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402辅运顺槽探放水设计
伊旗呼氏煤炭有限公司淖尔壕煤矿
1402辅运顺槽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
编制单位:综掘二队 编 制 人:纪 华 栋 编制日期:2014年1月5日 实施日期:2014年1月20日
为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防止和减少水害事故发生,保障职工生命安全,结合本工作面的实际情况,编制1402辅运顺槽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
编制依据:
1、《煤矿防治水规定》2009年12月1日起执行 2、《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
3、《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淖尔壕井田勘探报告》2006年1月 4、《淖尔壕煤矿初步设计安全专篇说明书》2010年6月
5、《内蒙古天隆淖尔濠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淖尔濠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2011年1月25日
第一章 地质概况
一、地质特征
井田位于东胜煤田的南部,新生代地质营力的作用在井田表现的较为强烈。据以往地质填图及钻探成果对比分析,区内地层由老至新发育有:三叠系上统延长组(T3y)、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侏罗系中统(J2)、白垩系下统志丹群(K1zh)和第四系(Q4)。现分述如下:
1、三叠系上统延长组(T3y)
该组为煤系地层的沉积基底,基底呈波状起伏。井田内未出露,钻孔也仅揭露其上部岩层。据区域地质资料,岩性为一套灰绿色中~粗粒砂岩,局部含砾,其顶部在个别地段发育有一层杂色砂质泥岩。砂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含有暗色矿物。普遍发育大型板状、槽状交错层理,是典型的曲流河沉积体系沉积物。勘查区内钻孔最大揭露厚度为78.10m,未到底。
1
2、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
该组是井田内的主要含煤地层,在勘查区范围内有5处小面积零星出露。据钻孔揭露资料,岩性主要由一套浅灰、灰白色各粒级的砂岩,灰色、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和煤层组成,发育有水平纹理及波状层理,含2、3、4、5、6煤组。中东部地层厚度较小,西南部厚度较大。据钻孔资料统计,延安组厚度为104.71m~210.41m,平均153.00m,厚度变化小,其变异系数为15%。与下伏地层延长组(T3y)呈平行不整合接触。该组地层含植物化石较丰富,但多为不完整的植物茎、叶化石,未见完整的植物化石,难辨其属种。根据其沉积旋回特征又划分为五个岩段(详述见后)。
3、侏罗系中统(J2)
该统为井田内的次要含煤地层,在井田内无出露。岩性上中部为浅黄、青灰、灰绿色中、粗砂岩,局部夹粉砂岩、砂质泥岩。该组地层厚度0~81.85m,平均9.41m。厚度变化大,大部分被剥蚀,只有5个孔见到该层位,变异系数246%,与下伏延安组(J1-2y)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4、白垩系下统志丹群(K1zh)
在井田西部两处山包上有零星的出露。岩性下部以灰绿、浅红色砾岩为主,上部为深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细砂岩,具大型斜层理和交错层理。地层厚度总体呈西厚东薄的变化趋势。据钻孔资料统计,地层残存厚度0~48.13m,平均7.39m,厚度变化大,全区有12个孔见该煤层,其变异系数为152%。与下伏侏罗系中统(J2)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5、 第四系(Q4)
该地层按成因可分为:冲洪积物(Q4al+pl)、残坡积物及少量次生黄土(Q3+4)、风积沙(Q4eol)。
冲洪积物(Q4al+pl):分布于井田内各枝状沟谷的谷底,由砾石、冲洪积砂及粘土混杂堆积而成,厚度一般小于5m。
残坡积物及少量次生黄土(Q3-4):广泛分布于井田内山梁坡脚地带,由
2
砂、砾石组成,局部地段含少量次生黄土。厚度最大58.40m。
风积沙(Q4eol):分布于井田大部岩性以风积粉细砂为主,呈半月状砂丘、水垄及新月形沙丘等,厚度一般小于15m。
总之,第四系厚度变化较大,据钻孔揭露资料,厚度在0~58.40m,平均21.69m,其变异系数为80%。角度不整合于一切下伏地层之上。
二、含煤地层特征
井田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沉积基底为三叠系上统延长组(T3y)。含煤地层底界基本为一向南西倾斜的斜面。延安组(J1—2y)底界面等高线图。根据地质填图、钻探成果编制的岩煤层对比图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按其沉积旋回特征及含煤性将其划分为五个岩段,现将该组地层由下至上分述如下:
1、第一岩段(J1-2y1)
从延安组(J1-2y)底界至Ⅵ煤组顶板,岩性为各种粒级的砂岩、泥岩、砂质泥岩,含Ⅵ煤组。其中下部为黄褐色砂质泥岩,含砾粗粒砂岩;中部为灰白色粗、细粒砂岩,呈透镜状分布;上部为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煤层等。该岩段在地表没有出露,根据钻孔揭露厚度为0~41.88m,平均25.41m,地层厚度由东北向西南增厚,厚度变化不大,变异系数为37%,与下伏T3y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2、第二岩段(J1-2y2)从(J1-2y1)顶界至Ⅴ煤组顶板,岩性为深灰色、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灰色粉砂岩等,含Ⅴ煤组。其中下部以深灰色、灰黑色砂质泥岩为主,次为泥岩,含较完整的动植物化石;上部以灰色粉砂岩及浅灰色细粒砂岩为主,夹粗粒砂岩。该地层在地表没有出露,全区赋存,厚度较为稳定,根据钻孔揭露厚度为10.90~36.00m,平均22.64m。地层由东向西、西南逐渐增厚,变化不大,变异系数为23%。
3、第三岩段(J1-2y3)
从(J1-2y2)顶界至4煤组顶板,主要岩性为各种粒级的砂岩、粉砂岩、泥岩
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