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9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微专题教案【共5套44页】

2019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微专题教案【共5套44页】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23:21:36

阴膜扩散至产品室,两者反应生成H3PO2 (3)P H2P或H3PO2被氧化

1.某研究所组装的CH3OHO2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1)该电池工作时,b口通入的物质为 。 (2)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3)以此电池作电源,在实验室中模拟铝制品表面“钝化”处理(装置如图2所示)的过程中,发现溶液逐渐变浑浊并有气泡产生,其原因可能是 (用相关的离子方程式表示)。

解析:(1)根据装置可知,d处生成大量的水,所以c电极通入的是氧气,b口通入的物质为

-+

CH3OH。(2)d处生成大量的水,c电极通入氧气,为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4e+4H2H2O。

-3+

(3)在电解池中,金属铝为阳极,发生电极反应:Al-3eAl,铝离子会和碳酸氢根离子之间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二氧化碳,即Al+3HCAl(OH)3↓+3CO2↑,溶液逐渐变浑浊,并有气泡产生。 答案:(1)CH3OH

-+

(2)O2+4e+4H2H2O (3)Al-3e

-3+

Al、Al+3HC

3+3+

Al(OH)3↓+3CO2↑

2.NH3经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HNO3,如图所示。

Ⅳ中,电解NO制备NH4NO3,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为使电解产物全部转化为NH4NO3,需补充物质A,A是 ,说明理由:

解析:根据工作原理装置图,可以确定阳极为NO失去电子转变为N根据电极反应书写电极反应式为 阳极:NO-3e+2H2O阴极:NO+5e+6H

-+

-

,阴极NO转变为N,

NN

+4H +H2O

+

然后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硝酸根离子物质的量要多于铵根离子物质的量,所以需要向溶液中加入NH3来把多余硝酸转变为硝酸铵(8NO+7H2O3NH4NO3+2HNO3)。 答案:NH3 根据反应8NO+7H2O3NH4NO3+2HNO3,电解产生的HNO3多

类型二 实验操作类简答题 (对应学生用书第65~68页)

1.实验现象的描述

实验现象的描述要做到全面:看到的(颜色变化、沉淀生成、气体逸出、液面的变化、生成烟雾等);听到的(声音);闻到的(气体的气味);摸到的(温度变化等)。还要叙述简洁准确,使用化学术语。

(1)气体的变化现象

①生成××色、××味的气体 ②气体由××色变为××色 ③气体先变××色,再变××色 (2)溶液中的现象

①溶液颜色由××色变为××色 ②溶液中产生××色沉淀 ③溶液变浑浊(澄清)

④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差) ⑤溶液发生倒吸

⑥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有××色气体逸出) ⑦液体分层(上层显××色、下层显××色) (3)固体的变化现象

①固体逐渐溶解,最后完全消失(固体部分溶解) ②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③固体由××色逐渐变为××色 ④溶液中有××色固体析出 (4)其他常见现象描述 ①发出××的光 ②产生××色的火焰 ③产生××色的烟(雾)

-1

【例1】 (2018·全国Ⅲ卷,26节选)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O,M=248 g·mol)可用作定影剂、还原剂。

-10-5

已知:Ksp(BaSO4)=1.1×10,Ksp(BaS2O3)=4.1×10。市售硫代硫酸钠中常含有硫酸根杂质,选用下列试剂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检验:

试剂:稀盐酸、稀H2SO4、BaCl2溶液、Na2CO3溶液、H2O2溶液 实验步骤 现象 ①取少量样品,加入除氧蒸馏水 ②固体完全溶解得无色澄清溶液 ③ ④ ,有刺激性气体产生 ⑤静置, ⑥

