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植物病理学(农学专业)讲稿 - 图文

植物病理学(农学专业)讲稿 - 图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5 23:10:59

1、名词解释:植物病原线虫的外寄生和内寄生,半寄生种子植物和全寄生种子植物。 2、简要叙述植物病原线虫的虫体结构?

3、影响植物病原线虫活动和繁殖的主要生态因素? 4、简要叙述植物病原线虫的致病特点? 5、举出几种我国农作物上重要的线虫病害? 6、简要叙述菟丝子的病害循环和防治措施?

第四节 植物病原线虫

一、

植物病原线虫的为害性:

1、线虫是一种软体多细胞动物,它是借助于肌肉的伸缩而蠕动,所以叫蠕虫。属于线虫动物门(Nemathelminthes),线虫纲(Nematoda);在自然界中种类多,分布广,居动物界第二位。

2、线虫多数是腐生,少数寄生于人畜和植物。寄生在植物上的线虫,就叫做植物寄生性线虫。约有数百种,每一种绿色植物都可以被寄生,都有一至几种线虫,并都发生为害。近年来,美国一项调查表明,小麦、水稻、大豆、甘蔗等每年因线虫危害造成的损失平均为10.7%。

3、我国农作物重要的线虫病有小麦粒线虫病、水稻潜根线虫病和根结线虫病、花生根结线虫病、大豆孢囊线虫病、粟线虫病、烟草和黄麻根结线虫病。

4、由于线虫引起病害的隐蔽性,因此线虫造成的危害不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日本和东南亚国家由于施用杀虫剂后,使作物产量成倍提高,人们才开始感受到它的重要性。如水稻潜根线虫,施药后水稻平均增产15-27%。

5、线虫个体小,繁殖量大。如小麦粒线虫每条雌虫可产卵2000-2500粒;甘薯茎线虫每个薯块线虫可达30-50万条。每条雌虫可产卵2000多万条,每天产卵20万粒。如不进行防治,为数不多的线虫,可在短时间内繁殖出大量的线虫。

二、 植物病原线虫的形态与结构:

1、虫体形态:虫体细小,长度0.2-12毫米,半透明,一般肉眼看不到,要借助于镜检。多数线虫为雌雄同形,虫体细长,长纺缍形,两端尖细。少数线虫雌雄异形,雄:纺锤形,雌:梨形或球形。习惯是将虫体分为:

(1) 头部:从口~口针基部球; (2) 颈部:从口针基部球~肠的前端; (3) 腹部:从肠的前端~肛门; (4) 尾部:从肛门~尾尖。

2、虫体结构:虫体可分为体壁和体腔两部分。体壁由角质层、下皮层和肌肉层组成,具有保持体形和体腔、调节呼吸、收缩运动的作用。体腔内充满体液,供线虫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体腔内有消化、生殖、神经和排泄系统。消化系统从口孔、口腔,经食道、肠、直肠终至肛门。食道末端有分泌唾液或消化液的唾液腺。不同线虫食道的结构有所差异,食道的不同类型是线虫分类的重要依据。口腔中有一根骨化的针刺状的口针,用于穿刺植物组织,先将虫体内的分泌物(唾液含消化酶),通过口针注入到植物组织,消化寄主细胞物质,起了体外消化作用;然后再将汁液吸吃到食道。生殖系统很发达,占体腔的很大部分。雌虫:卵巢、受精囊、子宫、阴道和阴门;雄虫:精巢、输精管、生殖孔、交合刺。

三、 植物病原线虫的生活史(个体发育):

线虫一生经卵、幼虫和成虫三个时期,幼虫一般有4个龄期。线虫是在土壤和植物组织中产卵,在卵壳内发育成1龄幼虫,从卵壳中孵化出来的的是2龄幼虫。通常2龄幼虫对不良环境具有较强抗性,因此常是越冬和侵入寄主的虫态,所以叫侵寄性线虫。一般从2龄幼虫开始侵入为害寄主植物。幼虫脱皮4次变为成虫。成虫交配后,雄虫死去,雌虫开始产卵。线虫从卵开始,孵化成幼虫,后发育成成虫,然后成虫产卵的整个过程称为一个世代。各种线虫生活史长短不一,一般完成一代需要3-4周,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可发生好几代,但也有的线虫一年只有1代(如小麦粒线虫)。线虫主要是借助于种子和无性繁殖材料进行远距离传播。

植物病原线虫都是活体营养生物,只能在活的植物上取食和繁殖,但在它的生活史中,物别是卵和侵入寄主之前的2龄幼虫,都要生活或存活在土壤中。此时,它是依靠自己体内贮藏的养分生活。

