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政治试卷 含解析
④不符合题意,山东的做法与促进社会公平无关. 故本题选A
【点评】促进收入分配公平作为现实中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因而一直是考试的热点,尤其是措施类.正确解题的关键是,一要熟练识记相关基础知识,正确把握题意,二是善于运用排异法去除与题意无关的选项.
3.下表是2015年我国主要宏观经济数据及其增速。由表可知( ) GDP 项目 财政收入 税收收入 财政支出 数值 67.67万亿元 15.22万亿元 12.48万亿元 17.57万亿元 6.9% 5.8% 4.8% 13.17% 增速 ①财政赤字扩大,赤字风险趋于失控 ②财政出现盈余,资金利用率有待提高 ③税收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④经济发展对财政、税收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考点】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收入的构成.
【分析】本题考查: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收入的构成 1、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加快经济发展;
(2)财政收入还受分配政策的制约,要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 2、财政收入的构成
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最普遍)形式,是财政收入的最重要来源.
【解答】①表述错误,由图表可看出,2015年我国财政收入略小于财政支出,说明有一定的财政赤字,因此认为赤字风险趋于失控是错误的,当然要有所控制; ②不符合题意,图表中是收入小一支出,属于财政赤字而不是财政盈余;
③符合题意,由图表可看出,随着税收收入的增速的提高,财政收入增速提高,说明税收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④符合题意,随着GDP的增速的提高,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的增速提高,说明经济发展对财政、税收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故本题选B
【点评】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或错误的选项.
4.古人讲“名不正则言不顺”,作为行政机关,我国政府承担着社会管理职能,要做到“名正言顺”,最重要的是( )
A.依法行政 B.自觉接受监督 C.民主决策 D.认真履行职能 【考点】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分析】题目考查: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依法行政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自由.因此,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
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题目通过古诗文方式考查依法行政,“名不正则言不顺”在这里体现了政府的依法行政,政府行政必须首先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要求,做到名正言顺.
【解答】“名正言顺”首先要做到政府行政符合法律和宪法要求,A符合题意且正确;
BCD中同样是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但是不是最重要的,属于A选项的衍生,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点评】题目难度一般,旨在考查学生对已发行政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学生遇到此类题目,首先应该明白题目的关键字眼,了解“最重要”的含义,因此在选择时需要选择最根本的选项.
5.漫画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 )
A.坚持执政为民,做到以人为本 B.牢记利为民谋,提高政府权威 C.坚持求真务实,注重工作实效 D.认真履行职能,建设美丽中国
【考点】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其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2)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具体要求是: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工作态度.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解答】A.表述有误,“执政”应为“行政”;
B、与题意不符,题意中不是强调提高政府权威.
C.符合题意,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坚持求真务实,注重工作实效;
D、与题意不符,题意强调的是政府行政必须坚持求真务实,注重工作实效,而不是讲要不要认真履行职能. 故本题答案为C.
【点评】考查学生识记、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行为主体的行为与其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可以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6.会前深入调研,会中畅所欲言,成果报送党中央,国务院供决策参考。从2013年10月到2016年2月,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已举办了46 次,主题内容涵盖了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回答问题,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制度的确立( ) ①更好地发挥了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作用
②搭建了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平台 ③保证了中央国家机关的协调高效运转
④有助于推进党和国家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考点】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分析】本题考查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其职能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解答】会前深入调研,会中畅所欲言,体现出更好地发挥了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作用,故①正确.
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的出现搭建了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平台,故②正确. 保证了中央国家机关的协调高效运转说法错误,政协不是国家机关,故③错误.
成果报送党中央,国务院供决策参考有助于推进党和国家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故④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应用知识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难度一般.适用排除法.
7.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从不回避有争议的话题,“只交锋,不争吵”、“只服从真理”提倡热烈而不对立的讨论,开展真诚而不敷衍的交流,鼓励尖锐而不极端的批评﹣一这正是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始终坚持的民主态度,“只服从真理”意味着( ) A.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
B.努力让认识更接近事物的客观属性 C.与国家大政方针保持一致
D.努力让协商结果更符合人们的需要
【考点】真理的客观性 具体性 条件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分析】本题考查:真理的客观性、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这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2)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惟一标准.因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处于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
【解答】A、C、D说法错误,大多数人的意见、国家的大政方针和符合人民需要的,都不能作为评价真理的标准,只有经受得住实践检验的才是真理.
B符合题意,“只服从真理”是因为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故本题选B.
【点评】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考试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本题难度不大.
8.俗话说“虎父无犬子”,但天生资质平平的“犬子”并不少。研究表明,外在环境中的某些物质,例如双酚A可能会影响人类遗传物质的稳定性。从哲学角度看,该研究( ) ①推动了哲学研究的发展 ②证明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③表明意识活动具有选择性 ④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考点】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分析】本题考查: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1)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解答】①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科学研究推动哲学研究的发展;
②符合题意,人们通过研究发现双酚A可能会影响人类遗传物质的稳定性,说明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即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 ④符合题意,人们通常认为“虎父无犬子”,但经过研究发现,天生资质平平的“犬子”并不少,体现了实践推动认识向前发展,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故本题选D.
【点评】解答本题应运用的解题方法为排异法,即排除题肢本身尽管正确,但与题干的规定性无关的,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运用此类方法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难度中等.
9.一位老师在自己的教育博客中写道:“大树有参天入云的梦想,小草有贴地行走的心愿,每一朵百合都应该有自己的春天。”下列做法中能体现这位教师教育思想的是( ) ①从实际出发,不拔苗助长
②重点培养,鼓励优秀生脱颖而出 ③尊重个性,不搞“一刀切”
④注重实践,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考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分析】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指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解答】①③符合题意,对待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体现因材施教,体现的哲理从唯物论角度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辩证法角度,即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不合题意,重点培养优秀生脱颖而出的思想跟材料中教师的“教育公平”的思想相差甚远; ④不合题意,材料中并未突出实践的重要性. 故本题选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和材料无关的,剩下的就是正确的选项了.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