思路点拨:(1)清楚目的:检验S(2)依据性质,确定方案:S2(3)依据反应,描述现象。

解析:Na2S2O3·5H2O晶体样品中含有S会把S2

氧化为S

,在S

的检验过程中应防止加入氧化剂,如H2O2,

,所以样品加水溶解后应加入过

+2H

+

,消除干扰S2。

+Ba

2+

S↓+SO2↑+H2O;SBaSO4↓。

,也要防止加入稀H2SO4而引入S+2H

+

量稀盐酸,发生反应:S2淀:Ba+S

2+

S↓+SO2↑+H2O。取上层清液滴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

BaSO4↓,证明溶液中存在S

答案:③加入过量稀盐酸 ④出现乳黄色浑浊

⑤(吸)取上层清液,滴入BaCl2溶液 ⑥产生白色沉淀

1.(2017·全国Ⅲ卷,26节选)为探究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将已恒重的装置A接入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加热。实验后反应管中残留固体为红色粉末。

(1)C、D中的溶液依次为 (填标号)。C、D中有气泡冒出,并可观察到的现象分别为

。 a.品红 b.NaOH c.BaCl2 d.Ba(NO3)2 e.浓H2SO4

(2)写出硫酸亚铁高温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1)FeSO4在分解时生成红色粉末即为Fe2O3,Fe的化合价升高,则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有SO2生成,据原子守恒还应有SO3生成,所以检验产物SO3用BaCl2溶液,SO2用品红检验,故C、D中的溶液依次为c、a,现象为生成白色沉淀、褪色。 (2)2FeSO4

Fe2O3+SO2↑+SO3↑。

答案:(1)c、a 产生白色沉淀、褪色

(2)2FeSO4Fe2O3+SO2↑+SO3↑

2.某化学小组欲进行如下实验探究金属与浓硫酸的反应。试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上图装置探究铜与浓硫酸反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B装置的目的是 ; x溶液为 。

(2)将上述实验中的铜改为黄铜(铜锌合金),实验后阶段可观察到倒立漏斗边缘有气体冒出,且越来越快。该气体可能为 ,气体产生越来越快的原因可能是

(至少两点)。

验证该气体的实验方案如下:

①装置连接顺序:x→ ;

②能证明上述假设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解析:(1)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加热条件下与Cu反应生成CuSO4、SO2和H2O,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常用品红溶液来检验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是有毒气体且为酸性气体,C为尾气吸收装置,故x溶液可以是NaOH溶液。

(2)若将上述实验中的铜改为黄铜(铜锌合金),实验后阶段浓硫酸变稀,与锌反应会产生氢气,所以实验后阶段可观察到倒立漏斗边缘有气体冒出,且越来越快,该气体可能为H2;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结合该实验原理及条件,气体产生越来越快的原因可能是:黄铜为铜锌合金,反应后期,与硫酸形成原电池,产生H2速率加快,反应放热,加快反应速率等。 ①若要验证该气体是氢气,根据可供选择的装置及药品,先除去二氧化硫,再吸水干燥,然后通入灼热的氧化铜,最后检验产物是水,所以装置连接顺序:x→c→d→e→f→a→b→g。 ②若E中(硬质玻璃管)黑色粉末变红,说明生成了铜单质,同时H中(球形干燥管)固体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生成了水,由此可证明上述假设成立。

答案:(1)Cu+2H2SO4(浓)CuSO4+SO2↑+2H2O 检验产物SO2 NaOH溶液

(2)H2 黄铜为铜锌合金,反应后期与硫酸形成原电池产生H2速率加快;反应放热 ①c→d→e→f→a→b→g

②E中(硬质玻璃管)黑色粉末变红,H中(球形干燥管)固体由白色变为蓝色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阴膜扩散至产品室,两者反应生成H3PO2 (3)P H2P或H3PO2被氧化 1.某研究所组装的CH3OHO2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1)该电池工作时,b口通入的物质为 。 (2)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3)以此电池作电源,在实验室中模拟铝制品表面“钝化”处理(装置如图2所示)的过程中,发现溶液逐渐变浑浊并有气泡产生,其原因可能是 (用相关的离子方程式表示)。 解析:(1)根据装置可知,d处生成大量的水,所以c电极通入的是氧气,b口通入的物质为-+CH3OH。(2)d处生成大量的水,c电极通入氧气,为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4e+4H2H2O。-3+(3)在电解池中,金属铝为阳极,发生电极反应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