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7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城市与 城市化
2017届高三地理(城市与城市化)专题训练 姓名: 2017.01.19
(2)该城市中有一钢铁厂。因城市发展需要,欲将钢铁厂迁往周边小城镇,搬迁到图中甲、乙、丙、丁哪处比较适宜?请说明理由。
(4) 该城市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可能对郊区农业产生哪些影响? 24、(2016?上海卷)(十八)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在区域发展中相伴而行,城市化率、产业结构式城市与区域发展的重要标志。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2012年崇明农业总产值中传统种植业占51.88%,种植业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工业以传统工业为主,主要部门为黑色金属、机械和纺织,占重点骨干企业的70%,且主要分布于各个乡镇,布局零散。
材料二:2012年,崇明县GDP仅占上海全市GDP的1.2%。 产业比重 从业人员比重 崇明 全国 崇明 全国 9.40 10.08 37.90 33.60 第一产业 53.10 45.27 16.30 30.30 第二产业 37.50 44.65 45.80 36.10 第三产业 (1).概括2012年崇明城市化率特点。(1分)
(2).据表中数据,分别归纳2012年崇明三大产业的特点。(3分)
(3).分别说明2012年崇明第一、第二产业对其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原因。(8分)
(4).上海市《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提出2020年崇明城市化率要达到70%。对此有专家建议,崇明应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并以此作为城市化建设的强劲动力。评价这一建议的合理性。(6分)
9
2017届高三地理(城市与城市化)专题训练 姓名: 2017.01.19
城市与城市化训练题(二)
答案:1.A 2.B3、C4、A5、D6、D7.C 8.A 9.C 10、A11、D 12、D13、B14、C15、C16、C17、B18、D19、B20、B21、D
22、答案:(1)产业发展集聚,即工业生产向城镇工业园区集中。农业生产向规模化经营集中;农民居住集中,即城镇和中心村集中;资源利用集约,环境问题集中控制处理,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2)耕地集中连片,有利于扩大农场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率;有利于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实现区域专门化,提高农业竞争力。 (3)分工:农业和低端服务业主要分布在农村;工业和高端服务业主要分布于城市。城乡协作:农村向城市提供农产品和劳动力等;城市向农村提供资金、技术、农业机械、电力等。
23、答案:(1)住宅区。因为住宅用地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占地面积最大。
(2)乙处 乙地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原料充足;靠近铁路、公路,交通运输便利;位于与盛行风风向垂直的郊外,对城区大气环境影响较小;位于河流下游沿岸,有充足的水源。
(3)有利影响:促进郊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影响:使耕地面积减小,易对土壤、水源造成污染。 24、【答案】 (1)、2012年崇明城市化率低于全市和全国平均水平。 (2)、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值,但从业人员比重却高于全国平均值。
第二产业:产值比重高于全国平均值,但从业人员比重却低于全国平均值。
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值,从业人员比重也低于全国平均值。 (3)、第一产业,影响:崇明第一产业滞留的农业劳动力过多,影响了第一产业劳动力的转移,不利于城市化的发展。
原因:以种植业为主,规模小,效率低,难以为城市化提供足够的剩余劳动力。
第二产业影响: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偏弱,即工业化对城市化发展虽然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拉动作用还不够强。 原因:(1)以传统产业、乡镇企业为主;(2)布局零散,集聚程度较低,规模小。因此,第二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偏弱。 (4)、通常,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最强;崇明的第三产业不强,发展空间很大;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既可以促进崇明的经济发展和加速城市化进程,也可以有效地保持崇明优良的生态环境,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因此这个建议是积极的、合理的。
1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