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化学总复习检测练习第三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金属矿物的开发和利用
课后达标检测[学生用书P195(独立成册)]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金属铁可以被磁铁吸引 B.铁元素有可变化合价 C.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2 D.常温下铁片遇浓硫酸会发生钝化 答案:C
2.(2019·金华十校第一次联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氟化银可用于人工降雨
B.从海水中获取食盐不需要化学变化 C.FeCl3溶液可用于制作印刷电路板 D.绿矾可用来生产铁系列净水剂
解析:选A。碘化银可用于人工降雨,故A错误;海水蒸发可获得食盐,故B正确;FeCl3
溶液与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可用于制作印刷电路板,故C正确;绿矾是硫酸亚铁,可用来生产铁系列净水剂,故D正确。
3.(2019·浙江“超级全能生”选考科目联考)已知酸性条件下有如下反应:2Cu===Cu2
+
+
+Cu。由于反应温度不同,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可能产生Cu或Cu2O,两者都是红色固体。一同学对某次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所得的红色固体产物作了验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加入 试剂 稀硫酸 浓硫酸、 加热 稀硝酸 浓硝酸 红棕色 气体和 蓝色 溶液 实验 现象 红色固体 和蓝色 溶液 无色气体 无色气体 和蓝色 溶液 由此推出本次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产物是( ) A.Cu B.Cu2O
C.一定有Cu,可能有Cu2O D.一定有Cu2O,可能有Cu
解析:选D。本题考查铜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若产物只有Cu,与稀H2SO4作用不会得到蓝色溶液;若只有Cu2O符合各实验现象,若Cu2O中含有Cu也符合各现象。
4.(2019·浙江9+1联盟联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铜的化学性质活泼,不宜用铜制作盛食品的器皿 B.盛放NaOH溶液的玻璃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 C.只用KSCN溶液就可检验FeCl3溶液中的少量Fe2 D.普通玻璃的组成可用Na2O·CaO·6SiO2表示,是纯净物
解析:选B。A项中Cu的化学性质不活泼;C项中只用KSCN溶液不能检验Fe2;D项中普通玻璃是混合物。
5.(2019·金华一中高一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加热分解HgO可制得单质Hg
B.炼铁时,还原剂CO将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
C.活泼金属Na、Al的冶炼都是通过电解其氯化物水溶液制得的 D.沙里淘金是利用金和沙子的密度不同,从而将金粒分离出来
解析:选C。C项,活泼金属Na、Al的冶炼分别通过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和氧化铝制得的。 6.将某CuO和铜粉的混合物样品加入到混有H2SO4的Fe2(SO4)3溶液中,样品完全溶解时,溶液中Fe3、Fe2、Cu2、H四种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1∶4∶3∶1(不考虑盐的水解及溶液体积的变化)。若测得反应后溶液的pH=1,则原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为( )
A.0.50 C.0.10
B.0.15 D.0.05
+
-
-
+
+
+
+
+
+
解析:选B。溶液的pH=1,则氢离子浓度为c(H)=0.1 mol·L1,则反应后的溶液中c(Fe3)=c(H)=0.1 mol·L1,c(Fe2)=4c(H)=0.4 mol·L1,c(Cu2)=3c(H)=0.3 mol·L1,根据电荷守恒可得:3c(Fe3)+c(H)+2c(Fe2)+2c(Cu2)=2c(SO24)+c(OH),由于氢氧根离1-+3+
子浓度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为c(SO24)=[3c(Fe)+c(H)+21++----2c(Fe2)+2c(Cu2)]=×(0.1 mol·L1×3+0.4 mol·L1×2+0.1 mol·L1×1+0.3 mol·L1×2)
2=0.9 mol·L1,根据铁元素守恒,总的铁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0.4 mol·L1=0.5 mol·L1,则原硫酸铁中硫酸根离子的浓度为0.5 mol·L1×3/2=0.75 mol·L1,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9 mol·L1-0.75 mol·L1=0.15 mol·L1。
7.(2019·金华东阳二中选考模拟)如图所示的实验,发现烧杯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若将烧杯中的溶液换成含有少量KSCN的FeSO4溶液,溶液呈血
