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20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三)

2020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三)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5 22:07:21

C.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是主体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过程 D.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等因素影响着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重构

8.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根本缺陷在于

A.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 B.否定了世界的可知性

C.离开辩证法考察认识问题 D.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9-贝克莱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看做是“观念的集合”。从认识论的角度上看,其本质上是

A.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观点 B.承认主观能动性的辩证观点 C.唯我论的观点 D.反理性主义的观点 10.下列关于理性认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理性认识是关于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的反映 B.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概念、推理和理论 C.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 D.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深刻

11.“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 说明

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D.感性

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

12.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利用20多年的时间观察和记录行星的位置,死后留下了丰厚的观测 资料。他的助手开普勒利用这些观测资料,经过长期的分析、归纳、推算最终发现了行星运动的 三大规律。这件事说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需要.

A.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B运用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 C.发挥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D.必须为群众所掌握 13.实现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有

A. 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 B.理论为群众所掌握 C.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 D.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14.列宁说:“以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愚饉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想 象,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象也是不可能的。”这段话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认识发展中的作用。 其作用具体表现为

A.诱导作用 B.指导作用 C.激发作用 D.解释作用 15.认识中的非理性因素主要有

A.欲望、意志 B.想象、灵感 C.信仰、习惯 D.归纳、演绎 16.关于地球的形状,古人认为“天圆地方”,16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证明地球是圆形的,18世纪巴黎科学院对地球进行了测量,证实地球是扁椭圆形。近几十年来,利用人造卫星和电子计算机,人们对地球扁椭圆形形状的认识越来越精确,但并没有达到对其认识的终结。这表明

A.任何一个时代人们的认识都具有相对性B.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C.人类认识是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D.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必须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17.列宁说:\人不能完全地把握=反映=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这句话说明真理具有 A.相对性 B.绝对性 C.客观性 D.有限性 18.真理总是一元的,这表明 A.世界上最髙的真理只有一个

,B.在相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对同一确定对象的正确认识只能有一个

C.正确的认识只能一次获取D.真理具有客观性

19.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一观点说明

A.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线B.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C.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沿着真理的方向继续前行会使真理变成谬误

20.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关系的内容为

A.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两个不同的真理B.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

C.真理的绝对性通过其相对性表现出来D.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辩

证转化的

2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A.并不是所有的真理性认识都能通过实践来检验B.实践本身是不断发展的

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D.不同阶级、不同的人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

22.逻辑证明虽然不是与实践并列的标准,但却是实践标准的重要补充,理由在于

A.逻辑证明有助于发现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B.真理一定符合逻辑,符合逻辑的未必就是真理

C.逻辑证明给实践提供理论指导D.无法用直接实践进行完全检验的理论要靠逻辑思维证明

23.评价性认识与知识性认识的不同在于

A.前者以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为反映内容,后者以客体本身的状态为反映内容

B.前者的认识结果不以主体的具体特点为转移,后者的认识结果依主体的具体特点为转移

C.前者以“善”和“美”的认识为目的,后者以关于客体的“真”的认识为目的

D.后者以实践作为检验认^UE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前者则因人而异,无标准可言。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用 C.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是主体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过程 D.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等因素影响着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重构 8.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根本缺陷在于 A.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 B.否定了世界的可知性 C.离开辩证法考察认识问题 D.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9-贝克莱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看做是“观念的集合”。从认识论的角度上看,其本质上是 A.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观点 B.承认主观能动性的辩证观点 C.唯我论的观点 D.反理性主义的观点 10.下列关于理性认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理性认识是关于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的反映 B.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概念、推理和理论 C.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 D.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深刻 11.“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