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word版;有答案)
徐州市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
(本卷满分14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作文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8分)
训jia hái骨 ju?别 cuàn夺
称( )职 贮( )蓄 祈( )祷 庇( )护 ....2. 请根据要求填写作家作品或古诗文名句。(11分) (1) ▲ ,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 (2)商女不知亡国恨, ▲ 。( ▲ 《泊秦淮》)
(3) ▲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乡书何处达? ▲ 。(王湾《次北固山下》) (5) ▲ ,潭影空人心。(常建《 ▲ 》)
(6) ▲ ,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 (7)饭疏食饮水, ▲ ,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 3.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6分)
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因为画是静的,自然的风景是活的、动的;而除了目视,自然还提供各种声音,这种双重的组合才使自然超拔出人所能创造的境界。世上有无数艺术家,全是从自然中吸取灵感,但再好的艺术家,总无法完全 ① (捕捉、把握)自然的魂魄,因为自然是有声音有画面,还是活的,时刻都在变化的,这些全是艺术达不到的境界。
最重要的是,再好的艺术一定有个结局。自然是没有结局的。明白了这一点,艺术家就难免会有“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人能绘下长江万里图令人动
绿地世纪城一期北门 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1 页
容,但永远不如长江的真情实景令人感动;人能录下蝉的鸣唱,但永远不能代替看美丽的蝉在树梢唱出动人的歌声。 ▲ , ▲ 。
那一天,我在竹林里听到竹子随风吹笛,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阳已徘徊在山谷。雨早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一场心灵的 ② (沐浴、熏陶),把尘俗都洗去了。
我感觉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 (1)文中的①②两处应该选用的词语是(2分)
① ;②
(2)请修改文中划横线句子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修改后: (3)请根据上下文意和句式,在文中空白处仿写一句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答: 4. 名著阅读(5分)
(1)下列对文学名著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也是她最得意的两部诗歌集。这是人们公认的小诗最高成就,被矛盾称为“繁星格”、“春水体”。两部诗集虽然发表的时间不同,但主题都是:母爱、童真、自然。
B. 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爱的赞歌。她最热衷于赞颂母爱。可以说,正是对母爱的深情赞赏,奠定了这两部作品深沉细腻的感情基调。“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孩 / 卧在宇宙的摇篮里”就是一首赞颂母爱的小诗。
C.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讲动物故事。《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流传下来的故事,再由后人集结成书,统归在伊索名下。内容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少部分以人或神为主,它们篇幅小而寓意深刻,语言不多却值得回味,艺术上成就很高。
D. 《伊索寓言》中的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与生活教训的总结。书中有不少内容是映射当时社会现实的。例如,《狐狸和山羊》告诫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农夫和蛇》的故事劝告人们对待坏人千万不要心慈手软。《狗和公鸡和狐狸》告诉人们要善于运用智慧,战胜敌
绿地世纪城一期北门 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 2 页
人。
(2)阅读以下文字,回答问题(2分)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这是冰心的一首小诗,它告诉了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 5. 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回答问题。(2分)
中新江苏网徐州12月29日电 由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评选的“2014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近日公布结果显示,徐州以75.96分位列第22位。
早在2008年,徐州首度入围“最具幸福感城市”时仅在第50位,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迅速壮大,居民生活幸福指数持续提升。据了解,城市幸福感是指城市市民主体对所在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定感、满足感,以及外界人群的向往度、赞誉度。其特征是市民普遍感到城市宜居宜业、地域文化独特、空间舒适美丽、生活质量良好、生态环境优化、社会文明安全、社会福利及保障水平较高。
问题: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答: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列问题。(17分)
【甲】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绿地世纪城一期北门 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 3 页
【乙】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6. 甲文选自《 》,乙文选自《淮南子》,相传是西汉淮南王 等编著。(2分)
7.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然后能自强也 (2)故曰:教学相长也 ..
(3)人皆吊之 (4)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文: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 (3)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译文: 9.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 其父曰 其邻人之父亦云 ..
B.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C. 温故而知新 此独以跛之故 ..D. 于我如浮云 如是再啮 ..
10. 事物之间都是有普遍联系的,甲文告诉我们 的道理,乙文告诉我们 的道理。(2分)
(二)阅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完成第11题。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绿地世纪城一期北门 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4 页 共 4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