四、 影响线虫活动和繁殖的主要生态因素:

1、 土壤:线虫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从土表0~20cm深的耕作层中,线虫在土壤中活动性不大,整个

作物生长期中,线虫在土壤中活动扩展范围不超过30—100cm。线虫蠕动没有一定的方向,只有当遇到寄主时才作定向移动。线虫在植物根群周围的土壤中密度最大。这是由于根分泌物会引诱线虫,土壤环境对线虫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并有助于卵的孵化。线虫生活最适的土温为20~30℃,不耐高温,如超过40℃,就可能被热死。土壤温湿度高,线虫活动性强,消耗养份快,存活期较短。反之,在干燥和低温条件下,存活期较长。线虫需要空气,一般通气好的沙壤土地,存活期较长,发生较重。也有的线虫在淹水条件下可以生长和繁殖,所以在粘稠土壤中也会严重发生,如水稻潜根线虫。线虫可以处于休眠状态,如未孵化的卵(特别是在卵囊和胞囊中的卵)在土壤中能存活较长的时间。

2、 寄主:大多线虫都 生活在感病的寄植物上,如果寄主的营养条件好,线虫的性比率高。在一个作为

生长季节中线虫的数量是不断在变化的,植物的发根期也是线虫的侵染期,因为新根的分泌物对线虫有很强的吸引力。一年生作物根多生长最旺盛的时期,也是线虫数量最多的时期。

五、植物病原线虫的寄生方式和寄主范围:

(一) 寄生方式:

1、外寄生:线虫的虫体留在寄主植物体外,仅以口针穿刺寄主组织吸收养份,取食后就离开寄主,没有固定的位置。此类线虫多数生活在土壤中,寄生植物的地下部(如根系、块根、块茎等)。如剑线虫,为害植物的根系。

2、内寄生:线虫的虫体进入植物体内吸食,有的固定在寄主的某一部位上寄生。如为害地下部形成根结。但多数在寄生过程中是在植物体内移动的。此类线虫多数为害植物的地上部,如茎、叶、芽、穗部等。它的虫体是在植物维管束导管或薄壁细胞组织中移动的。如小麦粒线虫,为害麦粒。

(二)寄主范围:每一种线虫都有一定的寄主范围,而且往往与植物分类学有关。如果一种植物受一种线虫侵染,那么与这种植物同属的其它植物也可能成为这种线虫的寄主,如根结线虫为害豆科(大豆、花生、蚕豆等)。但也有的线虫还有生物型的分化。就是在同一个种的线虫群体中,对某种植物的某些品种,有的个体可以寄生繁殖,另一些个体就不能寄生繁殖,如K326对南方根结线虫1号小种抗,红花品种感病。

六、植物病原线虫的致病特点与症状表现

线虫侵入寄主时先用口针与根摩擦,感觉是否好吃,然后从根部伤口或从生长点附近较嫩的表皮细胞侵入,线虫口针穿刺寄主,造成损伤,吸食养分,而且所分泌的唾液中含有各种酶和毒素,从而引起寄主产生各种病变。所表现的症状,与一般植物病害(尤其是病毒病)的症状相似,故称为线虫病。常见症状类型:地上部: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片黄化,部分茎叶干枯,扭曲或畸形;地下部:须根增多,形成瘤状根结,严重时造成根部坏死或腐烂。此外,还与其它病原物的侵染和危害有一定的关系,如烟草根结线虫危害多,会加剧青枯病的发生为害;又如烟草土壤中剑线虫为害后会引起环斑病毒病的发生流行。

七、植物病原线虫的代表性类群:

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寄主范围广,为害16科80多种作物,如花生、烟草、芝麻、大豆等,引起根结线虫病。

(1) 症状:主要为害植物根部。线虫从幼嫩的根尖侵入,形成瘤状的根结。地上部生长缓慢,植株

矮小、叶片变黄、叶缘枯焦。

(2) 形态特征:雄虫:长圆筒形、灰白色;雌虫:梨形、乳白色,卵产在胶质的卵囊中,各个卵囊

内有100~300粒卵。

(3)病害循环:以卵和幼虫(2龄)在土壤和病残体的虫瘿内越冬。翌年春天土温达12℃时,卵开始孵化;12~15℃时,1龄幼虫脱皮成2龄幼虫,破壳而出从寄主根尖侵入,分泌唾液刺激寄主组织形成巨细胞,使细胞过度分裂而增生,形成瘤状根结。雌雄交配后,雄虫死亡,雌虫产卵于卵囊内,不久死亡。在适宜温、湿度下又进行再侵染。在山东一年发生3代。

