沧波、飞燕等景物,勾勒出了一幅苍茫渺远的秋景图,营造出苍凉高远的意境。

B. “贴云寒”,写出了燕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

C. 最后两句实写远方友人也登台凝望,寄给我一枝江南春梅,表达相隔两地的人彼此思念。 D. 作者借用了折梅相赠这一典故,试想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应该会给“雪满长安”的友人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

2. 本词蕴藏着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1. C 2. ① 以苍凉的秋景抒写被废黜后的孤独凄凉的心境;②以“浮生只合尊前老”直抒胸臆,表达人生失意和年华老去的悲凉;③想象老友登台思念“我”,折梅寄情,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深情厚意和渴望相见的迫切心情。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实写”错误。最后两句是虚写而非实写。“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故人,老朋友,指公度。早晚,多义词,这里为随时、每日之意。这两句从对方着笔,心有同感,友情的思念彼此相似,我之思彼,亦如彼海内存知己之思我,想象老朋友也天天登高望远,思念着我;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给我寄赠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故选C。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此题注意结合诗中的重点词语“独”“浮生”“故人”“寄我”分析被废黜后的孤独凄凉的心境、人生失

意和年华老去的悲凉、对朋友的真挚情感。“芙蓉落尽”点明时节,暗示衰败孤寂之意。“天涵水”是登高眺望所见之景,暮色将至,水面上腾起浓浓的雾气,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苍茫一片。“沧波起”点出寒意,冬季傍晚时分,波涛涌动,带来阵阵寒气。这两旬重在写天地之广,暗含人世沧桑的慨叹。“背飞双燕贴云寒”,视角由平远而移向高远;正当独立苍茫、黯然凝望之际,却又见一对燕子,相背向云边飞去。着一“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 “独”字轻轻点出,既写倚栏眺景者为独自一人,又透露出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两句是说光阴荏苒,转眼又是岁暮,雪满京城,寂寥寡欢,唯有借酒遣日而已。“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定会给“雪满长安”的友人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①以“斜阳”照应题目中的“晚天”,以“暮草”照应题目中的 “萧索”。 ②寓情于景,写出词人眼前所见萧瑟凄凉的景色。 ③烘托出词人的怀古之思、感怀身世之情。

解析:1.D项,“对范蠡建功立业的倾慕之情”表述错误, 主要表达对范蠡归隐的叹服之情。

2.解答此题,首先要答出结构上的作用,然后分析该句运用的手法,最后思考该句在情感上的作用。结构上,照应题目和开头;手法上寓情于景,从中能够看出词人的心情;情感上,该句表现了词人愁苦的心情。

2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的表现手法。田园风光怡人,农家生活闲适,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事业上的失意与感叹岁月流逝的惆

怅之情便油然而生;而对闲适、古朴的村居生活的描写,更让人感受到词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甘闲居却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态。

解析:1.B项,“群鸦落在土地上,一片凄凉景象”表述错误,应是群鸦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充满生意。

2.解答此题,首先要结合这首词的写作背景、词人的写作风格等了解这首词的大概意思,然后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表现手法及其作用。本首词开篇写景,写田园风光怡人、农家生活闲适, 但词人的心情是惆怅的。这是典型的反衬(以乐景衬哀情)手法,用鸟语花香来衬托自己的怅惘,情景交融。

3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此词下阕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廓之参加科举应试的热情鼓励和美好祝福。运用虚写的手法,想象明年的今日,他必已金榜高中,青云直上,那时他会笑着回看世间还在为科举考试忙碌的举子,非常轻松愉悦。

解析:词中“携书佩剑”展现的是儒雅、刚健、自信的形象,“路茫茫”是写廓之会踏上广阔辽远的应考之路,而不是“暗示应考之路艰难坎坷”,整句流露出的是诗人的鼓励、赞赏之情,而不是“担忧之情”。

4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 (1)借古讽今 (怀古伤今)

(2)①悲叹六朝统治集团奢侈荒淫导致覆亡的历史:②批评人们忘记六朝亡国的教训(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是空发兴亡的感慨;商女至今犹唱《后庭》遗曲);③流露了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 ;

【赏析】这首词作于词人第二次被罢相、出知江宁府的时候,通过对金陵(即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对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自己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上片侧重写景,写词人登高所见。在一派飒爽的晚秋天气中,词人登高临远,大笔挥洒,描绘秋日晚暮江山如画的景色,视野开阔,气象壮观。以登临送目起首,指出地点和时间,并引出下文的景物描写。结尾总收一笔,从侧面概说此地风物之美。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A.“柔蓝一水萦花草”一句中的“柔蓝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柔”字使词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美丽、清新、宁静的色彩美。 B.上片“茅屋数间窗窈窕”交代了词人的住所环境,“茅屋”“窗窈窕”暗示了词人晚年生活的窘迫潦倒。 C.下片“忽忆故人今总老”一句表面上是感慨故人已老,实际上是伤己,感叹自己不再年轻。 D.全词以景起,以情结,情与景之间由茅屋午梦加以沟通,使上下片写景与抒情之间不觉截然有分界。 2.词的上片写景,下片叙事,本词是如何在写景叙事中抒发词人的情感的? 9、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列各题。 丑奴儿令 龚自珍 沉思十五年中事,才也纵横,泪也纵横,双负箫心与剑名。 春来没个关心梦,自忤飘零,不信飘零,请看床头金字经。 【注】①金字经:指佛经。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