红色。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条件下H2燃烧生成了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B.该条件下H2燃烧的产物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H2O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酸性FeSO4溶液中加入双氧水的离子反应为2Fe2+H2O2+2H===2Fe3+2H2O D.将烧杯中溶液换成KI-淀粉溶液也能验证生成物具有还原性
解析:选D。由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H2燃烧生成了还原性的物质;烧杯中的溶液换成含有少量KSCN的FeSO4溶液,溶液呈血红色,说明生成了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故A、B正确;D项,换成KI溶液,只能体现I的还原性,故不能证明生成物具有还原性,只能证明生成物具有氧化性。
8.部分氧化的Fe与Cu合金样品(氧化产物为Fe2O3、CuO)共5.76 g,经如下处理: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A中的阳离子为Fe2、Fe3、H B.样品中Fe元素的质量为2.24 g C.样品中CuO的质量为4.0 g D.V=896
解析:选B。根据题意,3.2 g滤渣一定是铜,而铜与Fe3不共存,则A项错误;最后的3.2 g固体为Fe2O3,其中Fe元素的质量为2.24 g,则B项正确;样品中Cu元素和O元素共5.76 g-2.24 g=3.52 g,则C项错误;2.24 g Fe元素不可能全是单质,故生成的氢气的体积小于896 mL,则D项错误。
9.在Fe(NO3)3和Cu(NO3)2的混合液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浓度和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之间关系如图所示,则该溶液中Fe(NO3)3与Cu(NO3)2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
+
+
+
+
A.3∶1 C.2∶1
+
B.1∶2 D.1∶1
+
+
+
解析:选C。注意纵坐标是 c(Fe2)。由化学方程式:2Fe3+Fe===3Fe2、Fe+Cu2===Fe2
+
+Cu,结合图像可知,c(Fe2)的大小在0~3变化快,3是拐点,此前发生2Fe3+Fe===3Fe2,在3~4范围内变化时发生Fe+Cu2===Fe2+Cu。设溶液的体积为V L,由化学方程式2Fe322+++-
+Fe===3Fe2可得,n(Fe3)=n(Fe2)=×V L×3 mol·L1=2V mol,由化学方程式Fe+
33
+
+
+
+
-
+
+
+
+
++
+
+
Cu2===Fe2+Cu可得,n(Cu2)=n(Fe2)=V L×(4-3) mol·L1=V mol,故c(Fe3)∶c(Cu2)=n(Fe3)∶n(Cu2)=2∶1。
10.(2019·绍兴一中高一期中)将三种黑色粉末组成的混合物加入到足量的某热浓酸中,
+
+
充分反应后得到蓝绿色溶液和两种气体,将从蓝绿色溶液中分离得到的盐与0.15 mol还原铁粉恰好反应完全,可得浅绿色溶液和6.4 g红色沉淀;将上述生成的两种气体通入足量饱和NaHCO3溶液中,仍然收集到两种气体,据此推断黑色粉末可能为( )
A.物质的量 FeS∶CuO∶Fe=1∶1∶1 B.物质的量 C∶CuO∶Fe=3∶2∶2 C.质量 MnO2∶CuO∶C=5.5∶8∶12 D.质量 Fe∶C∶CuO=7∶5∶3
6.4 g+
解析:选B。6.4 g红色沉淀为Cu,其物质的量为=0.1 mol,根据反应Fe+Cu2
64 g/mol===Fe2+Cu可知,生成0.1 mol铜需要消耗0.1 mol还原铁粉,而实际上消耗了0.15 mol铁粉,则反应后的溶液中除了含有Cu2,还含有能够与铁反应的离子,结合选项可知应该为Fe3;根据反应Fe+2Fe3===3Fe2可知,0.05 mol铁粉会消耗0.1 mol Fe3,所以混合物中Cu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将上述生成的两种气体通入足量饱和NaHCO3溶液中,仍然收集到两种气体,该浓酸应该为浓硝酸,生成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气体,根据分析可知,满足条件的只有B。
11.(2019·浙江名校考前押宝)CuSO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有关制备途径及性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
+
+
+
+
+
A.将CuSO4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可制得胆矾晶体 B.相对于途径①、③,途径②更好地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 C.CuSO4在1 100 ℃分解所得气体X可能是SO2和SO3的混合气体 D.Y可能是葡萄糖
解析:选C。将CuSO4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可制得胆矾晶体,A项正确;途径①有污染性气体产生,相对于途径③,途径②的优点是制取等质量CuSO4需要的硫酸少并且无污染性气体产生,途径②更好地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B项正确;由流程图知硫酸铜分解生成了Cu2O,若X是SO2和SO3的混合气体,则铜元素、硫元素化合价均降低,无元素化合价升高,根据2CuSO4=====Cu2O+SO2↑+SO3↑+O2↑知,X可能是O2、SO2和SO3的混合气体,C项错误;葡萄糖与氢氧化铜反应会生成Cu2O,所以Y可能是葡萄糖,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2.(2017·浙江11月选考,T28)为了探究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下列实验。
1 100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