(4)主要传播途径:农事操作、田间流水和灌溉水、病残体的粪便。还能通过果荚进行远距离传播。 ? 豆科根瘤菌:分布在主根或侧根的2侧,根瘤大小均一,内淡红色或紫红色,充满细胞;根结线虫

形成的虫瘿:分布在根尖的末端,大小不一,空秕粒,剖开可见乳白色针头状颗粒(雌虫)。

第五节 寄生性种子植物

一、

寄生性种子植物的为害性:

1、 寄生性种子植物大多数是双子叶植物,共有12个科,1700多种,为害较大的主要为菟丝子和列当。 2、 寄生性种子植物根据其对寄主营养的依赖程度可分为两类:

(1) 半寄生种子植物:有叶绿素能够自制养分,但必须从寄主植物上吸取水分和无机盐。如果树上

和林木上寄生的桑寄生和槲寄生等。

(2) 全寄生种子植物:没有根或叶,或者茎叶具有很少的叶绿素,不能或仅能极有限地用无机物制

造养分,因此必须从寄主植物体内吸收全部或大部分养分和水分。如菟丝子和列当。此类与农作物病害发生有关。

3、 全寄生和大多数半寄生的寄生性种子植物,都属于严格的专性寄生物,它有一定的寄主范围。

二、 寄生性种子植物的主要类群:

个种。代表种:中国菟丝子(C. chinensis)。

(一) 菟丝子属(Cuscuta spp.):菟丝子科(原属旋花科)。全世界约有100个种,我国已发现约101、 形态特征:没有根。叶退化成鳞片状。茎为黄色细丝,呈旋卷状,用以缠绕寄主,从与寄主接触处长出吸盘,侵入寄主组织。秋季开花,花很小,淡黄色,聚成头状花序。果为蒴果,扁圆形,有种子2-4枚。种子很小,卵圆形,稍扁,表面粗糙,黄褐色至黑褐色。

2、 为害症状:菟丝子寄生于植物的茎部,被害植物发育不良,甚至变黄枯萎。如东北和山东某些大豆产区,菟丝子为害严重,常造成植株成片枯萎而减产。

3、 侵染循环:菟丝子成熟后,种子散落在土中或随同收获物混杂在种子内,经过一个休眠期后,菟丝子种子在土中萌发时,种胚形成一根浅黄色线状体,其顶端能向四周旋转,如遇寄主植物,即紧密地与其茎缠绕,在其相接触处生出吸盘穿入寄主的茎内吸取养料。吸盘是以维管束鞘突出而形成的,穿入寄主后,即分化为导管和筛管,并和寄主的导管和筛管结合,建立寄生关系。菟丝子下部的茎便逐渐凋萎死亡。菟丝子在寄主的茎上,凡与茎紧密相接的位置,都可产生吸盘侵入建立寄生关系,如将其茎切断,亦能继续生长。植物被菟丝子寄生后,由于养料被吸取,致使寄主植物生长不良并逐渐衰弱。 4、 防治措施:

(1) 汰除混杂在寄主种子中的菟丝子种子; (2) 进行深翻将菟丝子种子深埋入土;

(3) 播种前在土中施用拉索或五氯酚钠杀死菟丝子; (4) 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5) 田间发现菟丝子后,立即铲除。

搜索更多关于: 植物病理学(农学专业)讲稿 - 图文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1、名词解释:植物病原线虫的外寄生和内寄生,半寄生种子植物和全寄生种子植物。 2、简要叙述植物病原线虫的虫体结构? 3、影响植物病原线虫活动和繁殖的主要生态因素? 4、简要叙述植物病原线虫的致病特点? 5、举出几种我国农作物上重要的线虫病害? 6、简要叙述菟丝子的病害循环和防治措施? 第四节 植物病原线虫 一、 植物病原线虫的为害性: 1、线虫是一种软体多细胞动物,它是借助于肌肉的伸缩而蠕动,所以叫蠕虫。属于线虫动物门(Nemathelminthes),线虫纲(Nematoda);在自然界中种类多,分布广,居动物界第二位。 2、线虫多数是腐生,少数寄生于人畜和植物。寄生在植物上的线虫,就叫做植物寄生性线虫。约有数百种,每一种绿色植物都可以被寄生,都有一至几种线虫,并都发生为害。近年来,美国一项调查表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